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王业不偏安

三国:王业不偏安 第66节

  毕竟,虽穿魏军衣甲,手持魏国符节旌旗,但魏军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时常会抓他过来一番盘问。

  然而其人被盘问之时非但不慌,反而直接从腰间掏出鞭子对着那些盘问他的魏人就是一顿抽打,嘴里骂骂咧咧误了使命让他们全部杀头。

  非但如此,在成功了几次后,其人似乎还对这种鞭打形成了某种奇怪的路径依赖。

  昨日到了上禄曹营之后,他先把那木匣与旌旗符节藏了起来,然后又去偷听魏军巡营骑官的口令,最后便骑着马在曹营中巡起了营。

  见到有违军令法度的,瞅准时机冲上去举鞭就是抽人一顿,大骂其人疏于职守云云。

  一直到观察出了何处守备最为松懈,他才去取回木匣与符节旌旗,装成使节,大摇大摆地前往汉寨。

  总而言之,某种程度上,这实在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待得其人与另一熟识陇右地形的使者领命离去,丞相才又叫来几名使者,以密信形式让他们往祁山而去。

  国舅吴懿这时候才问道:

  “丞相,张郃如今兵分两路。

  “我们难道也要兵分两路吗?”

  丞相抚须沉吟片刻:

  “张郃之所以引兵下陇,只因曹真败亡授首,不知陛下虚实。

  “然而陛下在关中可用之兵不过两万,我们若不增援,陛下势必要撤回斜谷,魏军陇右的粮道便又被张郃打通了。

  “如此,陛下派去袭夺街亭的人马将陷入死地。”

  如今陇右大军与关中大军使命不通,这位大汉丞相对汉家天子有没有派人袭夺街亭事实上也吃不准。

  但张郃既然打算退走,则说明张郃或是想到了这种可能性,或是已经收到了街亭失守的消息。

  吴懿脸色犹疑:

  “可是丞相,若是分兵增援陛下,要分多少兵?

  “分得少了,无以败张郃。

  “分得多了,无以克陇右。”

  再次犹豫两息后,吴懿终于还是沉声直言:

  “丞相,以懿浅见,张郃既要下陇,不如举大军衔尾而追,最后与陛下于关中共击张郃。

  “待张郃大败溃走之后,再重入陇右,则陇右必克无疑!”

  北伐兵锋顿于上邽,使得吴懿魏延诸将都认为,分兵对于兵微将寡的大汉来说并非良策。

  不如合兵一处,逐个击破。

  丞相却仍是摇头,道:

  “我们大军不能下陇。”

  吴懿一愣:“为何?”

  丞相略一沉吟,道:

  “先下陇再上陇,路途几乎千里,若其间再与张郃衔尾相持,没有一个半月我几万大军到不了冀县。

  “冀县城大,文长与子均拢共一万人马,必不能实现围城。

  “我大军若不能迅速去到冀县城下相围,则伪魏溃卒与来自伪凉州刺史徐邈的后援兵粮,必会不惜代价源源不断进入冀县。

  “届时,我四五万大军又将困顿于冀县却不能拔,而伪魏关东兵粮又至矣。

  “所以,我大军不可下陇。”

  “那怎么办?”吴懿大惑。

  “张郃此处四五万大军若是全须全尾下到关中,陛下区区两万余人马如何能挡?”

  “若是张郃的人马,在下到关中前便再去几成呢?”丞相却是显得胸有成竹。

  “若是张郃本就捉襟见肘的粮草,在下到关中后变得根本无法与陛下相拒呢?”

  吴懿、费祎等人闻言皆是一震。

  “丞相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趁张郃拔寨下陇山的时机,与他打上一场硬仗?”吴懿心中疑虑更甚。

  “可兵法有云,归师勿遏,穷寇勿迫。

  “彼今粮断,已有归意。

  “而二百里陈仓道全都是狭窄地形,若是迫之,逼出贼寇死志,恐于我大军不利。”

  士气实在是一种玄学。

  如今曹魏大部分人马士气确实很是低落,可张郃必然还有几千精锐可以动用。

  若是真被逼到陈仓道那种摆不开阵形的死路上,这些精锐顶在最前,很难说会不会因为心生死志而对汉军多造杀伤。

  与其如此,不如放其到关中平原之上,再与陛下两万大军两面夹击,以堂堂之阵击破之。

  平原上有生路,就会有人逃亡。

  溃卒造成的混乱,才是战场上所有将帅最头疼的事情。

  丞相却仍是摇头,道:

  “张郃举军下陇已是必然之势。

  “然而其所领战卒四五万,加上辅卒、民夫,七八万众不止。

  “上禄山道与陈仓道同样狭窄,又有我大军以兵势在此逼之。

  “如此形势,张郃拔营岂能那么简单?

  “非三五日不可。

  “非将大军分成多部不可。

  “以我看来,最有可能的布置,便是一部精锐在前,一部粮草辎重与民夫辅卒在中,最后张郃亲领一部精锐压阵撤离在后。”

  “丞相意思是说,待他们前部与中部人马离开之后,我们再趁机袭他们后部?”吴懿终于恍然。

  “非也。”丞相再次否定。

  堂中众人皆是一愣。

  吴懿一时愕然,终于是想不到这位丞相究竟在想什么了。

  丞相难得再次一笑:

  “何须以我精锐之师去击张郃所统精锐?

  “我大汉近万锐士饮松汤三月有余,夜里目盲之症远轻于魏寇精锐,何况辅卒民夫?”

  费祎此时终于反应过来:

  “丞相意思是说,再派我大汉精锐走山路夜路。

  “趁着魏军晨昏目盲之际,袭其中路民夫辅卒与粮草辎重?”

  由于绝大多普通士卒营养不足,夜里目盲,而且夜间不好指挥,夜袭这种奇策险策极少为将帅所考虑。

  一般万人部曲能选出五六百夜间视力上佳的青壮就很不错,到了战时,负责夜守的精锐更需要食用牛羊肝脏,以治疗夜盲,甚至不少庸将连这都不知道。

  而能夜视者,又往往是参军前就营养补充得好,身体强壮,很容易就被选为精锐,需要负责夜里侦查与守寨,很少派去冒险。

  丞相用兵又向来求稳,怎么舍得轻易用这种精锐去袭营犯险?

  多年来惯性如此,松汤治夜盲又是见效缓慢,于吴懿等常年肉食的将校而言更是几乎感受不到其中奥妙。

  于是一时竟是下意识忽略了,他们或许已经有了数千可以执行夜袭险策的特种精锐!

  若果真如丞相所料,张郃兵分三部而退,那么趁着凌晨光线昏暗,人们最为困乏之际去袭张郃中部民夫辅卒粮草辎重,未必不能成就奇功!

  “不意丞相竟也用险用奇了。”吴懿怔怔不已。

第51章 白马羌王

  建兴六年。

  三月十三,日渐西仄。

  距曹真被斩已过六日。

  略阳,街泉亭。

  两千余名魏军士卒与千余陇右民夫,此刻正在紧锣密鼓加固城防。

  壕沟、鹿角这些东西自不必提。

  便是薪柴、草料、黄土、擂石这些守城必备之物,此刻也源源不断从城外采集,运往城中。

  城墙之上,随处可见魏国士卒与民夫将运上墙头的黄土装入方形木制夯具。

  另有些士卒民夫,则用木板将土压实,使黄土均匀分布。

  当木框被黄土填满压平,站木框旁一脸虚脱之状的力士将硕大木槌高高举起,重重落下。

  嘿呀嘿呀的号子混杂着结实笨重的槌击,在这座小小的略阳旧城上空回荡。

  本来略显残破的城墙,在两千余人的努力下,不过短短两日便已加固得像模像样。

首节 上一节 66/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1566:摄政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