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65节

  李佑算什么,李佑就算是有争取储君之心,但也要越过李泰,李恪,再是李承乾,而且李佑向来不被皇帝所喜,虽然他和京兆韦氏有所关联,但京兆韦氏却并不支持他夺嫡,所以李佑不管做什么,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

  但若是李恪将手插进齐州,一切可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不仅李恪的母亲是杨广的女儿,就连李恪的妻子,也是出身弘农杨氏嫡系。

  如今在朝堂上,可还有一个弘农杨氏的中书令。

  李恪才是李泰最大的威胁。

  李治,还小。

第167章 告诉李五,盯死他

  两仪殿中,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皇帝高坐在御榻之上,李承乾跽坐在丹陛之下。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刘洎,岑文本,李道宗,侯君集,唐俭,刘德威,张亮,韦挺,卢承庆,韦悰等人,各自跽坐在大殿两侧。

  大理寺卿孙伏伽站在殿中,拱手道:“启奏陛下,大理寺少卿胡演回奏,齐王身边确有不在册的护卫十三人,其为首之人,乃是齐州长史阴弘智的妻兄燕弘信,燕弘亮等人,其人时常陪伴齐王游猎,以至于齐王耽误政事,滋事生衅。”

  李世民面色平静的看着孙伏伽,问道:“那齐王长史权万纪弹劾之事,又怎么说?”

  “启奏陛下。”孙伏伽继续拱手,说道:“权万纪之所以上奏弹劾,皆是因为齐王与燕弘信等人,常有阴私不法之事,而且与十三人中昝君谟、梁猛彪多有冲突,愤怒之下,才上奏弹劾。”

  “昝君谟、梁猛彪,燕弘信,燕弘亮,这些人,光是听名字就不一般。”李世民摸了摸嘴角的胡须,看向李承乾,笑着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既然是猛士,那么自然当为国效力,辽东纷扰,父皇,调往辽东如何?”李承乾拱手躬身。

  殿中群臣目光不由得扫了太子一眼。

  好手段啊。

  这些人在齐王身边,常有不法之事,少不了知道齐王不少的事情,既然如此,那么就调的远远的,恰好皇帝已经开始为辽东之战准备,那么就调往辽东军前,为来年征伐高句丽做准备。

  “不错。”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便如此吧……不过既然如此,那么这些人便不算是死士,权万纪弹劾齐王畜养死士便不算对,当然,那些人虽不是死士,但他们不在齐王护卫名册之中,而且教唆引导齐王行乱,权万纪弹劾也不算错。”

  “陛下圣明。”群臣齐齐拱手。

  “不过,齐州的问题,根本不在这些人,而在于齐王。”李世民抬头,无奈的看向群臣道:“朕让他做齐州都督,不是让他将齐州交给阴弘智,而自己偷懒胡闹的,众卿说说,该怎么办吧?”

  群臣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怎么,皇帝是要将齐王调离齐州吗?

  看到群臣不说话,李世民转头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你来说,该当如何?”

  李承乾嘴里轻轻倒吸一口凉气。

  这怎么还问习惯了。

  “父皇!”李承乾拱手,抬头道:“父皇,儿臣觉得,齐王年幼,还是以教化为先,至于齐州之事,儿臣以为,问题虽然齐王身上有,但关键还在于齐州长史阴弘智身上,舅甥同在一州,齐王没有压力,便会懈怠,所以儿臣建议将阴弘智调离齐州,调往他州任刺史。”

  李佑在齐州胡乱来,不就是因为有阴弘智这个齐州长史为他兜底吗?

  而且说起来,李佑身边的那些人,全部都是阴弘智推荐到他身边的。

  其中的两个,燕弘信,燕弘亮更是阴宏智的妻兄。

  这里面,他的责任是不小的。

  将他调离齐州,也是说的过去的。

  李世民点点头,看着李承乾问道:“阴弘智调离齐州,太子认为何人调任齐州长史合适?”

  “啊?”李承乾一时间有些愣住了,这种事情也要问他吗?

  一道人影瞬间闪过李承乾的脑海,他立刻拱手道:“儿臣以为中书舍人马周合适。”

  皇帝目光微微一抬,也是诧异。

  马周兼任太子左赞善太夫没有几天,便已经如此得到太子信任了吗?

  不,李世民回过神来,马周的确是个很适合的人选。

  不过可惜,他已经有了别的去处。

  李世民转头看向房玄龄,问道:“房相,你觉得何人调往齐州合适?”

  房玄龄看了皇帝一眼,然后躬身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齐州长史阴弘智在齐州任上,为官还算妥当,没有多少大碍,臣以为,还是不调为好。”

  李承乾诧异的看向房玄龄。

  这个老家伙是什么意思。

  突然,李承乾一下子明白了过来。

  房玄龄是最了解皇帝的人,如果皇帝真的想要将阴弘智调离齐州,同时换一个人过去,那么他必定会立刻推荐最适合的人选,如今他这么说,也就是说,皇帝其实并没有调动阴弘智的打算。

  后宫,阴妃。

  枕头风啊!

  李佑以年幼任齐州都督,本身便是不合适的,所以才会让阴弘智任齐州长史,协助他处理政务。

  更准确的讲,阴弘智由御史中丞调任齐州长史,本身就是让他治理地方的。

  齐王,不过是挂个名头罢了。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转身看向一侧问道:“韦卿,你怎么看?”

  御史大夫韦挺站了起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齐州长史阴弘智调离齐州为妥,然后由齐王长史权万纪,调任齐州长史,至于齐王长史,臣看,不如调松州长史房遗爱任齐王长史如何?”

  群臣的目光不由得就看向了房玄龄,房玄龄也是有些诧异的看着韦挺。

  韦挺是李佑的岳父,他不赞同阴弘智留在齐州,也就是说,他和阴弘智之间也存在矛盾。

  至于说调房遗爱任齐王长史,这反而多少有些让房玄龄和李佑绑定的意思。

  皇帝有些好笑的笑笑,他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你来说?”

  李承乾的面色苦了下来,拱手道:“父皇,儿臣还是觉得将阴弘智调离齐州为妥,儿臣之所以推荐中书舍人马周调任齐州,便是因为他能将齐州治理妥当,儿臣没有私心……另外,儿臣觉得,尚书左丞,御史中丞等人,也都适合调任齐州,甚至大理寺少卿胡演也可以就地转任齐州长史。”

  尚书左丞卢承庆,御史中丞唐临。

  李世民看了两人一眼,然后看向群臣道:“众卿都说说,你们是什么看法?”

  朝中群臣稍微犹豫了一下,但还是都开了口。

  有人赞同让阴弘智留下,有人觉得将阴弘智调走更好,不少人都推荐了自己的人选。

  李世民看着群臣,心中轻叹一声。

  群臣当中不少人之所以不同意阴弘智留任,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阴弘智虽然做了齐州长史,但是这几年,他的成绩只能算是普通,算不上太出色。

  按照吏部考功司的标准,阴弘智在齐州任期满了之后,最好也是将他调任其他州县,多多历练。

  齐州,对于阴弘智来讲,终究是大了些。

  皇帝抬头,刚要开口说话,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随即通事舍人来济站在殿门处,然后认真的拱手道:“启奏陛下,齐王长史权万纪,携齐王手书,在承天门求见。”

  “嗯?”李世民眉头皱了起来,看向下方的长孙无忌,问道:“朕有下诏宣他入京吗?”

  “没有!”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摇摇头,说道:“或许他有什么急事也说不定。”

  李世民点点头,看向来济说道:“宣!”

  “宣齐王长史权万纪觐见!”

  ……

  “臣齐王长史权万纪,叩见陛下。”权万纪进入两仪殿中,然后沉沉的叩首在地。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看向权万纪问道:“权卿何以如此赶入长安,可是齐州出了什么事情?”

  “启奏陛下,臣这里有齐王谢罪表一份,请陛下预览。”权万纪从袖子里面取出奏本,捧着说道:“此番之事,齐王已经认知到自己所错,并且愿意约束自己,诚心悔过,故而请臣入朝请罪,请陛下原宥!”

  奏本被张阿难接过,然后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李承乾在一侧看着,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这个权万纪,这次入朝,是来告诉皇帝,他能够劝说得了齐王,如此,请皇帝减轻对齐王的处罚。

  齐王,阴弘智吧。

  李承乾心中冷笑,权万纪怕是和阴弘智达成了什么默契。

  你管内,我管外。

  或者在其他地方,他们共同协力合作。

  李承乾猛然抬头,看了皇帝一眼,随即立刻低下头。

  他敏锐的意识到了一个问题,皇帝是没有太多调动阴弘智的意愿的。

  这里面毫无疑问的根源,是在阴妃身上。

  有亲弟弟看着儿子,阴妃自然放心,换一个人,阴妃肯定不放心。

  阴弘智有阴妃作为后盾,自然无所畏惧,但是权万纪也是一个麻烦,而且朝中如今不少人,尤其是李承乾提议调走阴弘智,然后再调一个人过去,辅助李佑,同时制衡权万纪。

  对于权万纪而言,换一个不好对付的对手,还不如一个达成妥协的阴弘智更划算。

  更别说,对方身后还有阴妃。

  若是真的如同李承乾建议的,将马周,卢承庆这些人调过去,权万纪一定玩不过他们。

  如此,还是和阴弘智妥协的好。

  当然,前提是李佑得认怂。

首节 上一节 16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