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44节

  “于是刘备得以喘息一二,人心渐附,不二年辄袭夺汉中。

  “太祖悔之无及,乃使蜀贼伪立,天下三分。”

  说到此处,曹真竟不知为何突然说红了眼:

  “陛下,今我大魏宗室武德不兴,后继无人。

  “臣若不幸,则我宗室再无方面之将可支关西!

  “届时,兵权当付何人之手?

  “若付宗室,不能破贼反为贼所破,则社稷更有倾颓之危。

  “若付外臣,又岂非遗祸患于子孙后世?”

  曹叡听到这终于一愣,开始仔细端详这位大魏柱石。

  大将军确实已经老了。

  抗吴的大司马(曹休)也老了。

  要是这两位宗室重臣离世,那大魏宗室就再也没有可以领兵的方面之将了。

  而眼前这位大将军口中的“外臣”,自不必言,就是司马懿。

  大魏靠的是兵强马壮打出来的威望,与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共天下。

  一旦司马懿、陈群、钟繇这些世族把兵权也拿了去,那还能靠什么呢?

  天命?

  他们信天命?

  “昭伯(曹爽)可也。”曹叡最后无可奈何道,子承父业,未为不可。

  然而闻听此言的曹真却是突然激动不已:“陛下,我子并无帅才,不可轻用!”

  曹叡听到这再次一愣,心中不能不再泛起些许涟漪。

  他当然知道曹爽才能难以为帅。

  但确实没想到,这位大将军居然会为了大魏国事,当面劝自己不要用他的儿子。

  “朕知道了。”曹叡沉思许久之后轻轻点头。

  “朕回郿坞后便下诏,命张郃与司马懿东西两路一齐进兵。

  “大将军要小心些。”

  “臣必不负陛下之望!”曹真振奋万分。

第35章 社稷之任

  斜谷栈道。

  下方河道浊流滚滚,涛声隆隆,足以让所有踏上栈道的人望之生畏,闻之胆寒。

  赵云亲自率领汉军后部押阵撤退,与大魏名将张辽之子张虎所领的魏军前部,在栈道上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

  每当汉军后部欲破坏栈道时,魏军便开始不管不顾往前冲,又或是箭矢齐发,不给汉军破坏栈道的时间。

  但不论是交战中的哪一方,此刻都主动远离了栈道边缘低矮简陋的木栏,生怕一个脚滑就掉入峭壁下的百丈悬崖。

  于是本就最多只能同时容五六人并肩而过的狭窄栈道,此刻汉魏双方几乎都是只有三四人顶在最前排。

  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便是如此了。

  但栈道也不都是如此狭窄。

  就比如前些时日,赵统在栈道上建关而守的地方,便是一处平坦宽阔的缓坡。

  当刘禅来到此处,赵统所建关卡旁已竖起了数根木桩,上头挂上了几十个血淋淋的脑袋,也就是所谓“枭首”的字面意思。

  而关卡正中间,居然还有一杆高桩,挂在上头的,赫然是一名刘禅印象颇深的校尉与两名军司马的首级与印信。

  至于为何印象颇深?

  那日众校尉司马在校场高喊口号,说要为陛下效死的时候,站在高处的刘禅可是把那些连演都不愿意演,一看就言不由衷的人都记在了小本本上。

  想不到这才短短几日,就以这种形式与他们见上了面。

  刘禅只能默默把小本本上的名字删除几个。

  “陛下,这些人无令擅撤,强行闯关,臣以陛下所付尚方斩马剑斩之。”赵统身上脸上都是血,说话的语气听不出情绪。

  刘禅再往旁边看去,与赵统一同负责守关的将士身上或多或少也负了伤,一看便知是与强行闯关的溃军发生过战斗了。

  “做得好!”刘禅再次鼓励地拍了拍赵统胳膊,“这几日可曾有人试图从斜谷栈道外出?”

  “禀陛下,半个也无!”赵统说着便将腰间斩马剑解下向前递去。

  刘禅却是推了回去:“此剑当赐有功之臣。”

  那位取名为统的小赵将军,闻听此言时终于振奋。

  刘禅却是忽然一叹:“彼时,除了赵老将军与小赵将军,说实话朕谁也不敢轻信。

  “小赵将军在栈道上这几日,应也发现了河中变化吧?”

  赵统先是一滞,其后用力颔首。

  他在栈道上,对于下面这条河到底发生了什么当然一清二楚。

  事实上,在这位陛下到达军营的第二天,便开始有不知是汉中还是赤岸的几千民夫在他父亲的督领下出现在后方栈道上,之后全部缘梯攀下河道,凿山取土,拦水筑坝。

  他当时立马便想到了四百年前韩信斩龙且故事,以为这就是这位陛下的破敌之策。

  然而让他惊奇诧异的事很快便接连发生。

  只具雏形的水坝,其上游本来清澈的水流,开始莫名其妙变得浑浊。

  而水坝影响不到的更远处的上游河道,本来四五尺深的水位莫名其妙地慢慢下降,最后降了几乎一半,使得靠近两山的卵石河床裸露出来。

  又过了五日,就在后方那座水坝基本筑好之后,斜水上游流下的水又慢慢变得清澈起来。

  同时,那座大坝无法影响到的更上游河道,水位也基本恢复了原来深浅。

  在箕谷与斜谷呆了三年多的赵统又不是蠢猪,如何还不明白这位陛下的破敌之策究竟是什么?

  建底下那座堤坝击敌半渡,当然是真,只可惜曹军谨慎,并不上当罢了。

  可除此之外,借此堤坝来掩盖斜谷内其他大坝所产生的浊流与水位的下降,同样是真。

  赵统不知道斜谷里的大坝到底能拦多少水,也不知道斜谷里的大坝决堤之后造成的声势会不会有此刻河道中水势这般汹涌。

  但他明确地知道,斜谷每年在六七月的时候,只需半夜暴雨便会引来极其骇人的山洪!

  而斜谷西高东低,山洪顺着山势奔涌到斜谷栈道的起点石门时,相距不过五十步的南北两山骤然相逼!

  山洪被阻于此,则水位骤然升高,水流骤然加快,以至于斜谷尽头长近十里的宽阔谷地,会被困顿于彼处的洪水变成一片满是汹涌浊流的汪洋!

  每年到了六七月,石门附近数里栈道都会被暴雨后的山洪冲毁,等到了九月才又安排人重修。

  而自从明白天子破敌之策到底是什么之后,赵统也才终于顿悟,为何天子要赐他尚方斩马剑,又为何要跟他说,『事有不偕,可先斩后奏』,让他相机行事。

  同时他也终于明白,那日监军邓芝为何跟他说『陛下把社稷重任托付给你,可勉之』。

  他紧张得每日每夜吃睡拉撒全部都在栈道上,又带着亲卫死士亲自把关,生怕从斜谷里跑出什么人往外面偷偷报信,又怕自己领的几百人偷偷出去报信。

  即使这种可能性很小。

  他甚至派了几个信得过的机灵鬼跑到对岸高山顶上日夜观察,生怕有人从对面的山里跑出去报信。

  即使这种可能性更小。

  几百里秦岭到处是悬崖峭壁,原始森林,更遍布熊蛇虎豹,凶险万分,不从栈道走,几乎不可能走出大山。

  至于那些战时溃逃又带着部曲闯关的校尉司马,他更怕他们回到斜谷后闹出什么大乱子来,只能以斩马剑斩之,直到天子传命撤军,才允许溃卒结阵通关。

  所以,他确实是有功之臣。

  他当得起这斩马剑的赏赐。

  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即使此战结果未出,未必真能取胜,但这些未知已无法妨碍他胸中豪迈之情汹涌澎湃。

  毕竟,这位陛下托付给他的,真的是社稷重任啊!

  栈道上,赵云二子,一统一广,混壹辟疆,统领数百亲卫死士,护着一身甲胄、负弓扶剑的大汉天子在栈道上缓缓地走,就与当年赵云护主一般无二。

  …

  …

  戌正。

  斜水汉寨。

  灯火亮如白昼。

  洪水终于彻底退去。

  距离汉军撤退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时辰。

  曹真命将士全部脱去身上衣服甲胄,以手托举,之后再寻找适合渡河的水浅处淌水渡河。

首节 上一节 4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