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26节
李承乾如今身边没有其他属官,只有他一个人,一切最是能够展现他自己的心思。
“儿臣领旨。”李承乾微微躬身,然后开始打开奏本,处置了起来。
他每处理一份公文,张阿难就会将公文处理的内容去念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平静的听着太子对每一份公文的处置方式,细细的体察李承乾的性格偏向。
天下事,宗室,世家,寒门,百姓,文臣武将,官员调动,粮草筹备,刑狱诉讼,百工桥梁,礼仪封赏,都能够从这些事情上提现出来。
最后,李世民心中得出一个结论。
李承乾行事以稳定宗室为主,同时重视世家官员,但是却对于犯错和无能的世家官员下狠手,然后又大量提拔寒门官员。
然后即便是对于寒门官员,他也没有特别的关照,反而是更多的将他们放到地方,尤其是苦寒的地方去做父母官,进行历练。
能够看的出来,李承乾的心中是有一杆尺的。
当然,作为太子已经足够了,但是作为帝王,他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注意到。
不知道为什么,李世民的心中有些失望的同时,也忍不住的松了口气。
等到李承乾处理完眼前的公文,他才将李承乾叫了过来,开始认真的和他讲述这里面的细节。
……
“诸事大体就是如此。”李世民看着李承乾,摇摇头,说道:“承乾,你有一个问题,还是太急,治大国如烹小鲜,轻易改变不得。”
“是,儿臣谢父皇教诲。”李承乾神色凝重,他诸般行事,已经足够谨慎细致了,可是在皇帝的指点下,他依旧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没有看到。
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已经足够慢了,但实际上还是太急了。
“好了,慢慢来,用个三五年的时间,来好好的体察天下。”李世民笑着说道:“到时候,朕就可以将天下交给你,自己去享福去了。”
“儿臣不敢。”李承乾赶紧拱手,说道:“儿臣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向父皇求教,学习。”
“慢慢来。”李世民笑着摆摆手,说道:“好了,便是如此吧,你回去好好休息。”
“喏!”李承乾立刻拱手。
“对了!”皇帝喊住刚刚走到了殿门口的李承乾,说道:“这一次东宫抽调了太多的人,你回去想想,这些空缺的位置,你想要调谁进来填补。”
“儿臣吗?”李承乾惊讶的看着李世民。
皇帝平静的点头道:“是!”
“喏!”李承乾沉沉躬身,眼神凝重。
这么放权的吗?
第313章 朕的身体,不过三五年事
黄昏余光,李世民站在大殿门口,看着李承乾朝远处而去,神色平静,但眼底深沉。
“陛下!”长孙无忌从侧面走了出来,对着李世民认真拱手道:“陛下!”
李世民没有回头,直接问道:“无忌,太子今日所言,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最是了解皇帝,自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
略微沉吟,长孙无忌有些感慨的拱手道:“陛下,臣这些年,越发的觉得天下之大,有难以治理之感。”
李世民平静的点头,目光依旧看向殿外。
“东西暂且不说,真正麻烦的在于南面,交州,广州,崖州,甚至是天涯海角,一份公文光是从天南送到长安,若不是急递,需要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还仅是公文,其他若是赋税贡品等等,需要的时间可能要更长。”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摇头。
从广州到长安,道路艰难,天气复杂,一旦遇到风雨天,道路更是难行。
当然,急递是另外一回事。
三百里,四百里,五百里,六百里。
但最快,也不过是六百里加急而已。
从长安到广州,即便是六百里加急,也需要将近十天时间。
直线走是三千多里,但实际上从长安到广州,却是要走五千多里路。
大唐有制度,官员在长安接到任命,到广州上任,朝廷规定的是在一百一十三日内到任便可。
这还是官员,随处可以借用驿站。
百姓则更慢。
……
“六百里加急。”李世民微微点头,然后轻声道:“若按照太子所说,能够增加驿马,提升耐力,同时加以修缮道路,说不得便能日行千里,一切顺利的话,五日南北通行也是可行的。”
公文五日从广州到长安,然后五日再从长安到广州,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将大大的增进中枢对广州,乃至于整个岭南的控制。
“长江以北还好说,但真正的问题在过了长江,不管是走湘湖,还是走江右都是水网密集之处,风雨,山洪,稍微遇点阻碍,时间就要延长。”长孙无忌拱手,摇头道:“太子的设想很好,但实际上的困难依旧很多。”
“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天地之事总是不在人的掌控之中,朕真正在意的,是人事。”李世民的神色严肃起来。
“陛下,臣以为太子之策,不可天下铺张,需要有主有次,以主控次。”长孙无忌思索着拱手,说道:“臣以为可以以荆州为长安洛阳以外,天下马匹最集中安置之处。”
“荆州?”李世民目光微微一挑,看向更南方的天空,缓缓点头。
“江南之地,水网密集,马匹即便是再多,也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将马场设置在江南没有意义。”长孙无忌思索着,说道:“荆州可控湘湖,江右,江左,还有云贵之地,同时,淮南,河南,亦可以控制,而齐鲁和河北,则不可设马场。”
齐鲁和河北对大唐的威胁更大。
所以马场绝对不能够设在齐鲁和河北。
这一点长孙无忌稍微一点,皇帝便明白他的意思,不用多说。
“另外,可不设荆州牧。”长孙无忌抬头,认真说道:“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改以沟通南北为要职,而荆州大都督府麾下各州之事,由中枢直接掌控,便如同洛阳一样……毕竟一旦来往方便了,也就没有大碍。”
皇帝点点头,淡淡的说道:“你继续。”
“是!”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荆州地方世家官员任职,可尽量往陇西和甘凉之地安置,少在地方,河北和齐鲁之地更是尽可能的杜绝,如此,便可将荆州牢牢控制手中。”
李世民没有开口,他在仔细的思索长孙无忌说的每一句话。
荆州已经成为南方囤积马匹的中转,那么荆州的地方世家,就会成为新的威胁。
尤其一旦他们掌控了这些马匹,就会成为威胁皇帝的存在,成为天下隐患,所以需要提前防备。
将荆州世家出身的官员,调到陇西和甘凉之地去任官,中间又隔着长安洛阳,避免他们在官场的力量,介入马场的运作,从而加强中枢对那里的控制,是一种很有效的管理方式。
毕竟南官北任,东官西任,是朝中惯例。
“最后无非就是到时候,陛下多在长安,洛阳和荆州之间多跑一跑了。”长孙无忌神色放松,然后拱手道:“以长安控西域,以洛阳控辽东高句丽,以荆州控广州交州,天下尽在掌握。”
……
李世民能够听的出来,长孙无忌是李承乾这种宏伟蓝图的坚实拥护者。
其实李承乾的这种运作方式,在战场的运用是很次要的,他真正的作用,在于加强皇帝对天下的掌握,稳固皇权的统治。
大唐相比于前隋,对于草原的掌握是惊人的。
一个三千里外的漠北大国,说灭就灭了。
而从漠北到天南,光是直线就有七千多里。
同样从高句丽到安西,也有七千多里。
即便是如此,大唐依旧还在不停的对外扩张。
高句丽,百济,新罗,西突厥,吐蕃,天竺。
甚至还有倭国和波斯,大食。
天下越是广大,朝中对于边远之地的掌握,就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李承乾才有想法要改变这一次。
长孙无忌同样是这种想法的坚决拥护者。
轻叹一声,李世民缓缓的点头,最后他又摇摇头,说道:“慢慢来吧,这里面触及到的利益之深之广,朕恐怕太子看都看不明白,有个三十年的时间,他能够慢慢安置妥当,便可以了。”
“陛下!”长孙无忌脸色微微一变,然后忍不住急切的拱手,神色担忧。
“算了,无忌。”李世民摆摆手,看着殿外逐渐落下来的夜幕,轻声说道:“朕的身体,朕自己清楚,朕不可能撑得到三十年,十年恐怕都是天地垂青,说不好就是三五年之事。”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跪了下来,泪水无声的流了下来。
“无忌,荆州的事情可以开始慢慢布局,但不要告诉太子,你自己去做。”李世民转身看向来长孙无忌,神色平静。
“喏!”长孙无忌沉沉叩首。
“好了,起来吧。”李世民转过身,走进内殿,然后坐在短榻上,看向长孙无忌,神色平静的说道:“好了,说说那件事情吧,查的如何了?”
长孙无忌起身,跟进殿中,面色凝重的拱手道:“陛下,是黄门侍郎刘洎对外透的消息。”
李世民淡淡的点头,知道他身体实际情况的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知道是刘洎并不奇怪。
“不过刘洎也并不是故意对外透露消息的。”长孙无忌轻叹一声,说道:“那日,他从陛下这里离开之后,神魂落魄之下,碰到了中书侍郎褚遂良和尚书右丞宇文节。”
“宇文节?”李世民眼神微微眯了起来。
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宇文节曾经有一段时间和魏王的关系不错,但后来太子身体好转,他就又和魏王疏远了,但是后来魏王谋逆,虽然没有牵连到他,但能看得出来,他的心中是不安的,之后又通过其妻崔氏和赵氏走近……”
李世民微微抬手,长孙无忌立刻住口。
宇文节就是一个投机者,因为他没有牵连到李泰的谋反案中,所以李世民才将从左司郎中,升任尚书右丞,没想到,当他再度看到机会的时候,他立刻就又选择了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