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59节

  下了酒楼,柴令武骑马,朝着平康坊外而去。

  夜幕之上,群星璀璨,但没有月亮。

  冷风吹来,柴令武拉着缰绳,神色逐渐的冷冽起来。

  陈国公府藏着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

  ……

  二月二,龙抬头。

  长安东郊,春明门外。

  群臣站在先农坛南侧的“一亩三分地”之前,看着皇帝,太子,还有司农寺卿赵元楷,三个人在田中耕地。

  赵元楷在牵牛,皇帝在握犁,太子在旁边扶犁。

  一亩三分地的耕翻并不难。

  这里本身就是最松软的土地。

  柴令武站在群臣靠后的位置,面无表情的看着皇帝和太子父慈子孝的场面,心底却是一阵阵的冷笑。

  魏王最初挑战太子的位置,不就是皇帝抛的媚眼吗,现在却翻脸了。

  哼!

  要知道,在小的时候,太子和魏王的关系也是可以的。

  微微低头,柴令武神色平静下来,他的目光落在李承乾的左腿上,

  平静的行走,用力的行走,即便是在农田之中,也没有任何踉跄的痕迹。

  也看不出任何机关的痕迹。

  朝臣之中相当多的人,甚至以为太子的腿已经完全的好了,孙真人帮助太子治腿,不过是拿着针灸稍微治疗一下罢了。

  只有少数人才知道太子的腿依旧有大问题。

  阎立本曾经说过,太子的行动之所以如常必然是机关的支持。

  阎立德也曾经确认过这一点,但是对于究竟是什么样的机关,没人知道。

  很多人认为是朝散大夫,将作丞杨务廉发明的机关,但是魏王府却清楚的记载着,在杨务廉入长安之前,太子的身上便已经有了这套机关。

  可惜了,任何人都探查不到。

  同样的,很多人也探查不到太子的真实情况如何。

  柴令武之前对太子的弹劾虽然失败了,但是从长安西郊庄园的一些痕迹来看,太子的情况依旧不容客观。

  只是现在的他被百骑司的人盯的很厉害,再想要对太子动手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他可以在每次见到太子的时候都死死的盯着他的腿。

  必然会有收获的。

  ……

  一亩三分地耕完,皇帝去更衣。

  李承乾带着东宫的一众属官,朝着属于太子的籍田而去。

  诸官的籍田在先农坛外,大小不等。

  李承乾站在田中,手里握着犁把,用力的下压,李安俨在旁边帮着压犁,独孤大宝在前面牵牛。

  田地松软,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够耕种三亩。

  没错,李承乾身为太子,他今天需要亲耕三亩地。

  当然,仅仅是今天,过了今天之后,这些田地都会交给百姓去租种打理,李承乾每年从户部收租便可,不用管具体的耕种之事。

  所谓的亲耕,也不过是让太子,诸王,和诸官了解百姓耕作的辛苦。

  一直到三亩地耕完,李承乾的目光依旧放在了手上的直辕犁上,在后世人李乾的记忆中,犁应该是曲,而不是直的,而且直辕犁看上去也有些丑陋,耕作效率也不快。

  一旦耕快了,耕的不深不说,前面翻出来的泥土,还会挡住横板,所以要慢,要耐心。

  以前李承乾并不在意,但是现在,他却有了想要改革耕犁的想法。

  站在路边,李承乾稍微整理了一下衣裳,然后看向侧边说道:“去看看司农卿现在在哪里,让他有空的话,过来找孤。”

  “喏!”李安俨认真拱手,然后快步转身而去。

  耕完地,李承乾冲着先农坛下而去,走着走着,他就看到了不远处的侯君集。

  “陈国公!”李承乾微微点头打招呼。

  侯君集立刻转身躬身道:“见过太子。”

  “弄完了?”李承乾笑着问道。

  “是的,已经弄完了。”侯君集点点头。

  “一起走走吧。”李承乾看向前方。

  侯君集立刻拱手道:“喏!”

  ……

  看着两侧的田野,李承乾忍不住的感慨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百姓一年的收成,全都仰赖春日的耕种。

  陈国公,孤有个问题。

  雍州百姓如今所拥有的田地,就是需要缴纳租庸调的田地,占整个雍州田地的几成?”

  “整体是七成,但是越靠近长安城,百姓所拥有的田地比例就越少,长安附近的田地,差不多有五成是百姓的,甚至五成是贵族和官员的。”侯君集稍微解释了几句。

  “长安附近的百姓,缴纳长安附近所有田地当中五成的赋税,是因为他们占有其中五成的土地,对吧?”李承乾侧身看向侯君集。

  “对!”侯君集肯定的点头。

  “孤听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贵外戚和官员的职田,经常会悄悄侵占百姓的田地,而长安万年二县的官吏也会予以配合。”李承乾转身,看向侧畔的田地,说道:“就比如,有人刻意的切下一小块,划归到贵族田地当中,而少了这一小块田地的百姓,在官府的测量和登记中,还是原有的数量。”

  “殿下的意思是说,百姓的田地被人侵吞,收成少了,但却还要缴纳原本的赋税?”侯君集惊讶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说道:“孤现在是太子,有些事情还能够调查,你看看父皇,这些事情,他已经不方便调查了。”

  “殿下,此事很难。”侯君集停步,面色凝重的拱手。

  “是很难,所以才能立大功。”李承乾眼神幽深了起来,看向侯君集说道:“陈国公,长安事务繁杂,但想要立大功却并不容易,可若是能够清查出整个雍州府所有被贵戚藏起来的隐田,然后还归百姓,相信父皇会很高兴的。”

  侯君集眼角不由得微微一抽,他立刻拱手道:“臣明白,臣一定尽心去做。”

  “如此甚好。”李承乾笑着点头,然后大踏步的向前,背对着侯君集,李承乾的眼神却是冷了下来。

  侯君集,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第162章 陛下要查看国史,怎么办

  观耕台上,李世民侧身和长孙无忌说着话,脸上不时的露出笑容。

  远处的声音传来,李世民下意识的抬头,然后就看到李承乾和司农寺卿赵元楷神色认真的说着什么,一起照着观耕台的方向而来。

  他的目光落在了后方的侯君集身上,看着侯君集面色凝重,神色不属的样子,皇帝的脸色莫名的冷了下来。

  “陛下!”一旁的长孙无忌想要说些什么,李世民直接摆摆手,说道:“不用说了,机会给他了,抓不住是他的问题。”

  说完,李世民抬头,说道:“太子面前他都不愿意低头,那么还能有谁呢?”

  长孙无忌侯息一声,转过身,看向了远处走来的李承乾和侯君集。

  皇帝很多事情是不瞒他的,就比如李承乾和魏征的那场谈话。

  今日,太子会劝说侯君集,跟他多谈一谈农时,让他好沉下心来做点事情。

  但现在看来,太子的劝说没起作用。

  侯君集依旧是那个侯君集,他不想改,不会改,也没有任何要改的意图。

  徒之奈何!

  ……

  走到了观耕台下,李承乾和赵元楷,还有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滕王,赵王,侯君集,唐俭,李道宗等诸臣同时拱手道:“启奏陛下,诸耕已毕,请陛下示下。”

  “农耕之事,天下根本,诸卿无论身在何方,都需认真关注。”皇帝神色郑重的告诫。

  “臣等恭领圣训。”群臣齐齐俯首。

  李世民平静的笑笑,摆手道:“好了,诸事已毕,放松一些。”

  “喏!”群臣这才起身。

  皇帝转身看向李承乾和赵元楷,笑着说道:“太子,朕看到你刚才和司农卿在说着什么,能告诉朕,你们究竟在说些什么吗?”

  “是!”李承乾拱手,上前一步,说道:“启禀父皇,儿臣今日亲耕,突然发现耕犁多少有些不便,所以想着能不能改进一下,让耕犁的速度加快一些,如此一来,于天下耕地有利。”

  “哦!”皇帝身体微微前倾,认真的问道:“可行吗?”

  “可行,不过这样的话,耕牛受的力就要更重一些。”李承乾小心的找着托词,他不希望给别人太大的希望,如此,当结果超出他们想象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加的惊艳。

  “牛的事情再说,先把犁做出来。”李世民直接摆手,说道:“赵卿,此事司农寺全力配合。”

  “喏!”赵元楷立刻拱手,低头之间,他的神色有些疑惑,不过是改进犁而已,东宫自己做就可以了,何必要司农寺全力配合?

首节 上一节 159/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