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286节
太子在用心朝政,每日辛劳,自然会瘦下来。
李世民的心底,莫名的触动了一下,但随即,他就笑着说道:“他是太子,朕的江山早晚是要传给他的,趁着年轻多忙碌忙碌是好事。”
“是!”群臣齐齐躬身,皇帝的话,他们彻底的记在了心底。
“好了,都去歇息吧,安排警戒,冲击城门,这些也不用朕教。”李世民直接摆手。
群臣齐齐拱手:“臣等告退!”
……
等到群臣离开之后,李世民这才摇摇头,看向侧畔。
常何快步走了出来,然后拱手道:“陛下!”
李世民点头,神色平静下来,问道:“如何?”
“查出来了!”常何躬身,说道:“建言晋王北上追击的,是晋王府典书郭孝慎。”
“郭孝慎?”李世民的眉头顿时就紧皱了起来,问道:“和郭孝恪有关吗?”
“有!”常何拱手,说道:“郭孝恪虽然出身许州郭氏,但实际上却是从太原迁至,和郭孝慎其实是同族,而且是同辈,不过他和郭孝恪并没有联系,因为郭孝慎如今才二十岁出头。”
李世民微微一愣,郭孝恪如今已经五十多岁了,而郭孝慎才二十岁出头,就算是同族同辈,怕也难有什么联系。
“不过陛下,郭孝慎的妻姐武氏,曾经在洛阳和太子见过一面。”
常何一句话,李世民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你继续说。”
“去年冬日,大军离开洛阳之后,太子曾经前往龙门为陛下祈福,但不巧,那夜大雪,太子被迫逗留龙门,而武氏,则是在离开龙门已经回城之时,又突然折返,这才在驿站碰巧见到了太子。”常何沉沉拱手。
“突然折返?”李世民眼睛一睁,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武氏是故意折返去见太子的。”
“臣还没有调查出来,不过武氏的丈夫,是前太子千牛卫率贺兰楚石的族弟,贺兰越石,其人如今就在军前。”常何的脸色严肃起来。
“贺兰,因为贺兰楚石谋逆的事情被牵连,然后去找的太子?”李世民突然间想到了什么,看向常何说道:“贺兰越石,武才人的姐夫?”
“是!”常何拱手,说道:“武氏在驿站巧遇太子之后,然后又主动上门拜见,太子看在武才人的份上,询问了关于今日科举之事,太子说今日没有科举,但是因为大军东征,朝中六部可能要招用士子为朝中典书令史之事。”
“他去了长安?”
“没有!”常何低头,说道:“他回了太原,因为他的妻子武氏,是晋王妃的表姨,晋王又去了太原……太原郭氏在太原很有些分量。”
“所以,他做了晋王府的典书。”李世民冷笑一声,说道:“这是个擅长投机的小人。”
李世民看出来了,郭孝慎和李承乾没有关系,一开始也和李治没有关系。
“因为晋王妃的缘故,加上他出身太原郭氏,所以晋王对他很重视,而且只是暂时以他为典书,只要他立功,晋王就打算升他任他职,所以郭孝慎在晋王身边很积极,这也才有了突厥出事,他建言晋王,然后晋王突然北上的事。”常何躬身。
“北上,直接进入军中,好胆识啊!”李世民轻轻冷哼一声,随即深吸一口气,李世民问道:“他现在在哪儿?”
“长安!”常何拱手,说道:“陛下下旨,不许晋王府官员跟随晋王返回太原,所以郭孝慎辞去了晋王典书之职,然后跟着晋王回到了长安,在其妻姐武氏的家中住下,偶尔去杨氏,拜访其岳母应国公夫人,还曾经和杨相遇见一次。”
李世民的脸色彻底的沉了下来,轻声说道:“这个人真的是不甘寂寞啊!”
常何平静的躬身,他说的都是事实,没有任何自己猜想的成分。
“传信长安城中,盯死郭孝慎。”稍微停顿,李世民补充道:“还有武氏中人,尤其是他们和武才人联系的时候。”
“是!”常何拱手,然后悄然后退。
李世民一个人坐在殿中,脸色阴沉了下来。
宫中的消息也在同时传到了他的手中,太子和后宫没有什么关联,即便是太子妃曾经试图和后宫处好关系,但也因为自身怀孕的事情,将这件事耽搁了下来。
至于太子,太子这一年起早贪黑,心思多用在了政务之上。
这一点褚遂良和杨务廉已经证实。
甚至从杨务廉的身上能够看得出,李承乾现在颇有一种朝中用心政事的敢直朝臣的影子。
这一点让李世民发自心底的满意。
但是李治……
想起李治,李世民就莫名的想到了武媚娘。
他有一种隐约的感觉,李治早晚会将主意打到武媚娘的身上。
他的这个看上去柔弱的儿子,心底的手段也是一层层不停啊!
尤其是他足够年轻。
足够的有野心。
杨广的身影莫名其妙的跳入到了李世民心中。
晋王。
是得找个人好好的调教稚奴了。
……
“杀!”无数的高句丽士卒从安市城中杀出,直接冲上了城外土山的顶端,然后将所有的唐军士卒全部赶下来。
刚刚从军帐中冲出来的李世民,眼前不由得就是一黑。
不久之前,李道宗出主意,在安市城东南筑土山,依次逐渐逼近城墙,然后又以士卒轮番交战,用冲车炮石毁城楼,最后在土山靠近城门的时候,一举杀入城中。
然而安市城特殊的地形,让城中守军可以不断增高城墙,平衡和土山的高度。
最后,快一个月过去了,土山山顶已经高出城墙几丈,但就在这个时候,土山塌了。
就在刚才,高句丽守军抓住机会就组织数百名敢死队,冲出被压倒的城墙缺口,夺占土山。
“杀出去,将土山夺回来。”李世民怒目看向李道宗,李道宗脸色一红,抽刀直接就朝着土山冲了过去。
然而,李道宗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连续一夜不停地对土山强攻,但依旧没有任何效果。
就在这个时候,城中突然冒起了一股浓烟。
“陛下,成了。”长孙无忌突然忍不住的抓住李世民的胳膊,无比欣喜的说道:“陛下,巴豆之策成了,全军进攻吧。”
“攻,拿下安市城。”李世民下达命令之后,脑海中忍不住闪过李承乾的身上。
他有一种感觉,自己这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太子,是最能继承自己天下江山的人。
而不是那个日夜小心算计,窥伺自己后宫的李治。
第277章 李承乾:孤要和父皇好好算算账
“捷报,捷报。”
长安大街上,一名千牛卫疯狂的朝着皇宫狂奔,同时高声喊道:“辽东大捷,安市城一战,陛下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军,斩首四万,俘虏六万,破安市,银山、后黄等城,大军前锋已进逼乌骨城,距高句丽王都仅四百里……”
多少?
四百里?
长安街头,无数百姓忍不住的探头。
皇帝以三万破高句丽十五万,虽然让他们感到喜悦,但实际上大唐这些年,南征北战,破灭数万都是常事,皇帝辽东大胜,是他们预想中必然之事,但现在就杀到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的地方,真的让人惊奇。
距离高句丽王都只有四百里,这也就意味着,这一仗,用不了多久就会结束。
而且会很轻松。
长安百姓顿时欢呼喜悦了起来。
然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眼中不由得带出一丝凝重之色。
因为他们都知道,大战到现在,才算是真正的开始。
四百里,群山林立,水泽蔓延。
更甚至于平穰在高句丽东北部,一旦高句丽人放弃平穰,逃遁入西南山中,那么整个大战将会无限制的蔓延下去。
……
“……此战共攻破玄菟,盖牟,辽东,白岩,卑沙,麦安市,银山,后黄等十七座城,共计斩高句丽军首级五万余级,俘虏七万余人,得百姓十五万户,三十七万人。”
房玄龄呈上捷报,对着坐在武德殿主榻上的李承乾拱手道:“启禀太子,军报奏捷,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高士廉,杨师道,萧瑀,于志宁,刘德威,尉迟敬德,郑仁泰等人齐齐拱手:“陛下武运昌隆,大唐万年无期。”
“诸卿平身!”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笑着说道:“如今大军进发至乌骨城,高句丽人主力损失惨重,起码这个冬天,辽东战场能够安宁一些了。”
“是!”房玄龄拱手,说道:“如今虽然只得民三十七万人,但在辽东深山老林中,还有数十万人前隋遗民,预计,哪怕仅仅是眼下的辽东之地,将会得民有五十多万人。”
“这是好事。”李承乾微微点头,然后他合上手里的奏本,说道:“辽东广阔,有无数的土地,矿产和药材,若是能够得到全面开发,那么对朝中的助益将会很大。”
“但是殿下!”房玄龄拱手,说道:“那些前隋遗民,他们不会愿意继续留在辽东的。”
李承乾侧身惊讶的看向房玄龄。
“殿下!”房玄龄拱手,叹息一声,说道:“这些前隋遗民,当年不少都是关中和河洛的良家子,不少人都有父母,甚至是妻儿在世,如今大唐拿下了辽东,不仅他们要回朝,就是陛下也不会放任他们留在辽东的。”
“土地?”李承乾眉头一紧,他随即摇头道:“如今的关中和河洛,虽然也还有不少田地空置,但那些都是为了日后五到十年内的授田准备的,若是一下子涌进数万人,日后关中和河洛的授田会有大影响的。”
大唐如今还是坚持高祖时期的授田政策。
三十亩永业田,七十亩口分田。
到了后面唐玄宗时期,新成年的男丁只有三十亩永业田,口分田彻底没了。
如今大唐还好,但到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新成年男丁的口分田数量,就会迅速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