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86节
但纥石烈良弼的政治立场是毋庸置疑的。
就算有人疑惑,但一路看着纥石烈良弼行事,也都承认了此点。
纥石烈良弼是真的要为大金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纥石烈志宁皱眉说道:“山东贼即便再颟顸,也不可能不在徐州留一些兵马的。良弼相公要带多少精锐南下,才能撼动整个山东的局势?”
纥石烈良弼:“非是我撼动局势,而是你。志宁刚刚不是说博州难破吗?只要我在河南做出一些声势,调动刘贼兵马,志宁岂不是有机可乘了?”
纥石烈志宁却没有被这番言语所动,而是再次追问:“良弼相公,你到底需要多少兵马南下?”
“刘贼可不是宋人,若是良弼相公带走许多兵马,说不得他就要集中兵力,先来攻打大名府了。”
“大名府距离河间府甚远,我可没有时间与钱粮把这里建成博州那副模样,元城是不可能坚守的,说不得到时候就会重蹈济南府覆辙。”
纥石烈良弼伸出一个手指:“一万正经兵马,不过我要夹谷清臣统军。”
说着,纥石烈良弼对完颜雍拱手说道:“石琚石相公已在河南一年有余,从来往文书来看,石相公已经尽收河南之心,此时若是臣能率领一支兵马,出现在彼处,那么河南地就可以归陛下所有了。堪称一举两得。”
完颜雍原本还有些犹豫,但是听闻此言之后,心中却是微微一动,随后犹豫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让清臣走一趟如何?良弼相公乃是国之干臣,不应亲身犯险才对。”
纥石烈良弼语气愈发诚恳:“陛下,早在去年之时,臣就与石相公相约,一定会亲率兵马到河南参战。另外,河南局势复杂,有宋人、山东贼、仆散忠义还有我军,非重臣不能处置妥当,夹谷清臣虽然忠勇,却还需要时间来磨炼。”
完颜雍再次沉默半晌,方才探身,握住了纥石烈良弼的双手:“良弼相公放心,朕一定不会让良弼相公孤军奋战,到时候一定会妥当临阵作决断的!”
纥石烈良弼看了看被握住的双手,沉声说道:“这就是第二件事了,陛下不应该在大名府多待了,此地着实险恶,山东刘大郎用兵天马行空,说不得就会直接来攻。
然而陛下却也不能回到大兴府,而是要在河间府居中调度,以作前线兵马的策应。”
完颜雍再次沉默半晌,重重点头:“良弼相公所言有理,此地就交于志宁了。”
纥石烈志宁立即起身拱手应诺。
完颜雍同样起身,竟然是立即就要出发。
不过出发之前,完颜雍还是回头对纥石烈志宁正色许诺:“此战了结后,山东河南平定,到时候志宁当为都元帅!”
第708章 人心杂驳城难破
完颜雍走了,纥石烈良弼却没有立即出发。
因为此时东金正处于与山东汉军对峙期间,任何军事动作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与此同时,刘淮看着手中的书信,随手丢到一边之后,面露冷笑。
梁肃连忙捡起了书信,快速扫了一遍之后,脸上浮现出一丝怪异之色。
辛弃疾见到两人皆是这番模样,不由得询问:“大郎,发生何事了?”
刘淮没有回答,梁肃却摊手说道:“张浚张相公大发官威,让我军派遣主力前往河南,与宋军合军一处,南北夹击河南金军。”
梁肃举了举手中的信件:“这厮甚至给我军定下了最后期限,若在十日之内再不出兵,就要如何如何了。”
辛弃疾瞬间理解了刘淮那副无语的样子。
因为他也想要吐槽,却因为槽点太多,而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吐起了。
“张相公难道就不知道我军身前有这么多金贼兵马?”
梁肃摊手回答:“张相公不知兵的,可能在他看来,我军有坚城得守,足以高枕无忧……”
刘淮在这时终于开口:“张相公只是不知兵,却不是傻子,他如何不知道河北战局?”
“只不过他不在乎罢了。”
“山东丢不丢,与他有什么关系呢?张浚只要收复河南,收复汴梁,成就他的功业即可。”
陆游在一旁饮着酸梅汤,闻言摇头笑道:“刘大郎将人心看得太坏了一些。”
刘淮却也没有反驳:“可能是这般吧。”
辛弃疾将这个话题揭过,同时接过梁肃手中的信件,仔细翻看了起来,嘴里还嘟嘟囔囔:“我倒要看看,河南空虚到这种程度,为何还要我军南下夹击……”
话声刚落,辛弃疾就已经愣住,随后破口大骂出声。
“什么叫李横顿挫于蒙城,李显忠围攻下蔡,邵宏渊攻汝阴不克?这他娘的不就是一座坚城都没有攻下来吗?!”
辛弃疾的失态情有可原。
这三座城可都是靠近淮河,照理说应该是砍瓜切菜般的被攻克才对,怎么都过了好几日,宋军还在围城不说,竟然还让张浚有了需要山东汉军南下夹击才能破城的感觉?
颇有一种计划很完美,但第一步就出了偏差的感觉。
就在陆游都有些尴尬时,刘淮却再次为宋国说话:“五郎,攻城这种事情,还是得看天时地利人和的,只要城中有心坚守,拖上十天半月也实属正常。”
辛弃疾也不是不知兵,闻言缓缓点头,却还是叹气说道:“难道虞相公就没有预料到如今情况,事先拉拢一下金贼的守将吗?”
刘淮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梁肃说道:“梁先生,正好你在这里,且替我写一封回信吧。”
梁肃立即在案几上摊开信纸,研墨润笔。
“我听闻,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如今大军北伐,耗费良多,武者在战场上不顾生死,文士在营帐中殚精竭虑,所谓天下盛举,万世瞩目,不过如此。
张相公身为北伐主帅,若连临近淮河的三座城池都不能攻克,让金贼如何看你,让我们这些外将如何看你?在天下人心中与史书之中,将会如何为张相公记一笔?
就这么写吧,然后润色一下。”
刘淮说罢,就走出帅帐,巡查营地去了。
梁肃奋笔疾书,陆游默然不语,而辛弃疾却依旧拿着信纸,比对着帐中挂的巨幅地图喃喃自语:“啧……就隔着一条淮河,拉拢一些金军,难道很难吗?”
大约同一时间,下蔡城下,辛弃疾的疑问也被张浚所问出。
不过他的语气就不是太好,已经算是质问了。
虞允文在李显忠围城大营的一处望楼之上,抬头看着城墙,闻言摇头失笑:“张相公,这天下事,万万没有只需我出手,不允许别人还手的道理。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主政河南南部数州的就是金贼的宰相石琚了。
这位石琚石相公可是手段了得,短短几个月就收拢了河南人心,以至于之前的说法都不算数了。”
张浚有些气急败坏之态:“拉拢这些人,无非就是给一些许诺罢了,虞相公如何不敢给呢?”
虞允文有些诧异的看了张浚一眼,问起了旁事:“张相公,这些我都有具体文书记录,难道没有翻阅一二?”
张浚闻言脸色一红,随即拂袖说道:“老夫年纪大了,又有眼疾,十几箱子文书,如何看得完?”
虞允文闻言直接沉默了。
虽然张浚说的是实情,也是情有可原,但这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张浚身为此次北伐的主帅,却对于整片战场的情况知之甚少。
甚至很有可能大部分都是脑补。
然而这可是战争,张浚可以用老眼昏花,精力不济来敷衍虞允文,但这种理由金军的刀枪会听吗?
片刻之后,虞允文方才说道:“张相公,这些人大多都是河南豪强出身,石琚给他们的许诺是一县一州之地,并且可以拥有私兵。这种许诺,我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给出的。而且,就算我许诺了,那些河南豪强也绝对不会信。”
张浚哑口无言。
是啊,这已经算是独立诸侯了,虞允文别说答应,就算在朝中提出商议,也会被千夫所指的。
另外,河南豪强也不是傻子,他们在宋金边境,平日也干些走私的活计,如何不知道宋国的情况?
河南豪强叛离金国,应了宋国的许诺,接下来就是充作马前卒炮灰的命。就算能安然活到河南被宋国收复之后,等待自己的也是杯酒释兵权。
甚至这杯酒是不是鸩酒都不好说。
过河拆桥也属于老赵家的传统艺能了。
面对如此后果,河南豪强吃饱了撑得去主动投靠宋国?
沉默片刻之后,张浚依旧不死心:“难道就不能试试?”
虞允文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李显忠。
李显忠会意,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来:“围城之前,末将与城中守将杜无忌有过书信,这是他的回信。”
张浚接过信纸,随后眯起眼睛,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的意思很简单,杜无忌的言语也十分客气。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在宋国,犹如苗傅、刘正彦之类的佞臣会被杀,犹如岳飞这般的忠臣也会被杀。
那我若是投降宋国,究竟是要当个忠臣,还是当个佞臣呢?
李显忠久经世事,一见这封信就知道杜无忌是在消遣自己,连信都懒得回,直接下令大军建立围城营地。
而对于张浚来说,岳飞之事属于他难以明言的痛苦。
在淮西之变,郦琼投敌之后,张浚与岳飞已经处于决裂状态,但这绝不代表张浚想让岳飞去死。
若是此时有岳飞在此,哪里还用得着费尽心力去啃区区一个下蔡!
张浚将书信掷到一边,对虞允文说道:“虞相公在两淮筹谋良久,难道就没有全盘计划吗?”
虞允文拱手说道:“自然是有的,那就是以雷霆之势,攻城破军,只要连着攻破三座城池,将城中的贼将拖出来明正典刑,接下来的河南豪强,自然就会归顺大宋了。”
“既然大宋与金贼给的富贵,他们选择了金贼的富贵。那大宋与去死之间,他们也会选择大宋的。”
虞允文说破了豪强墙头草的本质,却依旧不能让张浚安心。
因为仅凭一张嘴是无法破军杀将的。
“李太尉,几日方能破城?”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