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67节
还是那句话,今日李承乾之所以会和马周一起上奏,主要还是他自己有想法,才会被马周给一点点架起来。
但马周也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会全力的辅佐太子,匡正错失,纠谏提奏,做好他的太子左赞善大夫之职。
“很好,马卿,太子便交给你多多看顾了。”皇帝抬头,看向马周道:“今年朕东巡洛阳,东宫如何,年底朕也要看到结果。”
“喏!”马周平静的拱手。
第169章 陇右旧族,太子右卫率张亮
夜色之下,平康坊。
灯红酒绿,莺歌燕舞。
熟悉的酒楼,熟悉的声音。
柴令武依旧坐在窗边,看了楼下一眼,然后看向对面道:“张兄,陛下果然对权万纪有所怀疑,连平日里盯着小弟的密卫,也不见了踪影。”
对面的阴影中,户部员外郎张顗抬头看向柴令武,说道:“这一次他突然和阴弘智两相妥协,以陛下的睿智,必然能看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派百骑司的人盯一下,也是正常的,所以父亲已经下令,不许任何人在他人在长安之时,私下去见他。”
权万纪这一次之所以和阴弘智妥协,便是因为朝中的风声有些不对。
太子主张将阴弘智调走,将齐州全部交给权万纪,这一点本来他们是很欢迎的。
但很多人看出了其中的利益,也想插一脚进去,这就有些不妥了。
走了一个阴弘智,来了一个新人。
到时候彼此还要再斗不说,还要小心阴弘智重新杀回来,而且还有齐王。
阴弘智被调走,最不满的就是他。
到时候,再斗起来,结果怎样还不好说。
若是再被皇帝看出其中的猫腻,皇帝狠手下来,所有人都要倒霉。
与其如此,还不如和阴弘智妥协,共同分割利益,毕竟即便是没有了权万纪,也会有其他人。
当然,权万纪这一次回来的太突然,他们妥协的也很突然。
落到皇帝眼里,自然也是有所怀疑的。
不过怀疑归怀疑,只要他们日后好好的“协助”齐王治理齐州,皇帝就不会再多说什么。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最敏感的时候,最好不是贸然去见权万纪的好。
……
“大将军做的是对的。”柴令武点点头,然后抬头看向张顗,说道:“只是魏王,他让我弄清楚权万纪背后究竟是谁?”
“究竟?”张顗抓住柴令武话里的关键,反问道:“魏王怀疑是谁?”
“吴王。”柴令武拿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才开口说道:“相比于太子,吴王对魏王的威胁更大。”
张顗皱了皱眉,问道:“为何如此说?”
“陛下暂时并没有更换太子的心思,所以不管是魏王,还是吴王,在陛下眼里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柴令武抬头,说道:“如果陛下宠信吴王超过魏王,那么魏王就会被边缘化,等到日后陛下再有了废太子之心,魏王也很难再挤到前面来了。”
李承乾是正统嫡长子,一旦他被废,嫡长子被废,虽然李泰依旧是嫡子,但也一样会受到影响。
如果说他不能够在李承乾被废的第一瞬间,确定储君的位置,那么日后他这个嫡子,所能起到的作用也不会太大。
其他人也会蜂拥而起的和他争夺储君之位。
“所以,如果权万纪背后是吴王,那么魏王就会动用一切力量去铲除权万纪,避免吴王的力量也跟着一起渗透入齐州,从而威胁到自己的位置。”柴令武看着张顗,说道:“所以,张兄,告诉我,权万纪背后是吴王吗,如果是,小弟恐怕也会跟着魏王一起对吴王动手的。”
“差点忘了,平阳长公主是陛下的嫡妹。”张顗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柴令武和李泰之间的关系,要比其他高祖皇帝的外孙要关系近的多。
相反,柴令武和李恪之间的关系就要远的多了。
柴家本身就是皇家嫡系一脉,而不是那些虽然挂着亲王和公主的头衔,但实际上是庶系的皇帝子女。
他们血脉关系足够近。
“说结果。”柴令武直直的盯着张顗,他需要一个结果,交待李泰。
“不是吴王。”张顗微微摆手,说道:“权万纪虽然曾经是吴王长史,但实际上不过是职务关系,双方并没有多少私下利益往来,自从权万纪调任齐王长史,双方之间的关系便已经疏远了。”
“虽朝夕曳裾,无违接侍,而职务一离,有同宾客。”柴令武缓缓的点头。
“对,南梁何逊的这句话就是这意思。”张顗点头,说道:“吴王背后依靠最多的,还是弘农杨氏,其他人很难进他的核心,权万纪也是一样。”
“那么,他的背后究竟是谁?”柴令武神色凝重起来。
“权家,当然是权家,天水权氏也是天下大族,权万纪的堂兄权弘寿更是太原起兵的老将,陛下的秦王府长史、陕东道大行台左丞,贞观以来,从太仆卿,升任兵户二部尚书,天水郡公,陇西大族啊,他们不需要靠谁的。”张顗感到有些好笑。
所有人看到权万纪,都忍不住的想起李恪,却不知道,人家本身就是大族子弟。
“原来是陇右旧族,这下子就都说清楚了。”柴令武这下子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摸清楚了权万纪的底细,他也就不用担心什么了。
所谓的陇西旧族,实际上是在北魏,前隋,鼎盛的几个大族,譬如令狐,元氏,独孤,权氏,张氏,甚至窦氏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家族,他们在大唐建国的过程中,不能说没有出力,但出力不大。
大唐建国以来,皇帝努力东向,以关陇韦裴薛柳杨杜几家为核心,然后拉拢王崔卢郑李几姓,控制天下。
同时,蜀中,荆襄,江南,岭南各地世家也逐渐的融入大唐。
当然,他们的位置还是靠外。
在这个过程中,令狐,元氏,独孤,权氏,张氏,甚至窦氏这些旧族,逐渐的被甩离权力核心。
不说其他,就是独孤家也是如此,窦家情况稍微好些,毕竟是皇帝的母族,但这些年实际上权力也在逐渐的走下坡路。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几姓走出的刺史数目在每年递减。
中枢的寺卿宰相是一回事,真正评判一个家族鼎盛与否的,还在于他有多少刺史。
随着皇帝越发的任用关东的人才,关陇豪门出身的刺史数目都在减少,更别说是本身出不了多少人才的陇西旧族了。
当然,这里面和当年大唐开国的时候,陇西甘凉的旧族支持薛举梁师都有很直接的关联。
对于这些东西,柴令武自然是门清。
甚至于权万纪,是他们这一波人当中的一份子。
只不过便是他们这些人当中,也分着好几个群体,究竟谁在做什么,如果不是特别通气,别人也不知道。
他们也不会让别人知道。
……
“这么说来,权家是试图打通因为齐家断掉的那条线,所以今年,权万纪才在齐州发力的?”柴令武抬头看向张顗。
“光州在淮河那条线,光州因为齐家而断,只能够发力黄河,齐州因为齐王在,韦家的关系,本来是有一条路的,但是我们需要这条路更扩张,而且还要不能损害韦家的利益,也不能让韦家做大,所以便只有阻断阴家了。”
张顗摇摇头,说道:“我们原本的目标只有阴家,可不想动齐王,但如果阴家彻底出局,局面反而又不利。”
“因为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块利益,到时候一旦乱起来,陛下也会关注过去。”柴令武明白其中的逻辑。
“便是如此,这些话你可以直接说给魏王,阿耶说了,可以挑着说。”张顗郑重的看着柴令武。
柴令武明白,随着这些事情越来越多,他们也会越来越多的暴露在李泰面前。
不过无妨,只要不让李泰知晓全貌就好。
更何况,便是柴令武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全貌是怎么样的。
“如今的局面虽然稳定了下来,但是陛下一定会继续关注的,你们小心,别再被陛下发现了。”柴令武明白,既然权万纪和阴弘智已经达成妥协,那么日后,和高句丽,百济,新罗,甚至是倭国的走私,都会从这条路上展开。
“我们做事是不用担心的,真正需要担心的是魏王。”张顗看着柴令武,摇摇头,说道:“小心魏王,齐家的事情就是他搞砸的,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他介入我们,再搞砸我们。”
“好的,我明白。”柴令武点点头。
“好,就这样,我回去了。”张顗起身离开。
柴令武没有动,直到一刻钟之后,他也才离开了酒楼。
……
郧国公府。
工部尚书,郧国公张亮返回府邸。
张顗很快就来到了书房,看到已经换了一身便服的张亮,他立刻拱手道:“阿耶!”
张亮站在桌案之前,手里的毛笔将《兰亭集序》最后一个字写完,然后才将笔放下。
张顗立刻将一旁的毛巾递上。
张亮擦了擦手,然后看向张顗问道:“今日的事情处理的如何了?”
“该说的,已经全都和柴令武说了,果然,权万纪动手,还是太引人注意。”张顗微微拱手,面色凝重。
“没办法,谁让齐家倒的太快,好在柴令武那小子出手果断,不然更多的事情,非得暴露不可。”张亮将毛巾放在一旁,轻声感叹道:“若是那样的话,说不定就得杀柴令武那小子灭口了。”
“是!”张顗忍不住的打了个哆嗦。
柴令武不仅平阳公主和柴绍的儿子,而且他还是驸马,更重要的是,他的兄长柴哲威是皇帝看重的年轻将领。
柴令武若是就这么死了,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事情。
张亮在短榻上坐下,然后看向张顗说道:“其实柴令武那小子还是不错的,真正麻烦的在魏王,魏王太无能了。”
“是!”张顗点点头,说道:“若非柴令武和房遗爱都做了魏王参军,否则凭借阿耶太子右卫率的身份,根本就不需要介入什么夺嫡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