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14节

  “后日夜间,大雾起,到第二日午时方退。”太史令李淳风上前拱手。

  李世民转身,说道:“明日,后日,继续攻城,不过重心不要在城头,散开一些,冲上城墙,杀入城中,不必到黄昏,午后攻一次就退!”

  “陛下是要……”长孙无忌顿时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抬头,说道:“朕来到高句丽,起码要进入高句丽王都城中,同样,要让盖苏文和高句丽的所有人都知道,大唐这一次曾经杀入了高句丽王都,同时要给他看到朕有撤兵的意图,剩下的……”

  “喏!”长孙无忌和李勣等人齐齐拱手。

  ……

  迷蒙的雾气笼罩在整个平穰城中,一身盔甲盖苏文忍不住的走上了城头。

  雾气并不是很浓,城下的大同江岸边的唐军士卒在手持火把来回巡逻。

  更远处的江面上,浮桥仍在。

  对面的唐军大营则彻底隐伏在雾气之中,但隐约能听到依旧有声音响动。

  盖苏文眼神中闪过无尽的疑惑,对岸人还在吗?

  大唐这几日攻势已经没有第一日那么凶烈,尤其是有人从城墙上顺着绳梯滑入城中再撤走之后,他们的攻势便肉眼可见的缓了下来。

  盖苏文顿时就察觉到了大唐有撤军的意图。

  但什么时候撤呢?

  他们会轻易撤吗?

  增兵减灶。

  减兵增灶。

  什么可能都会有。

  那么对面会不会恰好布置了陷阱,等着他去踩呢?

  要不要派人出城去试探一波。

  盖苏文心里的念头刚起,看着大同江南岸边缘上来回巡逻的唐军士卒,他轻轻的打消了念头。

  唐军要撤,也不会轻易的撤的。

  人少去了肉包子打狗,人多去了更是自蹈死地。

  而且今夜这雾是突然起的,便是他也是当头才发现,如果大唐真的打算借着今夜的机会撤,那么也需要准备时间。

  但如果是没撤,这样反而提醒了对方。

  一整夜,盖苏文都站在城头上没有离开,他的目光始终都盯着城外的雾气。

  雾气直到第二日午时才逐渐的消散。

  这个时候,盖苏文惊讶的发现,对岸的军营当中,除了前面几排军帐还在,军营中后,甚至就连军帐都不见了。

  大唐撤了。

  就在这时候,大同江南岸上的大唐士卒,迅速的登上了后面的浮桥,紧跟着,原本连接在一起的浮桥猛然间一下子散了开来。

  上面的大唐士卒竟然乘船顺江,朝着大海的方向撤去。

  “阿西吧!”盖苏文忍不住的直接骂了出来,他的脸色臭的可怕,转过身,一把抓住身后的亲信,大声的怒吼道:“追,派人追,将所有人都派出去追。”

  “是!”手下人立刻点头,然后快速的转身离开城墙。

  然而想要派人出城去追谈何容易,为了阻止唐军攻城,城中有人接应,盖苏文直接派人将城中四门全部都堵死了。

  所以最后能够派出去追的,只有原本藏在东南山林中的那五千精锐骑兵。

  盖苏文看到五千精锐骑兵从上游直接渡过大同江,朝着唐军撤离点方向追了过去,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城中的士卒是在片刻之后,才从城中冲出去,然后坐船朝对岸而去。

  那慢腾腾的架势,让盖苏文忍不住的骂了一句:“阿西吧。”

  然而就在士卒刚刚登上北岸的时候,一匹战马带着一名带血的骑兵疯狂冲了回来,同时大声高喊:“有伏兵,伏兵!”

  盖苏文的神色冰冷,转头说道:“将所有能够派出去的兵力全部都派出去。”

  手下微微一愣,但还是没有犹豫的直接转身离开。

  盖苏文站在城墙上,看着下面的大同江,面色平静的可怕。

  就算有伏兵有怎样,一旦撤军,军心士气会受到剧烈的影响,想要再回头,很难了。

  而且就算是回头又怎样,平穰城中士卒依旧足够坚守几个月。

  大唐皇帝,他还能停留在平穰城下几个月吗?

  ……

  “杀!”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带着一名凶悍的高大黑甲将领直接杀到了大同江北岸。

  他的身后是数千名同样打扮的大唐骑兵,每个人身上的战甲,手里的长槊上都沾满了血腥。

  盖苏文站在城头,看着那名高大将领,整个人直接懵了。

  强烈的凶杀之气,隔着大同江就朝城头冲来,盖苏文的呼吸都不由得以窒。

  仿佛看到盖苏文的表现,那名将领不屑的冷笑一声,然后调转马头,重新朝着后方杀了过去。

  数千唐军骑兵跟着轰然转身,然后继续回身冲杀。

  看着那浩荡的军势,盖苏文愣是一句话也说,直到骑兵的身影彻底的消失在视线中,他在忍不住气急败坏的骂了一句:“阿西吧!”

第302章 毁其农事,烧其山林,片板不许下海

  鸭绿江南岸。

  一座方圆三里左右的城池巍然屹立在江畔。

  城池后方,三座浮桥连接对岸的城池。

  大量的士卒从桥上退回鸭绿江北岸。

  李世民一身黑色盔甲,站在城头上,目光眺望远处。

  无数的骑兵从视线尽头直接冲出,片刻之后,就已经冲杀到了城池之下。

  身材魁梧的黑甲将领很快就站到了皇帝面前。

  身上依旧有大量的鲜血喷溅其上。

  李世民看着眼前的将领,满意的点头道:“潞国公,如何?”

  薛万钧拱手道:“启禀陛下,还算杀的痛快。”

  “哈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他身后的群臣也跟着笑了起来。

  平州刺史薛万钧从平州赶来之后,一直都在脚下的丹州城中休养,直到皇帝传令要撤,他才到选定的地点埋伏起来。

  盖苏文并不易于。

  他看的没错,一旦大军开始后撤,真的是很难掉头的。

  现在撤还算早,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大雪满地的时候撤,到时候盖苏文再派人一追杀,不知道要溃败成什么局面。

  杨广的例子就在那里摆着。

  前隋攻高句丽,死伤最多的,不是在攻打高句丽的路上,而是在撤兵的时候。

  这一点,李世民吸取了相当多的教训。

  李世民收敛了笑容,拍拍薛万钧的肩膀,说道:“潞国公,你在这里再留一个月,隔三差五出去冲杀一番,朕要高句丽在鸭绿江和大同江之间的这四百里土地上,彻底站不稳脚步。”

  “喏!”薛万钧肃然拱手。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看向侧畔:“琅琊郡公。”

  牛进达立刻上前,拱手道:“陛下!”

  李世民点头道:“朕以你为平穰道行军大总管,丹州刺史,率军一万,驻扎在丹州城,到乌骨城,卑沙城一线的城池当中。”

  “臣领旨!”牛进达肃然拱手。

  李世民抬头,看向眼前的平原,还有东侧的山区,轻声道:“朕命你从明年天暖之后,每个月都派一支偏师深入高句丽境内,骚扰其边疆,使其国人疲于奔命,耽误农时,朕要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年年都要粮荒。”

  “喏!”

  “苏定方。”李承乾看向侧畔。

  “臣在!”苏定方立刻站出拱手。

  “朕以你为左屯卫将军,平穰道前军总管,镇守鸭绿江,朕要整个鸭绿江两岸,不见任何一名高句丽人的身影。”李世民抬头看向东面的山林之中,轻声道:“至于深山之中,高句丽人少不了要进山寻找山货过冬,人少就击杀,人多,就烧山吧。”

  “喏!”苏定方面色认真的点头。

  “山啊!”李世民忍不住的轻叹一声。

  如果不是群山起伏,蔓延无边,说不定他真的会将所有的山林都烧掉的。

  “刘德敏!”李世民看向另一侧。

  “臣在。”一身绿袍银甲,个子并不是很高的将领站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31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