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73节

  李承乾看了一眼,《魏王请参太乙青华观奏》,他的眼底闪过一丝不屑的冷笑。

  “殿下!”马周坐在一侧,看向李承乾,问道:“殿下打算如何应对?”

  “青雀是孤的弟弟,那日是母后的生辰之日,他去为母后祈求冥福,孤高兴还来不及。”李承乾抬头看向群臣,郑重的说道:“无论他做什么。”

  “喏!”群臣齐齐拱手。

  魏王安静了几个月,现在突然出面,必然是不怀好意的,但这时候,李承乾作为太子是不能阻拦的。

  阻拦了,就等于是置孝道于不顾,无论魏王究竟做什么都不能阻拦。

  这是前提。

  李承乾抬头,神色温和下来:“青雀那日,无论做什么,都是要祈求母后安乐,不会做其他的,所以……安俨!”

  “臣在!”李安俨立刻拱手。

  “去和太子妃说一声,给准备几身干净适宜的素衣,给稚奴和兕子送过去一套,那日稚奴应该也一起去的。”稍微停顿,李承乾看向殿外的天空,轻声说道:“那一日,孤,青雀,稚奴,我们三兄弟都在,三兄弟都好,母后若是看见了,心中必然欢喜。”

  “是!”殿中群臣齐齐躬身,神色肃然。

  魏王始终想着夺储那些事,而太子则总是顾念着兄弟之谊。

  高下立判。

第175章 长孙无忌的脸色冷的可怕

  三月十五,天清气朗。

  “吱呀”一声,东宫宫门大开。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蟒袍,头戴金冠,一手牵马,平静的走了出来。

  张玄素和马周一左一右紧紧跟随,身后还有十几名东宫官员。

  李承乾看了远处的承天门下一眼,文武群臣已经有不少人抵达了承天门下。

  “殿下,今日真的什么都不做吗?”马周忍不住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神色郑重的说道:“殿下若是有什么要做的,还请提前对臣讲,臣好提前有所准备。”

  这半个月在东宫,马周已经逐渐的明白,之前的很多事情,不是太子根据戴至德的建言做的,而是那就是太子自己的主意。

  今日,魏王决定要趁着文德皇后生辰之日,将《括地志》上呈上去,然后搏得皇帝欢心。

  这个消息,在前几日已经被逐渐的探查了出来。

  《括地志》涉及到不仅仅是魏王一个人,还要包括驸马都尉苏勖,肖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在内的很多人。

  魏王稍微有动静,很多人已经琢磨了过来。

  马周如今任东宫太子少詹事,这些消息,他已经探查出来禀报了李承乾,但李承乾的态度很平静。

  所以马周猜测,要么是李承乾已经提前知道了这个消息,要么就是他已经想好了对策。

  这两年,东宫和魏王府斗了很多次,其中至少有一半是东宫诸臣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太子就已经赢了魏王。

  如今,马周任太子少詹事,他不希望他和张玄素一样,做个什么都不知道的瞎子。

  “卿以为,孤今日应该做点什么吗?”李承乾拉着马匹缓缓朝承天门走去,同时侧身看向马周,神色从容。

  “是,但手段必须要巧妙。”马周非常谨慎。

  储君之位的争夺,必须要异常的小心,容不得一丝差错。

  李承乾笑笑,摇头道:“不,孤今日什么都不打算做,传话下去,今日东宫诸臣,谁也不许多做什么,安心的等着青华观开观,之后回宫便是了。”

  “喏!”马周立刻躬身,然后又不确定的看向李承乾问道:“殿下真的什么都不做?”

  “不!”李承乾坦然的笑笑,然后抬起头,看向前方走去。

  马周稍微琢磨了一下,突然,他的眉头一挑,神色一喜,随即惊讶的看向李承乾。

  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便是最佳的应对。

  ……

  晋昌坊,一身赤黄色衮龙袍的皇帝骑马行在最前。

  左金吾卫将军郑仁泰,右金吾卫将军梁建方,一左一右的在两侧侧后护卫。

  整条长街上,密密麻麻的左金吾卫将士,已经将整个长街彻底的封闭了起来。

  百姓于百丈之外停步,远观不得靠近。

  李承乾跟在皇帝身后,左侧是很久不露面的魏王李泰,右侧是晋王李治。

  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等十几名朝中三品以上众臣,还有长孙冲,杜荷,柴令武十几名驸马也跟着前行。

  诸公主今日不至,诸驸马代行。

  李泰骑在马上,脑海中细细的推演今日可能会发生的一切意外,最后他的目光落在李承乾的身上。

  今日,用《括地志》来分薄太子的功劳,然后借助这件事情,将他完成《括地志》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昭告天下,是李泰最完美的想法。

  一开始的时候,李泰也很兴奋,但是越是接近三月十五,他就越发的不安。

  他做的这件事情,这里面最大的阻碍,就是李承乾。

  东宫如今的力量不弱,又有马周这样深受皇帝倚重的重臣加入东宫,自己要用《括地志》牟利的事情,恐怕根本就瞒不过他们,若是他们到时候想出什么馊主意来破坏他的行动……

  若是他们不成功倒也罢了,若是成功,李泰的一切谋划就完了。

  所以这几日,李泰一直让人暗中监视并且探听东宫的动作,然后太子就像是没有猜到一样,什么准备都没做。

  不,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叫了稚奴。

  但今日本来就应该要有稚奴的。

  莫名的,李泰有一种李承乾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应对,但是他自己却什么都没有察觉的错觉。

  他想要开口向李承乾试探些什么,但李承乾却始终没有看他一眼,让他想说话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不知不觉当中,一行人已经来到了晋昌坊。

  东北角,太乙青华观已在眼前。

  ……

  整座太乙青华观并不豪奢,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朴素。

  李泰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将一整座金佛融化了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九尺朱门,六尺黑鼎。

  大门上方,是太乙青华观五个黑底金漆的大字。

  大门两侧,是“青华观中紫雾缭绕狮子座,太乙慈尊甘露杨柳济生灵”的对联。

  一身紫色道袍的楼观道掌教尹文操,带着十几名朱紫高道,颂念道门口诀,神色庄重的行表献祭。

  最后在袅袅的青烟中,请皇帝亲自上前上香,这才进入到太乙救苦殿。

  由一名紫衣高功上前,将太乙救苦天尊神像上的红布取下。

  再由另一名紫衣高功上前,用新面巾给神像揩面。

  最后由尹文操亲自上前,然后用新毛笔蘸朱砂、白芨、白酒混合后,分别给神像点眼、口、鼻、耳,以通五官七窍。

  李承乾站在殿外,就在这个时候,一道金光从院中射入,直入神像五官七窍之处。

  神像开光,神灵降附。

  皇帝再度上前上香。

  李承乾,李泰,李治,长孙无忌等人,各自躬身,最后将手里的高香插入院中香鼎之中。

  ……

  从太乙救苦殿,到三官殿,再到三清殿,每到一殿,皇帝,还有群臣都上香行礼。

  一直走出三清殿,李泰看到一人身穿白色道袍,站在了一座雄浑的钟楼之下。

  “孙真人!”李世民点头招呼着走了过去,同时笑着说道:“真人果是信人,可是做好了在太乙青华观,为长安百姓免费诊病一年的准备?”

  “这个自然!”孙思邈拱手,然后说道:“贫道收了几个不成器的徒弟,还有楼观道的几位真人,到时一起行医便是。”

  “真人福德无量。”李世民认真的点头赞许。

  长安城的百姓都是他的百姓,百姓能少点病痛,也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陛下福德无量。”孙思邈平静的点头。

  “哈哈!”李世民跟着笑了起来。

  摇摇头,皇帝抬头看向头顶的钟楼当中的铜钟,然后他侧身看向李泰和李治说道:“青雀,稚奴,你们之前没有来过这里吧,这座钟楼,便是用宫中的旧衣服为钱,打造出来的,其中还很是用了几件你们母后赠予你们皇兄的衣物。”

  稍微停顿,李世民看向李承乾,说道:“上一次来的时候,你们皇兄还不自禁的哭了出来……承乾今日不许再哭了。”

  “儿臣领命。”李承乾神色认真的拱手。

  群臣能够感受得到,太子心中的情绪起伏很大。

  李泰站在一侧,心中忍不住的痛骂一声,他怎么忘了,皇兄上一次来太乙青华观的时候,就大哭了一回,今日他若是再哭一回,那么李泰精心准备的献礼之事,岂不是又要被他给搅和了吗?

  想到这里,李泰微微上前,拱手道:“父皇,今日是太乙青华观的开观之日,同样也是母后的生辰之日,儿臣和王府诸卿一起编修的《括地志》恰好完成,今日呈送父皇,以为贺礼。”

  “好好。”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不错,不错,朕早就等着了。”

首节 上一节 173/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