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23节

  待杜袭退走,大魏天子缓缓坐回了台阶上,恢复了箕踞姿态。

  从身后宦侍手中接过那只羽毛鲜亮的斗鸡,放在地上,又从怀中掏了把粟米放在手心“嘬嘬”喂了起来。

  等斗鸡不再啄食,他开口道:

  “辟邪,这座宣室殿朕睡得甚为安稳,你找人把它拆了,顺水运回雒阳重建。”

  …

  …

  斜水大营。

  统率三千精锐的诸将尽皆散去之后,披盔戴甲的刘禅从帅帐走出,领着麋威与百名虎骑宿卫去了校场。

  擂鼓聚将。

  不多时,这片斜水大营所有都伯以上至二千石将军校尉,包括刚刚赴宴者,共四百余人全部到齐。

  校场诸将议论纷纷,有些吵闹。

  刘禅昨日到达这片大营,军中不论大小将士都在猜测议论,这位天子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是来耀武扬威?

  是来捣乱?

  还是说,真是来揽功取威?

  总之,有人担忧,有人振奋。

  刘禅止住众将喧嚣。

  他先是将之前在帐中说过的那番誓师之语有选择性地说了一些,把那些负责统领老弱及屯田戍卒的中层军官士气调动起来一些后,最后才道:

  “朕知道军中很多人打不了仗,没打过仗,害怕打仗。

  “但接下来这仗,非打不可。

  “要打,就会死人。

  “死人,就要抚恤。

  “抚恤多少,本已有法可依。

  “但朕既然来了,既然想跟诸位打赢接下来这场仗,就不能再靠朕空口白牙一张嘴便命将士为朕效死,所以就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抚恤。

  “你们回去之后告诉所有人。

  “此战斩一级以上战死者,家中赐田百亩,宅两间,并赐为烈官。”

  校场中一些人听到这里略一皱眉,左右交换眼神。

  赐田百亩宅两间买一命,虽然确实比原来的抚恤多了不少,但仍不足以让所有人都愿意为你这位少不更事的天子效死吧?

  而且,烈官是个什么东西?

  正疑惑间,却见土台上那位披甲戴胄的天子继续厉声道来:

  “烈官者,家人全部除去县籍,入籍烈官,赐烈官之牌悬于宅门,以荣耀之!

  “烈官之家,直系三代以内免除所有徭役赋税!

  “烈官子弟,三代以内,皆可优先选为宫廷宿卫!

  “入为宿卫者,皆赐侍官之牌悬于宅门,是为侍官!”

  刘禅开出了一张看起来极为可观的空头支票。

  众皆哗然。

  “陛下,这些可都当真?!”

  “除去县籍?三代以内不服徭役不纳赋税?!”

  “那什么烈官…的子孙后代,往后就不再是民,不再是卒,而是官了?”

  校场中,本来有部分将校对天子亲征之事颇有微辞,对于接下来这场仗也心存疑虑。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打仗。

  毕竟你天子要是不在,打不过我想退就退了。

  可当将台上那位天子大声道出这惊人的抚恤之后,校场中人不论官职大小皆已彻底沸腾。

  便是校场最前面的傅佥与冯虎这两位统领精锐的校尉都一时心惊。

  不管是打了几十年仗的沙场宿将,还是没打过仗不愿打仗甚至害怕打仗的屯戍之将,没有任何人听说过如此离谱的抚恤。

  之前的抚恤是什么?

  无功战死者,给口棺材送回家安葬,再给家里免个三两年的赋税徭役已经是极限了。

  赐田宅这种事情,确是原本给已有斩获却战死者的抚恤。

  但却不可能有除去县籍,免除直系三代徭役赋税这种离谱的待遇。

  再加上子孙后代将拥有“官”这个名头,拥有优先入为宫廷宿卫的特别待遇,这已经足以让很多已经半截入土的老卒下定决心,去为这位天子斩首一级而效死了。

  校场众将此时感受到了这位天子对于接下来这场仗的决心。

  他们只有一个疑虑。

  天子真能兑现这些抚恤?

第17章 国之将亡 释囚为用

  似乎是看出了校场中人的疑虑。

  校场土台之上,一身甲胄的大汉天子扶剑扬声:

  “所有人,稍后派人去帅帐领简牍与笔墨。

  “回到各自营盘之后,召集所有识字之人,没有,不够,就跟朕要。

  “务必将整座斜水大营所有将士姓名,年龄,统于何人,户籍何在,家人姓名,一个不漏全部记下!

  “有什么想对家里说的,也一并写下。

  “明日日落前全部处理好,将这些简牍按所属都伯、军候、司马、校尉分类做注,全部送到那面金吾纛旓下!”

  校场中人尽皆静了下来,原本有些随意懒散的站姿也开始刻意挺拔。

  这位所谓的天子,从来没有在军队中施过什么恩,立过什么威。

  甚至时不时还从成都传来一些关于他的流言蜚语,说他耽于玩乐,耽于女色,甚至男色。

  所以,除去方才与这位天子在帅帐中有过一聚的那些人外,校场中其他绝大多数将校,尤其都伯、军候这种小官,对这位天子是并不信服,且颇有些不屑一顾的。

  军人只相信一种东西。

  ——拳头。

  当然,还有利益。

  对于这一场由所谓的天子擂鼓召开的校场集议,绝大多数人一开始带着戏谑、无所谓、甚至轻视的态度。

  心里想着,不管你说什么,就是说出花来,到时候真打不过,该退还是得退,该逃还是得逃。

  然而随着这位天子口中那惊人的抚恤出口,随着这位天子有条不紊的言语与肃穆决然的神情。

  他们确实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天子似乎是认真的。

  他似乎真想通过那堪称惊人的抚恤,来换取将士的效死。

  不然的话,军中本就有籍簿,何须再多此一举重新记录?

  忽然,只见那座一丈来高的土台上,那位身被甲胄的天子将手从配剑上挪开,其后从腰间解下一块被金绶所绑,为锦囊所包的方状物。

  解开。

  取出。

  举之向天。

  众将定睛一看。

  不是传说中的传国玉玺,还能是什么?!

  “朕今以传国玉玺指天为誓!

  “倘不能兑现今日许诺,必教朕国破家亡,子孙无遗!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啊?

  校场众将一个个都惊了魂。

  何曾听说过天子指天为誓的?!

  这位天子,就这么想赢,就这么想让这座营盘中的将士为他效死?!

  他非赢不可?

  他非发誓不可?

首节 上一节 23/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