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335节

  皇帝在的时候,李承乾还能够借助他的力量镇压住天下。

  万一……

  李承乾真的有能力吗?

  天下四方,无数蛮夷。

  朝中上下,野心四起。

  ……

  长安城,春明门外。

  房玄龄,高士廉,杨师道,萧瑀,于志宁,刘德威等人,带着长安文武百官,对着马车上的皇帝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众卿平身吧。”皇帝从马车上走下来,李承乾和李治赶紧上前搀扶。

  李世民走到了房玄龄的身前,看着白发苍苍的房玄龄,他忍不住的叹了口气,说道:“朕不在这两年,劳累爱卿了。”

  “陛下!”房玄龄鼻子忍不住的一酸,泪水顿时就涌上了眼眶,他赶紧低头拱手道:“臣虽然尽力,但依旧还有很多事情……”

  “不必说了。”李世民摆摆手,道:“你我君臣都已经快三十年了,朕不信任你,还能信任谁!”

  “谢陛下!”房玄龄赶紧躬身,然后稍微退开一步。

  李世民看向了站在一旁的高士廉,惊讶的说道:“舅舅这两年不见,怎么看起来气色好了许多?”

  “这要多谢太子。”高士廉大声笑着拱手,说道:“太子这两年安排巡查,总是让老臣去洛阳,洛阳春夏天气不错,适合将养,臣和宋国公在洛阳待着舒服的很。”

  李世民侧身看向萧瑀,萧瑀神色肃然的拱手道:“陛下,太子虽有孝心,但臣和申国公巡查河南道,未有懈怠,关中诸事,百官监察,门下省和御史台一无所漏。”

  “朕信的过宋国公。”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杨师道……

  李承乾跟在皇帝的身边,他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李治。

  李治正看向群臣当中的某个人。

  李承乾的目光跟着顺过去,一眼就看到了人群当中的李义府。

  不过此时李义府神色恭敬的低头。

  李承乾突然想起了李义府的事情。

  皇帝让李义府归长安,用的名义是御史台有事。

  长孙祥关注的重点,是皇帝对晋王府的调整,还有对李治官位的调整。

  但是李承乾却感觉皇帝的重点,就是在御史台有事上。

  皇帝是什么人,他怎么可能会有半句废话。

  所以皇帝调李义府回朝,必然是有事的,那么是什么事呢?

  ……

  长安大街上,皇帝归朝。

  无数百姓从家中出来,在街边跪倒在地,恭迎皇帝归朝。

  同时忍不住的关注御驾背后的无数卫士。

  皇帝东征,调动的府兵依旧是以关中府兵为核心。

  辽东和高句丽征战两年,虽然大胜而归,但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否活着归来了。

  过长安大街,抵达朱雀门。

  李世民从马车当中走了出来,站在车首,看着马车一点点的驶入朱雀门内。

  宫门两侧是熟悉的值守宫门的将士,都是皇帝最熟悉的人,都是当年随着他一路厮杀出来的老将。

  马车缓缓的朝承天门而去。

  关闭了两年的承天门,这一刻轰然洞开。

  他的主人回来了。

  李承乾一路跟着皇帝进入皇宫,最后直入太极殿。

  太极殿中,群臣齐齐持笏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轰然的声音在整个大殿,整个皇宫,整个长安响起。

  这股声音无声的传遍整个天下,昭告天下,昭告四方,大唐的主人,四方诸国的天可汗回朝了。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平静的看向群臣,他的眼神逐渐的冷漠下来。

  这一刻,他是掌握天下一切权力的皇帝。

  ……

  “三件事情。”李世民抬头,神色平静的看着群臣道:“大军东征两年,兵部和吏部要计算军功,赏赐群臣。”

  “臣领旨。”杨师道和崔敦礼齐齐站出拱手。

  “如今英国公依旧在率军北上征战也要考虑在内。”稍微停顿,皇帝继续说道:“大军北征,户部供给粮草,工部供给军械,兵部统筹,不可懈怠。”

  “臣等领旨。”唐俭,李大亮和崔敦礼齐齐拱手。

  “朕去朝两年,朝中诸事捡重要的禀奏,同时传天下诸上州刺史年底归朝述职。”皇帝看向杨师道,说道:“两年了,天下刺史调动不多,吏部将考核结果禀奏上来,适量的进行调整吧。”

  “喏!”杨师道立刻肃然拱手。

  “对了。”稍微停顿,李世民说道:“朕在定州的時候曾经下旨,太子御前听政,如今朕归朝……”

  群臣下意识的抬头。

  “一切照旧。”皇帝神色依旧平静淡然,他看向李承乾说道:“今日到此为止,诸卿归家团聚,太子明日两仪殿御前听政,政事堂有什么事情也在太极殿商议,让太子也听听政事堂究竟在商量些什么事情。”

  “喏!”群臣齐齐拱手。

  “好了,退朝吧!”皇帝直接摆手。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齐齐躬身。

  ……

  李承乾将皇帝送到了甘露门下,才返回东宫。

  皇帝两年没有回皇宫了,后宫的那些嫔妃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皇帝首要去看的,是宫中的几个皇子和公主。

  李承乾心里想的也是这样。

  离开长安一阵了,他也想自己的儿女了。

  苏淑站在承恩门下,对着李承乾福身道:“见过殿下。”

  李承乾有些诧异的看着苏淑,看了看承恩门后只有几名的侍女,然后有些诧异的看着苏淑问道:“爱妃怎么到这儿了,寒冬腊月的,走,去承恩殿!”

  “殿下离开长安毕竟有些日子了,臣妾自然要来迎接了。”苏淑起身,然后陪同李承乾一起进入承恩殿,同时说道:“不过殿下的一些习惯要改了,不能总是每次出去一趟,就带一个太子良媛回来。”

  李承乾微微一愣,然后低声看向苏淑说道:“崔氏已经将人送过来了?”

  “臣妾已经安置在了宜花殿。”苏淑从一旁的侍女手里接过热茶,递给李承乾,目光有些幽怨的看着他。

  李承乾一时间感到有些好笑,他伸手捏了捏苏淑的下颚,然后才低声说道:“此事怪不得孤的,父皇一声没吭,直接下的圣旨。”

  李承乾接过茶杯,然后侧身看向徐安说道:“传话各宫,孤今日就都不过去了,孤今夜要陪太子妃。”

  “喏!”徐安立刻拱手,然后快步的转身而去。

  李承乾拉着苏淑的手腕,走到了长榻上坐下,喝了一口热茶,然后才对着苏淑说道:“此番东行,虽然一切尽在掌握,但实际上,还是有些风险的。若是单说崔氏的事情,其实也简单,父皇在用孤来拉拢河北世家,同时父皇打算在年后,封象儿为皇太孙,封厥儿为恒山郡王。”

  “恒山郡王?”苏淑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又摇摇头,说道:“殿下还是先说风险的事情吧,殿下去定州面圣,怎么会有风险?”

  “好!”李承乾轻轻笑了。

  ……

  “什么,他有事不来?”李治难以置信的看着姬家福,问道:“本王回到长安,他这个晋王掾竟然拒绝来见本王?”

  “是!”

第322章 李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晋王府,书房。

  姬家福对着坐在短榻上李治拱手,说道:“臣派人去找李御史,但李御史根本没有见臣的人,只是派人传出话说,他有事不能来见殿下。”

  “有事?”李治紧握着拳头,愤怒过后,他逐渐的平静了下来:“李义府是什么人,本王还是很清楚的,本王回到长安,他只要还是晋王掾,他就会第一时间跑过来问安,所以,他不来不是因为他自己,而是因为……真的有事?”

  “殿下?”姬家福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治。

  李治摆摆手,思索着说道:“李义府说过,父皇调他回来,是御史台有事,现在又再说有事,所以很有可能是御史台真的有事?”

  姬家福沉默了下来,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治看了他一眼,轻轻摇头,姬家福做事情可以,和他来分析局面是不行的。

  可偏偏他现在晋王府的长史是李百药,而李百药之前又是太子的人。

  原本李治以为自己装乖巧能够获得李百药的信任,可偏偏李百药并不理会这些。

  只要李治稍微有行差踏错,李百药立刻就会出现规劝,虽然话并没有多难听,但听的多了,也真的是很烦。

首节 上一节 33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