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68节
“啊?”长孙无忌抬头,随即满眼茫然。
看到长孙无忌的模样,李世民微微摇头道:“晋王长史韦挺,并州都督府长史窦孝谦,并州司马胡广都是可依靠之人,还有太原县令侯知仪,晋阳县令李义琰都是难得的一时之选,便是许叔牙和李义府也都是可用之人,他需要弄什么的求贤访老。”
皇帝眼神彻底的冷了下来。
长孙无忌看着,心中不由得轻叹一声,皇帝的嫡子都有夺储之心。
李泰如此,李治也是如此。
然而诸子当中,最像皇帝的,竟然是太子李承乾。
长孙无忌开口道:“陛下,晋王或许只是为了治理并州,至于其他,晋王没有出格之事后,还是什么都别做的好。”
皇帝缓缓点头,然后神色平静摆手道:“随他去吧,传信李义琰,太原的事情多盯着点。”
“喏!”一旁的张阿难躬身拱手。
长孙无忌瞳孔微微一缩,晋阳县令李义琰竟然是皇帝的人。
怪不得李勣在太原的时候,就对李义琰那么客气。
李世民抬头,说道:“朝中现在还算平静,那些人还没有动起来,也不知道他们两个人最后会怎样。”
“是!”长孙无忌知道,皇帝东征,长安也好,并州也罢,天下从来就没有脱出皇帝的掌握。
暗中藏着的那些人,皇帝也是在用太子和晋王来钓他们。
同样的,这也是一场,皇帝对于太子和晋王的考验。
“无忌,回复长安,太子所奏,朕一概照准,年底了,让多关注朝中老臣。”稍微停顿,李世民又补了一句:“朕虽然不在长安,然宫中规矩和往年相同,诸嫔妃有家人探视着,让内侍省好好安排。”
“是!”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
腊月二十七日,贞观殿。
房玄龄,高士廉,萧瑀,尉迟敬德,郑仁泰,李怀俨等人各自站立文武两侧。
皇帝传信回来,李承乾将奏本回文一一宣读。
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领命,陛下万福金安!”
李承乾重新坐下,然后才看向群臣道:“诸卿,光禄寺已经准备的年礼,宫中百官该去领的自去领,但有些朝中老臣,有的是孤需要亲自去探望的,有的需要诸卿代为代劳,劳烦房相安排。”
“喏!”房玄龄认真拱手。
李承乾看向兵部侍郎崔敦礼,说道:“崔卿,兵部职方司要继续关注薛延陀和西突厥的动静,今年不过是因为父皇出征突然,又恰逢冬日,不好动兵,所以他们才会异常安静,但这安静本身就意味着他们在准备。”
“是!”崔敦礼立刻站出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看向刑部尚书刘德威:“刑部传信边境各关卡,注意查缴禁品,孤不希望看到将来真的有大战的时候,大唐的弓弩会出现在对手的阵列当中。”
“喏!”刘德威认真拱手。
“好了,暂时便如此吧。”李承乾轻松的笑笑,说道:“如今虽然父皇东征,朝中看起来有些虚弱,但大唐的强大诸卿比孤还要更加清楚,他们若是真的敢来,那就是诸卿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臣等愿为大唐效死!”群臣齐齐拱手,眼底忍不住的闪过一丝兴奋。
“好了,诸卿新年安康,孤接下来的几日便不在武德殿了,诸卿忙完之后,各过新年吧。”李承乾对着众臣微微点头。
诸臣同时拱手道:“殿下新年安康!”
……
立政殿中,苏淑和韦妃正在安排内侍收拾立政殿,晋阳和新城,还有王幽兰,三个人在一起玩闹。
李承乾的东宫诸妃当中,王幽兰虽然是太子良媛,但是她却是和晋阳,新城玩的最好。
等到一切安排的差不多,苏淑才看向韦贵妃,说道:“贵妃,今年纪王回不来吗?”
韦贵妃摇摇头,说道:“八郎如今任襄州刺史,回来一趟太远,而且陛下也没有诏书许他回来。”
“赵王看见……”
“赵王是秦州刺史,离得近。”韦贵妃看了苏淑一眼,说道:“还是太子殿下召回来的,殿下对诸王都很爱护,也是诸王之福。”
“太子是长兄,本身便应该如此。”苏淑笑笑,她知道,李承乾对待诸王之所以如此,就是要让诸王更加倾向于他。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高祖,还有高祖诸子,都活的战战兢兢,唯恐一不小心再被皇帝砍了。
李承乾如今为太子,却是待诸王甚为宽厚,便是曾经谋逆的魏王和齐王他都想办法保了下来。
李承乾说过,不要小看每一个皇子,他们在看关键时刻的一句话,一个站队,甚至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苏淑转口说道:“年底了,韦氏的人还没有来进宫拜见贵妃吗?”
“说好是明日的。”韦贵妃忍不住的笑了。
她的儿子是纪王,她的母族是京兆韦氏,儿子任襄州刺史,不知道多少韦氏子弟进了王府。
如此,她在家族那边也很受人尊重。
……
兴仁门下,内客省。
武顺,带着兄长武元庆,进入了殿东一座小院之中。
一座竹帘隔绝了房门两侧,两名内侍站在房门两侧。
武顺和武元庆同时对着珠帘身后的身影,行礼道:“见过才人。”
“阿姐和兄长不必客气,都是自家人!”一道穿着青绿色襦裙的丰腴人影出现在竹帘之后,声音慵懒,能听出一丝幽怨,此人正是武元庆和武顺的妹妹,皇帝才人,武媚娘。
“是!”武顺和武元庆这才起身。
武元爽上前,将带来的年礼放在了一侧的台阶上,然后退开一步。
两名内侍小心的打开检查了一遍,然后对着武媚娘轻轻躬身,之后竟然从小院之中走了出去。
按制,宫中嫔妃会见外客,必须要内侍省的人时刻看着,但……
这是武媚娘。
第260章 武媚娘:只要我能有个一儿半女
竹帘之后,武媚娘的身体缓缓坐直,然后看向竹帘之外,漆黑的双眸落在了武顺身上:“阿姐,听说太原郭家和晋王搭上了关系?”
武顺莫名其妙的有些紧张,但这股紧张感很熟悉,这些年一直都是这样。
“是的,晋王到了太原之后,先是沉寂了两个月,然后开始访老问贤,郭家,还有徐家,彭家,之后都派了三五子弟,入晋王府任职。”武顺点点头,眼中不由得带出一丝忧虑。
“阿姐,传信给三妹,告诉她,她和她的夫君不许入晋王府。”武媚娘的眼神瞬间冷厉起来。
“是!”武顺有些诧异,然后低声问道:“媚娘,这是为什么,按说起来,晋王妃还是我们外甥女。”
“晋王在太原做的事情,我都能知晓,阿姐觉得太子会不会知晓?”武媚娘淡淡的反问。
“必然知晓,太子非同一般。”武顺轻声感慨。
“是啊!”武媚娘点点头,说道:“晋王在太原那么大的动静,太子却毫不搭理,丝毫不做应对,就像是什么都没有看见一样,但偏偏,这一下,就让晋王的所有动作全部都落入到了陛下的眼中。”
武媚娘的眼神中满是戏谑和嘲讽。
李治在太原的那些事情,看起来是个贤王做的,但是却彻底的暴露了他想要争储的野心。
武顺侧身看了武元庆一眼,这些事情,她什么都不懂。
武媚娘跟着看了武元庆一眼,然后神色淡漠的说道:“郭家做什么事情,妹妹不管,但阿兄和阿姐,还有三妹,都不许参与其中……若是将来,晋王再效仿魏王之事,那么阿姐,你们家就真的完了。”
“是!”武顺浑身一寒,随即立刻点头。
贺兰越石这一次不过仅仅是擦了一个边,就被迫到辽东军前去效力,虽然身边有人照顾,但谁知道能不能够安然归来。
武媚娘轻轻笑笑,然后说道:“阿兄,阿姐,何必着急呢,陛下还正春秋鼎盛,妹妹也正值生育之年,只要妹妹我有个一儿半女,我武家又何必在意晋王。”
“是!”武顺和武元庆顿时反应了过来。
“好了,今日便如此吧,外面的人马上也该进来了。”稍微停顿,武媚娘说道:“妹妹在宫中也织了一些衣裳,带给侄儿侄女们,还有外甥外甥女们去穿吧。”
“是!”武顺和武元庆轻声应了下来。
……
离开皇宫,武元庆将姐姐武顺送回了家。
贺兰越石毕竟是应山县男,他阿耶虽然过世,但生前好歹是应山县公,还是有自己的宅子的。
转过身,武元庆就去了平康坊。
一座不起眼的酒楼之中,两人对面而坐。
武元庆坐在光明之中,那人坐在阴影中。
“徐兄,之前的那件事情,请恕小弟食言,武家不介入了。”武元庆说完,举起酒杯示意,然后一饮而尽,起身便要离开。
“徐兄”坐在阴影中,有些诧异的看向武元庆,说道:“武兄,你们武家和晋王也算是有亲,如今晋王刚刚就藩,正是要用人的时候,武家若是肯投过去,将来必受重用。”
武元庆脚步一停,看向对面的阴影中,然后认真的说道:“徐兄话是如此说,但要看行为,晋王行事,太过招摇了。”
一句话说完,武元庆转身就走。
总共也就一杯酒,两句话,毫不多待。
徐兄坐在阴影中,就这么看着武元庆离开,然而他的心中也在琢磨武元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