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185节

第186章 李承乾:李泰的力量太薄弱了

  东宫崇德殿。

  李承乾一身淡黄色的蟒袍,平静的坐在长榻上。

  张玄素,马周,令狐德棻,萧钧,裴宣机,张大象,赵弘智等人坐在左侧。

  长孙祥,独孤大宝,贺兰楚石,刘仁实,薛万备,秦怀道等人坐在右侧。

  张玄素将手里的奏本递到桌案上,然后笑着说道:“恭喜殿下,长史调任黄门侍郎的公文已经下来了,若是不出意外,不久之后,长史就会参知政事成为宰相,也就是东宫这些年走出的唯一一个宰相了。”

  于志宁以太子左庶子,银青光禄大夫,任黄门侍郎,品级本身就要高。

  而且如今在门下省,只有刘洎一个宰相,不像中书省,中书令杨师道和中書侍郎岑文本都是宰相。

  群臣如今都明白,如果侯君集无法成为门下侍中的话,那么刘洎就将会成为侍中,到时候,于志宁必然会成为宰相,参知政事。

  这对于东宫群臣来讲很重要。

  于志宁一旦成了宰相,那么就等于他们这些人全部都有机会成为宰相。

  张玄素,马周,令狐德棻,这几个人可都在翘首期盼。

  李承乾微微笑笑,然后看向群臣,说道:“长史本身便是十八学士之一,如今他有机会成为宰相,也是他资历所知,诸卿有所仰望很好,但也需要实心任事。”

  “喏!”群臣齐齐肃然拱手。

  “好了,说事情吧。”李承乾看向马周。

  马周从袖子里面掏出一本奏章,李安俨接过,递到了李承乾面前。

  马周说道:“这是中书省刚刚转来的奏本,监察御史胡煜弹劾同州刺史李袭誉,在任凉州总管时,因私愤用杖刑打死番禾丞刘武,御史台请求处置。

  昨日,李袭誉已回长安,不日就将在大理寺受审,中书省问东宫到时要不要派人去问问?”

  站在李承乾身侧的李安俨,目光不露神色的轻轻一闪。

  李承乾平静的点头,说道:“番禾丞刘武,因何被杖刑?”

  “因为倒卖库粮。”马周拱手,说道:“此事本来应该按律处置,但李袭誉性情耿直,为人急躁,加上彼时薛延陀蠢蠢欲动,所以,他就果断处以五十杖刑,未曾想,将人打死了。”

  “也就是说刘武死有余辜。”李承乾稍微沉吟,问道:“孤知道,像这种事情,一般来讲,不会有人追究,为何会突然有人弹劾李袭誉,这个刘武,他的背后是什么人?”

  “应当是凉州当地的家族。”马周耸耸肩,说道:“应该是不忿吧,所以才将消息透露给监察御史。”

  “原来是甘凉旧族!”李承乾平静的点头,一侧的李安俨眉头忍不住的挑了起来。

  “不管如何,终究是没有按律,若是严格算的话,这是杀人的罪。”马周摇摇头,说道:“彼时,薛延陀虽然有所异动,但陛下终究没有下达整军之令,不算战时,而且据查,李袭誉和刘武还有一点私怨,似乎与刘武长辈与其争权有关。”

  李承乾点点头,李袭誉是陇西李氏出身,虽然不是宗室,但和宗室血脉很近。

  当年大唐立国的时候,李袭誉就被高祖皇帝,召入朝廷任太府少卿、安康郡公。

  之后又做过潞州总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太府卿,凉州总管这样的重职。

  或者更准确的讲,他是高祖老臣。

  ……

  “终究是死了人啊!”李承乾看向马周,问道:“按律,应当如何处置?”

  “杀人者偿命,但鉴于刘武本身有罪,又是失手杀人,故而可能是为罢官流放。”马周轻轻摇头,说道:“此事御史弹劾是其一,朝中不少凉州出身的官员也都上书弹劾。”

  “杀了人,罢官流放不为过,但要看流放到哪里。”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以孤看,要么是流放安西,要么是流放辽东,这两个地方都算军前,安康郡公终究熟识军中和地方,到了安西和辽东,也能让他多发挥一点作用。”

  “殿下所言有理。”马周点点头,说道:“臣会向陛下建言的。”

  “嗯!”李承乾说道:“还有何事?”

  “回殿下。”太子右卫率郎将薛万备拱手,说道:“前日,太子右卫率司马调走,同时,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调任太子右卫率司马。”

  “谁?”李承乾有些诧异的抬头。

  “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薛万备拱手,说道:“是褒国公的堂侄,褒国公临终前,陛下要封其子为五品官,但褒国公恳求陛下将爵位传于其弟段志感,同时请陛下照顾其宗族子弟,陛下应诺,封段志感为左卫郎将,同时将千牛卫备身段宝玄调任太子右卫率司马。”

  段宝玄,李承乾微微点头,虽然段宝玄的名字和褒国公段志玄很相似,但人家是实实在在五服以内的叔侄。

  “能够被父皇从众多段氏子弟当中选出,足够说明其人优秀。”李承乾看着薛万备,说道:“薛卿好好调教,日后好为国效力。”

  “喏!”薛万备神色肃然的拱手。

  皇帝曾经说过,东宫有为国储才之能,段宝玄调任东宫太子右卫率司马,将来重用也是必然。

  而且还不仅如此,段宝玄的族叔段志感为左卫郎将,在关键时刻,很有作用的。

  李承乾松了口气,说道:“好了,诸卿,还有何事?”

  “殿下……”太子洗马令狐德棻刚要开口,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太子通事舍人高真行引通事舍人来济进入殿中,认真拱手道:“殿下,陛下有旨,请殿下和太子詹事,太子少詹事即刻入两仪殿,有要事商议。”

  “喏!”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

  ……

  夜色之下,步辇缓缓朝东宫驶入。

  一日朝议,直至如今方歇。

  李承乾进入崇教殿,然后让人传信后宫,他今日就在崇教殿歇息,不回后宫。

  火烛被点燃,李安俨小心的扶着李承乾躺下,然后挥退众侍从,然后才迟疑的问道:“殿下可是提前便知道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会侵略西域,遣兵东寇伊州?”

  安西战事又起,西突厥攻伐安西。

  今日在朝堂上,李承乾顺手建言将犯错的同州刺史李袭誉调往安西军前效力。

  皇帝允许,在调凉州都督郭孝恪任安西都护、西州刺史的同时,免同州刺史李袭誉一切职务,流放安西。

  虽然是流放,但实际上以他的身份,和安西的局面来讲,不过是以布衣之身在安西军前效力罢了。

  李安俨是最知道事情内情的人。

  弹劾李袭誉就是李承乾的手脚,如今建议将史李袭誉调往安西军前效力的也是他。

  也是李安俨看不明白这其中的详情,为什么李承乾会提前知道西突厥的进犯,为什么他又能恰好的算到这一切,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这里面的疑问太大了,大到李安俨都忍不住的地步。

  李承乾轻轻笑笑,说道:“没错,孤提前就知道西突厥要东侵之事,此事并不难推断,你忘了,孤这半年对于吐蕃,吐谷浑,还有薛延陀的事情都非常关注,同样捎带看向西突厥也是正常的。”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西突厥乙毘咄陆可汗,今年杀害了西突厥叶护沙钵罗,吞并了他的部眾?,实力强大之后,又向南攻击吐火罗,灭亡吐火罗,如此自恃强大,性情必然骄倨,然后侵略西域,遣兵东寇伊州是能够预见的。”

  李安俨认真的点头,李承乾这半年看的奏报,很多还是李安俨送过去的。

  “至于说如何推断他们会在此时动手,也不难。”李承乾抬头,轻声道:“如今已到秋后,而再晚,西域就要变冷了。”

  西域的天气冷的比中原要早,所以他们若要动手,必然会在这个时候。

  当然,话是这么说的,但李承乾能够知晓,也是因为他前一世特别关注的原因。

  不止如此,弹劾李袭誉,其实是那些甘凉旧族早就要做的事情,而且前世他们也做成了。

  只不过前世的结果是罢官夺职,废为平民,被流放泉州,之后去世。

  李袭誉算是高祖旧臣当中的一员,皇帝自然不会额外开恩,以功抵罪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不过李承乾提出放李袭誉一把,李世民也不会在意,顺手就准了。

  ……

  “至于说孤为什么这么做,当然是因为勋国公。”李承乾抬头看向李安俨,目光幽幽的说道:“弹劾李袭誉,虽然是那些甘凉旧族做的事情,但背后却有勋国公的介入,那么只要李袭誉能重新立功,杀回来,那么那些甘凉旧族自然会受到压力。”

  甘凉旧族,张亮,李泰。

  李承乾在一步步的把张亮往李泰那边引。

  如今的李泰,如果真的想要做什么的话,他的力量太弱了,是时候帮他增强一些力量了。

  “可是殿下,李袭誉什么时候能够重新立功杀回来,仅是西突厥还不够吧?”李安俨依旧有所不解。

  “当然不够!”李承乾嘴角闪过一丝得意,轻声说道:“放心,会很快。”

  。

第187章 父皇啊,你太无情了

  夜色深沉,灯火通明。

  东宫宜秋殿内,一声声凄惨痛苦的叫喊声不停的传出。

  秋风震荡,就连内外的红灯也晃动了起来。

  李承乾一脸焦急的坐在殿外的轮椅上,然而平静的声音却从侧畔传来:“太子,象为何意?”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然后转身对着身侧的皇帝拱手道:“启禀父皇,《老子》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皇帝宅经》曰:包罗万象,举一千从。故象,谓之曰万象,天地,宇宙。”

  “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李世民搂着站在他身前的李象和李厥,轻轻点头,看了站在李承乾身后的苏淑一眼,然后继续问道:“那么厥呢?”

  “《荀子》曰: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李承乾神色逐渐的平静了下来,认真攻守。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轻声说道:“你要谨记啊!”

  这是《尚书·大禹谟》中的话,是尧帝在传帝位给舜帝时,告诫舜帝关于治世之道的心经。

  人心动荡不安,道心幽昧难明,只有精诚专一,实实在在地实行中正之道。

首节 上一节 18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