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32节

  鬓发汗湿,异香弥散。

  “今夜是怎么了,如此贪欢。”李承乾用鼻尖微微顶了顶郑楚的鼻尖,郑楚的脸色顿时彻底的红润了起来,低声道:“殿下!”

  鼻尖磋磨,李承乾嘴角噙笑,低声说道:“说吧,有什么话,还有比现在说很合适的吗?”

  “是!”郑楚微微低头,然后才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殿下,他的父兄来信了,说是年后就要来长安,将他的坟迁回范阳去。”

  “你是怕他们把你也带回范阳去?”李承乾有些明白了过来。

  “恐怕他们不会在意妾身,他们在意的,是玥儿,玥儿毕竟是卢家的血脉。”郑楚说话的同时,紧紧的抓住了李承乾的胳膊。

  郑楚在这个世界上,最在意的就是她的女儿。

  没有了女儿,她在这个世界上,就再没有任何牵挂的东西。

  李承乾挑了挑眉,然后说道:“此事你不用担心,你和玥儿如今都在东宫,暂时他们是做不了什么的,至于说卢护的父兄……孤问你件事,对于卢护和高丽婢的事情,你知道多少?”

  “妾身一无所知,他对妾身瞒的很紧。”郑楚苦涩的摇头。

  李承乾点点头,随后他又问道:“那么他的父兄呢,他们对于卢护和高丽婢的事情知道多少,他们相互之间有没有什么通信?”

  郑楚惊讶的抬头,随即她重重的点头说道:“有些事情,他不会对妾身说,但一定会对他的父兄说,甚至是只对他们说。”

  “这样就说通了。”李承乾仰着头,说道:“这或许就是当初有人抢你们行李的原因……好了,这事你就别管了,这些天,你就别出宫了。

  传话出去,就说年底东宫事忙,孤要祭祀献陵,还有正旦大朝,还要祭祀天地,有什么事情,让他们去找范阳郡公商量,不管什么结果,最后通知你就是了……放心,他们绝对不敢来东宫找人的。”

  范阳郡公卢承庆,自从去年被打击之后,他就很少在参与诸事,甚至就连族内的事情,也都避着。

  再加上这一年又是瘟疫,又是战事,他这个尚书左丞才一直留着。

  真要出什么事,他这个尚书左丞立刻就被罢免。

  尤其是卢护的事情,卢承庆躲还来不及,能商量出什么才怪。

  “嗯!”郑楚轻轻的将脸颊靠在李承乾的怀里,轻声说道:“给殿下惹麻烦了。”

  李承乾笑笑,说道:“那你日后,更好的侍奉孤就是了。”

  “嗯!”郑楚柔柔的应了一声,声音越发的低沉呜咽。

  ……

  崇教殿中,李承乾将桌案上的奏本放到一旁。

  然后看着空荡荡的桌案低头沉思。

  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在殿外响起,随即,李安俨的声音在侧畔响起:“殿下!”

  李承乾没有抬头,淡淡的说道:“今日,你去吏部,悄悄查阅卢护父兄的官档,看看里面有什么问题没有。”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然后小心的问道:“殿下,可是又出什么事情了?”

  “我们或许可能真的错了,卢护的事情,或许不仅仅是他一个人,他的父兄可能也知情。”李承乾轻轻抬头,看向殿外。

  腊月时节,阳光高照,但天气冷肃。

  “卢护的事情,关联到了房相,也关联到了其他人。”李承乾细细琢磨,然后说道:“青雀如今被关在紫云阁,也没有了争储的希望,这个时候,孤若是他,必然会去找房相。”

  “是!”

  “明日,送到高阳公主府邸的年礼,要厚上一些。”李承乾突然开口,侧身看向李安俨。

  李安俨顿时拱手道:“喏!”

  高阳公主府和房玄龄的府邸一墙之隔,很多事情,根本瞒不住那边。

  “到了正月初三,让贺兰去户部,查范阳卢氏这些年和辽东的商队往来。”李承乾轻叹一声,说道:“孤以前真的可能忽略了这些。”

  “是!”

  “正月初四,让贺兰去平康坊,带着人将卢护往常常去的教坊青楼,都查上一遍。”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贺兰楚石是东宫千牛卫率,他出面,基本上消息很快就会送到常何的案头,也就是很快会出现在皇帝的案头。

  李承乾轻叹一声,看向洛阳方向,然后低声说道:“安俨,你说李义府他们这一次在洛阳,能不能抓住这个人?”

  “李御史,总是能有出人意料之处。”李安俨面露赞叹,他也没有想到李义府在这类事情上,竟然这么出色。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李猫”李义府,能在诸多党争之中走到宰相之位,又怎么可能没有过人之处。

  甚至于这些事情,就连苏定方和张文瓘都不如他。

  “正月之后,孤可能会很忙,提前将事情布置好,免得到时候孤忘了。”李承乾说完,起身道:“走吧,去看看今年给父皇准备的年礼,如何了。”

  “喏!”

  ……

  腊月三十,寒风北吹。

  献陵祭庙之前,李承乾将身上披着的黑狐披风递到一旁,整理衣裳,手握玉笏。

  他的身后,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徐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等高祖诸王,还有吴王李恪,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晋王李治、纪王李慎等太宗诸王,以及其他诸郡王,全部整衣肃容,手握笏板。

  一旁的献陵令同恩,高声呼道:“太子,及诸王祭拜高祖太武皇帝,行!”

  李承乾神色肃穆的迈步向前,一步进入高祖祭庙之中。

  高祖画像,挂于上方,下方是高祖陵台灵位。

  两侧的墙上分别挂着河间郡王李孝恭,蜀王李湛,悼王李元亨,周王李元方,谭国公丘和,河东郡公裴寂,平原郡公张楷吴兴郡公沈叔安等人的画像。

  同时亦有灵位,摆放在陵台之上。

  诸人的陵墓,也都陪葬在献陵之上。

  “祭!”献陵令同恩的声音再度响起。

  李承乾上前,将手里的高香插入香炉之中,然后跪倒沉沉叩首。

  后面诸王,也同时叩拜下来。

  祭庙之外,两侧的铜鼎之中,无数的祭品被投入到香炉之中,然后化作袅袅青烟,直冲天际。

  诸王之后,还有诸家后人,也都将祭品送入铜鼎之中,化作青烟,直冲天际。

  李承乾叩拜祭祀之后,这才从祭庙这才走出,和诸家后人稍微言谈了几句后,这才骑马返回长安城。

  诸家后人,这才进入献陵祭祀。

  ……

  长安城中,李承乾,李治两人骑马行在最前,后面李元景,汉王李元昌等人十几名王室亲王相继跟随。

  两侧的长街边,无数的长安百姓好奇的张望。

  一名又一名金吾卫,手持长槊,将百姓挡在距离诸王十丈之外。

  诸王行街,百姓不用叩拜。

  当然,雍州府,长安万年二县,还有千牛卫,早就靠近的百姓,明里暗里查了不知道多少回。

  诸王前行一步,他们在两侧也跟着前行,任何人有不轨之行,立刻就会有人动手抓捕。

  这么多年,都是这套规矩,但是从来没有出过一件事。

  平康坊临街的一座三层酒楼上,柴令武站在窗前,看着骑马而过的李承乾,忍不住微微咬牙。

  太子祭祀献陵,又从长安大街上无数百姓面前骑马而过,其意昭然。

  这一次之后,这两年以来,长安城中对于太子储君位不稳的所有传言,都会彻底的消失不见。

  他的太子之位,将会更加的稳当。

  看着李承乾引领诸王骑马朝朱雀门而去,柴令武轻轻冷笑。

  就算你重获皇帝信任又如何,只要你对你弟弟下手,那么皇帝就绝对不会容忍你。

  柴令武对皇帝最是了解不过,他是从玄武门杀进皇宫的,所以,最害怕的,就是别人效仿他。

  太子如果真的对魏王动刀了,哪怕只是传言,也足够皇帝再度审视他。

  然后将整个东宫内外,彻底的清查一遍。

  柴令武就不相信,太子一点问题也没有。

  想到这里,柴令武面色冷漠的看向献陵方向。

  他的父亲,镇军大将军,谯国公,荆州都督,高祖皇帝的嫡女婿,竟然也没有陪葬献陵的机会。

  当然,柴令武明白,皇帝心里是打算着,等到皇帝百年之后,再让他的父亲迁坟到昭陵。

  但那时候,皇帝自己已经说了不算了,谁知道谁说了算。

  甚至柴令武有一种感觉,继任的皇帝,如果不是特别坚决,那么是绝对不会去动他父亲的坟墓的。

  因为他的父亲是他的母亲合葬在一起的。

  柴令武不由得轻轻苦笑,他母亲平阳昭公主的陵墓,谁敢动。

  所以,他的父亲,将永远不会接受大唐皇室的祭祀。

  “踏踏踏!”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在楼下响起,将柴令武瞬间惊醒。

  “什么事情?”柴令武神色冷漠了下来,看向窗外。

  “公子,洛阳急信。”

首节 上一节 132/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