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72节
萧瑀,皇帝并不喜欢萧瑀,但是萧瑀有能力,有资历,有威望,在关键时刻有用。
但也仅仅是关键时刻,一旦皇帝觉得不需要他了,他立刻就会被赶出朝。
看到众人神色黯然,李承乾继续说道:“褚公可能直接中书侍郎,参知政事,这样,就空出一个黄门侍郎,一个中书侍郎,那么这些位置,就该是之后一段时间,朝野搏杀的重点。”
“也就是说大伯有机会?”苏淑疑惑的看向李承乾。
“不好说。”李承乾摇摇头,说道:“三省六部的侍郎,少卿,少监,所有的中书舍人,给事中,还有地方刺史,包括姑丈的国子司业,都会盯上那几个位置,姑丈要想把握机会,恐怕需要多做些事情。”
“什么事情?”南昌公主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
“修书!”李承乾低头沉吟,说道:“姑丈最擅长的,修书,当然,若是能拉着宋国公一起修书最好。”
“为何?”
“父皇不会让宋国公在朝中久待的,如今如果修书是宋国公领衔,但一旦他离朝,那么领衔的,就会成为姑丈。”李承乾看到南昌公主惊讶的神色,随即转头看向冯氏,轻声说道:“岳丈若是能任杭州刺史,以江南张家为纽带,和江南士族联手,那么一旦宋国公离朝……”
“朝中的江南士族就会转而支持伯父。”苏淑终于明白了李承乾的想法。
从苏亶调任杭州刺史,到苏勖修书,冲击中书侍郎和黄门侍郎,统合江南士族的力量,从而在朝中立足。
李承乾轻叹一声,道:“朝中,越是往上,争斗就越激烈,没有足够的支持,稍不注意,就是粉身碎骨啊!”
第263章 关陇门阀对江南士族的清洗
崇德门下,华灯璀璨。
李承乾和苏淑看着冯氏和南昌公主离开,苏淑终于忍不住的看向李承乾:“殿下在阿耶和伯父之间,是选择了伯父吗?”
李承乾有些不好意思,转身诚恳的道:“是孤对不起爱妃。”
苏淑微微一愣,李承乾认错太快了。
苏淑声音低了下来,摇摇头,神色勉强的说道:“朝中自有规制,嫡亲兄弟,叔伯,两人不能同时在朝中任主官,所以阿耶和伯父必须要有一人调出京。”
“话虽然是如此说,但如果孤坚持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李承乾伸手帮助苏淑紧紧披风,然后才轻声说道:“就比如中书舍人来济,还有其兄太子率更令来恒,一个中书省,一个在东宫,都是可以的。”
“殿下的意思,是说让阿耶给诸王做长史?”苏淑顿时就听明白了李承乾的潜台词。
“这是唯一的办法。”李承乾扶着苏淑进入承恩殿,在主榻上坐下,然后才挥挥手,让侍女们下去,这才开口说道:“孤曾经想过,其实对孤而言,岳丈最好是能调华州刺史,这样将来一旦有事,那么立刻就能控制潼关和函谷关,遏制并州进入长安的通道。”
“殿下是说,晋王会起兵?”苏淑有些紧张的看向李承乾。
“爱妃知道扶苏是怎么死的吗?”李承乾轻轻反问。
“知道!”苏淑点头,说道:“始皇既没,赵高联合李斯秘不发丧,暗中拥立胡亥登基,同时矫诏逼令扶苏自尽。”
“当时,始皇临终前,有一封信给扶苏,令其回咸阳参加葬礼,然后登基,然后赵高等人在沙丘就偷窥圣旨,然后矫诏,在返回长安的路上,就逼令扶苏自尽。”李承乾看向苏淑,轻声说道:“爱妃不觉得,眼下这种情况很相似吗?”
“但殿下如今在长安啊?”苏淑一时间有些发愣。
“扶苏的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呢?”李承乾摇摇头,说道:“关键是位置,父皇回长安,必定要走定州,邢州一线,而太原距离定州,不过五百里路。”
“殿下的意思,是晋王会发兵突袭陛下!”苏淑忍不住抓住了李承乾的胳膊,满眼惊骇。
“不,是父皇会召稚奴到跟前的。”李承乾抬头,轻声说道:“父皇回京,稚奴会比孤先一步到父皇身边,而他向来又会能言善辩,到时候在父皇面前搬弄是非,若是父皇再感染个风寒,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殿下!”苏淑已经彻底明白了李承乾话里的意思,李治会趁机夺位。
“孤只是说一种可能性,看你。”李承乾刮了刮苏淑的鼻梁,然后轻声说道:“有舅舅在,稚奴就算有心,也很难成功,最多不过是在父皇面前诋毁孤几句罢了,但他必然会随着父皇一起回京,他这一回京,想要再离开就难了。”
李承乾轻叹一声,李治之所以被放回到太原,根本原因是因为皇帝东征,需要有人来镇压代北的突厥。
他其实并不想让李治离开他的身边。
所以,他只要回朝,就没那么想让李治离开了。
李治只要留在长安,那么自然便会给人一种他有机会参与夺嫡的印象。
剩下的,便说得通了。
“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苏淑看向李承乾,忍不住的问道:“晋王真的会那么做吗?”
“稚奴,他长大了。”李承乾轻叹一声,如果有希望,他何尝不希望李治能够安安分分的做个晋王,但是一旦你品尝过权利的滋味,那么便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放弃,李治也是一样。
“所以殿下才开始拉拢江南士族?”苏淑有些明白了过来。
李承乾点头,说道:“江南士族,这些年虽然在朝中各有人脉,但根本还是以萧家为主的,说是宋国公,但其实是那一位,那一位可还活着呢!”
“萧皇后?”苏淑顿时就明白了过来,有萧皇后,江南士族在关键时刻,说不定真的能够联手。
“刘洎,岑文本,褚遂良,许敬宗,他们和萧家或多或少有关。”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一旦稚奴和孤相争,那么关中世家,即便是有所倾向,倾向也不会太多,山东世家历来是降将出身,他们根本不敢参与太多,唯有江南士族,光是如此,仔细算算的话,朝中八个宰相,他们就占了三个。”
“但是殿下不是说,申国公和宋国公等陛下回朝,就会罢相吗?”
“对!”李承乾点头,说道:“舅翁会致仕,宋国公会再度离开长安,舅舅,房相,杨相,岑相,刘相,于相,剩下他们六个,可能褚遂良会加进来,还有一个,便是英国公李勣。”
……
“英国公中立,舅舅可能也会中立,房相孤会从房遗爱下手,于相是孤的人,杨相大概率会靠向稚奴,剩下就是岑相,刘相,褚相他们三个了。”李承乾轻轻抬头,他现在终于对前世为什么李治上台之后,长孙无忌要搞死刘洎的原因弄清楚了。
江南世家在朝中宰相中的份量太大了。
前世于志宁不是宰相,杨师道因为赵节的事情被罢相,宰相就剩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岑文本,褚遂良和刘洎。
一旦李勣中立,那么江南世家在政事堂的人数就会压过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就是他们两个联手搞死刘洎的原因。
这些东西平常是不显眼的,但一切会在政事堂的座次上清晰的显示出来。
刘洎死了,岑文本噤若寒蝉,褚遂良历来和长孙无忌友善,立刻就投了过去。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褚遂良在废后之争中,无限支持长孙无忌的原因。
对江南世家在朝中影响力的清洗,就是前一世贞观末年,朝廷政治斗争的根本原因。
“所以殿下才会通过伯父拉拢江南世家。”苏淑终于彻底的明白了过来。
李承乾点点头,将来宰相之争,李承乾不会参与进去,他还没想要站到长孙无忌对立面的打算。
而且不出意外,对江南世家朝中影响力的清洗,最根本的,很有可能是皇帝。
“当然还不止如此。”李承乾对着苏淑笑笑,说道:“稚奴如今最能依靠的,就是弘农杨氏,让他去联系,让他和弘农杨氏绑定的更深,到了那个时候,他就会知道自己错的有多深?”
“嗯?”苏淑一脸的不明所以。
“舅舅!”李承乾轻叹一声,点出了其中的关键,然后说道:“朝中如果说谁对弘农杨氏最警惕,那么除舅舅以外,不会有第二个人,稚奴如果真的想要借助弘农杨氏做些什么,得罪最深的,其实是舅舅。”
“原来如此,怪不得殿下对晋王在太原什么都不做。”苏淑顿时明白了过来。
“孤如果做了,那样,事情就是兄弟相争,储位之争,但如果孤不出手,就是弘农杨氏和晋王勾连,该警惕的人就该是舅舅了。”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而且说实话,弘农杨氏也未必敢怎么太靠近稚奴,尤其杨相的家里?”
“长广公主。”苏淑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赵节!”李承乾点破了其中的关节。
赵节是长广公主和赵慈景的儿子,长广公主后来又嫁给了杨师道,但长广公主对自己这个儿子很宠溺,导致杨师道对赵节也很不错。
“但是赵节也姓赵啊?”苏淑的脸上忍不住带起一丝担忧。
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赵节最想的,其实是进封国公,他敢肯定,孤一旦登基,一定会帮他实现愿望,既然如此,他又何必冒着背叛孤的风险去投靠稚奴,而且嫁给稚奴的,不过是他的族妹而已,又不是亲妹。”
“若是晋王他……”
“若是赵节变心,那么自然更好。”李承乾轻轻的一句话,抬起头不再开口。
苏淑立刻明白,李承乾对赵节也是有所防备的。
片刻之后,李承乾长叹一声,说道:“只要孤自己不犯错,那么舅舅,房相,杨相,岑相,刘相,褚公,于相,英国公都不会去支持稚奴,唯一能让稚奴真正威胁到孤的,只有父皇,说不定父皇哪日就便糊涂了。”
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然后轻声说道:“若是某一日,父皇真的糊涂了,在孤没有犯错的情况下,要废长立幼,那么孤就联合诸相,一起好好的‘劝谏劝谏’父皇。”
这个天下,以李承乾如今在朝野的威望,只要他不犯错,皇帝就废不了,如果皇帝真的糊涂了要废他,那么到时候被废的人是谁还不一定。
尤其,李承乾的手里,还留在武媚娘这个勾子。
……
清风冷月,琴声悠悠。
李承乾进入八风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殿中轻轻弹奏的太子孺人,他的爱妾张萱。
一袭白色轻裙,姿容艳丽,神情专注,格外的引人注目。
李承乾没有打扰她,在长榻上坐了下来,目光平静的看着这个来自江南的妩媚女子。
一曲空落,琴音回响。
张萱起身来到了李承乾的身侧,福身道:“殿下!”
李承乾没有说什么,拉住她的手腕走到了内殿的床榻之前。
“你们都下去吧。”李承乾侧身看向殿中的侍女,殿中侍女立刻红晕着脸退了下去。
“一年半了。”李承乾手放在了张萱的腰带上,目光看着她精致的脸颊,轻声问道:“现在,你想好了吗?”
“嗯!”张萱用力的点头,脸上红晕满颊。
“好!”李承乾放开手,看着张萱,轻声说道:“你自己来。”
张萱咬了咬下唇,然后两只柔荑放在了腰带上,然后去轻轻的解了开来。
轻解罗裳。
红藕香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