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588节

  但是两人分属完颜雍与完颜亮两个势力,又是分属汉人与女真人两个民族,这也就导致了两人所思所想,具体施政方面都有隐隐对立之处。

  就比如如今面对宋国的北伐军,石琚想的是先行撤退,避宋军锋芒,依靠中原坚城,层层阻击宋军,到最后再聚集精锐兵马,将宋军撵回去。

  但在蒲察世杰看来,这纯属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河南地可是完颜亮所辖的土地,丢了之后那损害的是完颜亮的声望,哪怕土地能失而复得,这些汉儿豪强还能不能继续服从完颜亮的命令,那就是个大大的疑问了。

  这其中很可能也有石琚的私心在其中,他是靠着汉人宰相的身份,以同文同种的名义拉拢河南豪强的。

  这场仗打上两年,河南很有可能就有只知石相公,不知金国皇帝的景象了。

  石琚嗤笑说道:“蒲察将军,如此国战,你只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当真可笑。”

  “那就让宋人安然抵达汴梁吗?”蒲察世杰拍案而起:“既然石相公贪生怕死,武捷军却是敢战能战的,且看着我们去厮杀吧!”

  “好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张守素终于不耐,大吼出声:“你们二人,都是国家重臣,难道就这么让人看笑话?”

  蒲察世杰与石琚两人终于沉默下来。

  而帐中其余参加军议的将领面面相觑,见石琚挥了挥手,方才起身默默离开了帅帐。

  待所有人都走后,张守素方才看着石琚缓缓说道:“石相公,你与我说实话,你与山东刘大郎书信往来,那厮是不是给你什么承诺了?”

  石琚没想到张守素竟然是从这个角度来发难,当即就愣住了。

  片刻之后,石琚勃然大怒:“你们两个老匹夫,哪次书信不是与你们一起看过?又有哪次回信不是先让你们看一遍?!当日一起说好的,不能在刘大郎面前露怯,今日却要怪罪于我吗?!”

  蒲察世杰没想到张守素有此问,也没有想到石琚的反应会这么大,呆愣了片刻。

  张守素捻须冷笑道:“这可说不准,毕竟只是一封信罢了,也不是很难藏,每日大营中军士文书往来这么多,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封信,神不知鬼不觉的发往山东了。”

  石琚闻言反而冷静下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蒲察世杰也加入了话题:“的确说不准,刘大郎爱极汉儿,石相公也深爱汉儿,你们二人算是臭味相投,难道就不会串通起来,为天下的汉儿做些事情吗?”

  这句阴阳怪气实在是太到位了。

  这些时日,为了避免河南汉人的大量伤亡,别说签军了,就连民夫辅兵石琚也拒绝大量征发,此时的军粮还是陈州府库来供给的。

  石琚的志向是为了安定汉地,首先就得安定河南汉儿的民生。

  但是对于蒲察世杰与张守素来说,石琚此举跟卖国无异。

  若是因为粮草与民夫不济,输了大战,到时候整个河南都得输给宋国!

  石琚闻言则是变得冷静了:“你们两个老匹夫,莫要再用言语挤兑,有话可以直说。”

  张守素立即抛开了刚刚的话题,正色询问:“难道大军就在陈州枯坐?到底什么时候出动迎击宋国,总得有个准话!”

  石琚刚要说话,就听到帐外有军使唱名。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被送达,石琚检查火漆之后,当众撕开,只是粗略看了一遍,就精神大振。

  “张相公,你不是问什么之后出兵吗?!”说着,石琚将手中情报摊开:“现在就能出兵了!”

第710章 伏波横海旧登坛

  “这是汴梁那边传来的消息。”

  “金贼都元帅仆散忠义率精兵突袭南阳,成闵成太尉猝不及防,两万兵马大溃,此时已经退守邓州穰城。”

  济南府,刘淮将刚刚接到的文书递给了何伯求,脸上表情有些复杂。

  何伯求接过文书之后,只是翻看了一下,就无奈摇头:“即便早就知道宋国不堪,这也败得太快了一些,消息确定准确吗?”

  刘淮摇头:“金国汴梁传的捷报,有可能会有夸大之词,可能成闵没有伤亡惨重,却终究是败退了的。

  否则仆散忠义就必须在方城与成闵相持,这番大胜的言语也就不攻自破了。”

  这年头打了打胜仗之后,都得露布报捷的,既是为了鼓舞士气,又是为了安定民心。

  此时刘淮安置在汴梁的锦衣卫地位还不是太高,但是类似捷报这等露在明面上的消息,还是可以探查一二的。

  可至于实情到底如何,也只有仆散忠义等当事人知道了。

  何伯求低头思量半晌:“也就是说,宋国的两路大军已经被打退了一路,仆散忠义可以腾出手来到中原了。”

  刘淮点头:“正是如此,最起码又得是一两万大军,说不得局势又会起变化。”

  仆散忠义养精蓄锐,第一刀劈在成闵脑袋上,对于山东义军倒是个好消息。

  但仆散忠义既然已经大胜,接下来肯定不会回到汴梁坐山观虎斗,而是会抵达淮北,支援蒲察世杰等人。

  到时候中原局势就会有变化,若是虞允文那里再顶不住撤军,说不定就是两个金国合力进攻山东的局面。

  古往今来,战场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模样了。

  何伯求翻看了两遍情报,抬头对刘淮笑道:“大郎君,你这番不是专门来跟我说这些的吧?”

  刘淮也笑了。

  此时何伯求率两万正军屯驻济阳,堪称位高权重。

  这两人会面自然不可能是为了聊天逗闷子。

  “我的意思是,中原形势既然如此危急,何子正何二郎就算出征,终究也牵扯不了多少兵马,是不是要缓一缓?”

  何子正是何伯求的二儿子,此番要率新成立的海军,外加一些武装商船一起,自登州港出发(山东半岛的最北端,今蓬莱市),跨过渤海湾,去攻打曷苏馆路(今大连市)。成为插在敌后的一根钉子,威胁金国东京辽阳府,从而调动东金的兵马。

  这个计划一开始是刘淮提出来的,却是李宝父子完善与推动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李宝将自家儿子李公佐都派来了,就等着跟随大军一起出发。

  可如今中原要起大变化,何子正与李公佐绕后袭击辽东,依旧要冒极大风险,却不知道还能起多少作用。

  也因此,刘淮亲自来询问何伯求,让他做出决定,是否依旧要将二儿子送往险地。

  何伯求沉默片刻,方才负手说道:“从公事来言,阿正一旦率兵出击,并且在曷苏馆路站稳脚跟,就算再少,也可以吸引金贼的目光。能吸引过去一个谋克,河北这里就会少一百金贼正军。”

  “而且,我军商船众多,在海上来往频繁,登州到曷苏馆路旦夕可至,阿正也谈不上孤军奋战。

  除非他太大意,以至于船被金贼一把火烧干净,否则终究还是有些退路的。”

  何伯求叹了口气:“从私人来说,老三阿真做出好大的事业,成了海运提督,往返两浙江南山东河北,干得风生水起。”

  “这是阿真的运道,阿正也嫉妒不得,却也难免心中苦闷,有时还会借酒消愁,喝得烂醉。”

  “如今他既然想要做出一番功业,我是不能劝他的。”

  “就由他去吧。”

  刘淮闻言也只能连连点头。

  “那就这样吧,让阿正即刻出发。”

  身侧的参谋军事早就写好了文书,等待着刘淮与何伯求同时印上大印之后,交于一旁等待多时的军使。

  何伯求见刘淮眉眼中有些忧愁,知道他担心中原局势,立即劝道:“魏公那里,暂时还是不用担心的。”

  “哦?”

  “马上就要进梅雨季了,金贼多马军,在此时强行攻城占不到什么便宜,到了七月份的时候,这场大战的胜负无论如何都会有些眉目了,到时候我军就能有些动作了。”

  刘淮叹了一声:“是啊,正如庙算一般,这场梅雨季不只是有利于我军防守,说不得还能帮宋国一个大忙,让虞相公能在河南坚持些时日。可是……”

  “可是父亲早年受过的伤太多了,一到阴雨连绵的时候,全身就剧痛无比,甚至难以行动。尤其是前年受伤之后更是如此,若不是我却是分身乏术,是绝对不会让父亲坐镇徐州的。”

  作为魏胜的同辈人,何伯求倒是看得很开,他直接劝道:“大郎君,这都是命。若是让魏公留在济南府,身体固然清爽了,他反而会更加伤心的。”

  刘淮默然片刻:“何三爷,你说得对。既然如此,那就早些了结此战吧。”

  说着,刘淮翻身上马,顺势巡查了一遍济阳的防务,待了两日,直到何子正与李公佐两人,带着四十余艘战船,三千余兵卒从登州港出发之后,刘淮方才快马返回博州。

  这一日正是五月初一。

  而刘淮抵达博州之后,刚刚处置了一番公务,就听到有游骑探马来报,说是大名府似乎有兵马出动,人数大约在万人上下,可依照路线来说,金军似乎不是来进攻博州大营。

  刘淮捏着下巴思量。

  莫非是因为完颜雍发现仆散忠义的精兵强将去淮北与张浚作战,汴梁空虚,终于忍不住要南下攻打完颜亮的老巢了?

  似乎也不太对。

  早不内讧,晚不内讧,偏偏此时内讧,是不是有些过于凑巧了。

  “传令给张白鱼,让他率领本部马军,探查情况。”刘淮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尽量莫要厮杀。”

  “喏!”

  军使将命令传达到东平军时,张白鱼正在捧着一个比自己脑袋还大饭盆吃汤饼,闻言立即一抹嘴巴,对梁磐嘱咐道:“梁三哥,你且维持军纪,我去去就回!”

  说罢,张白鱼点起二百骑兵,风风火火的离开了大营,只是简单判断情报传递的时间差之后,就向着正南方阳谷县进发。

  金军虽然都有马骑,却不都是骑兵,还有一些是汉儿军的骑马步兵,所以这一万兵马也不是乱哄哄的蜂拥而下,而是以波次行军。

  这也就导致了纥石烈良弼已经到了黄河以北的白马县,但最后一支兵马刚刚抵达濮阳。

  张白鱼一路狂奔,终于在此地捉住了金军的尾巴,精神立即振奋。

  断后的夹谷清臣同样不是善茬,立即率领本部兵马列阵站定。

  张白鱼见状,立即下令全军列阵,准备厮杀。

  “四郎君,都统郎君的命令是尽量不要与金贼厮杀,只要探查出军情……”

  有亲卫提醒,却被张白鱼如同扇苍蝇般轰走了。

首节 上一节 588/6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下一篇:三国:神级选择,我召唤千古一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