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38节

  起码现在李承乾是真心这么想的,毕竟他现在才二十多岁,距离六十,还有三十多年。

  至于老了怎么想,就看朝臣和太子能不能“说服”他退位了。

  能“说服”,退位也好,毕竟他不是李隆基那种太刚愎自用的人。

  “天下艰难,儿臣难负其重,请父皇收回成命,以全天下拳拳之心。”李承乾再度叩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看着满殿跪着的群臣,目光落在李承乾的身上。

  他心中轻叹一声。

  他能看的出来,一开始,太子的确被他要退位的事情给震惊到了,接下来,他也准确的捕捉到了他给的信息,给出了回应,但这句话一出,就等于太子接受了他要退位的事情,也就是说,太子的心里还是有坐上这个皇位的想法。

  一时间,李世民的心底情绪无比的复杂。

  但从太子那句话说完开始,一切便已经开始走程序了。

  “朕心已定,太子便不必再说了。”李世民平静的摇摇头,目光看向坐着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群臣之中,唯一一个站着的他,他转过身,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有理,请陛下收回成命。”

  “朕躬艰难,于国事不利。”李世民再度摇头。

  群臣默然起来。

  终于,礼部尚书李道宗站了起来,对着皇帝拱手道:“陛下,普天之下,亿万黎庶,皆敬仰陛下仁德,陛下若是退位,等于他人失却父母,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群臣虽然跟着开口,但心底已经沉到了极致。

  因为话到了这里,皇帝的退位已成定局,他们的心底一片的茫然。

  皇帝退位太上皇,坐在皇位上的便成了太子,虽然这些年,他们已经习惯了太子代理皇帝处置朝政。

  但那是因为有皇帝在上面压着,所以他们才能安心理事,如今没有了皇帝在,太子……

  太子还会如以前一样吗?

  “不用劝了,朕心已定。”李世民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承乾,从贞观元年开始,你就是太子,到如今已二十年了。

  从十年起,你就开始监国理政。

  尤其是近五年以来,朕对外征战,身体养病,天下朝政都是你在处理。

  上下相谐,内外相应,朕以为你可以担负天下。”

  李承乾的呼吸稍微一停,随即再度叩首,坚定的说道:“父皇此言,实在折煞儿臣,父皇为君,儿臣为臣,儿臣所做所为,都是臣子本分。

  儿臣没有丝毫进窥之意。

  若儿臣所做有错,请父皇即刻罢免儿臣太子之位,免让儿臣失却忠孝之名。”

  李承乾一番斩钉截铁的话,在整个大殿之中不停的回荡。

  群臣神色肃然的同时,心里也不由得慨叹一声。

  这个味道,终于还是走上了程序。

  皇帝坐在御榻上,侧身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深深看了皇帝一眼,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拱手道:“殿下,自隋末以来,及至大唐开国,武德,贞观,陛下多年征战,身体早已不堪。

  近年来,收复辽东,东征高句丽,陛下病患爆发,身体偶尔好转,但多理朝政,便又有复发。

  惟有彻底卸下负担,陛下身体才能有所好转,乃至于益寿延年。

  臣请殿下以正忠孝,顺应天命,以社稷为计,万民为心,承接帝位,执掌天下。”

  李承乾稍微迟疑,但还是叩首道:“儿臣可以如同前事,以太子处置朝政,父皇可以内外休养,以养龙体,万不可有退位之念。”

  群臣听的出来,太子虽然依旧在拒绝,但实际上语气已经松软。

  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拱手开口道:“名不正则言不顺,殿下虽然处置朝政,但诸事小心翼翼,无有恢宏果断之象。

  天下事如今已有阻碍,长此以往,天下难免有事,今功位已定,天人亦应,臣请殿下以正号位,承继帝位,无让天下受苦。”

  “臣请殿下以正号位,承继帝位,无让天下受苦。”群臣齐齐叩首。

  李承乾稍微起身,面色痛苦的说道:“父皇,众卿之念,儿臣痛苦万分。”

  ……

  “众不可逆,便如此吧。”李世民松了口气,然后看向张阿难。

  张阿难面色凝重的拱手,然后走到皇帝身前,伸手去拿圣旨。

  就在这个时候,李承乾突然抬头,看向皇帝道:“父皇强行如此,儿臣无话可说,但儿臣浅薄,于天下所知太少,儿臣请父皇为天下计,在儿臣和群臣,遇难以处决之事时,前行指引,定决天下,请父皇答应,否则儿臣宁死,也不要这天下大位。”

  李世民深深的看了李承乾一眼,点头道:“好吧。”

  张阿难站在皇帝身前,身形一顿,抬头看向皇帝。

  皇帝眼神深深一叹,随即轻轻点头。

  张阿难躬身,随即在拿起圣旨的同时,快速的将圣旨塞进袖子里,然后又拿出一封新的圣旨,转身面对群臣。

  转过身,张阿难走下丹陛,快步走到了长孙无忌的身前,将手里的圣旨递给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接过圣旨,一时间只感觉沉甸甸的。

  他微微闭上眼睛,然后睁开,神色已经无比肃然起来。

  长孙无忌迈步走到群臣左上,这才张开圣旨道:“惟贞观二十二年戊申,六月乙丑,朔初一庚子日,皇帝若曰:

  於戏!

  乾道统天,文明于是驭历。

  大宝曰位,宸极所以居尊。

  在昔勋华,不昌厥绪,揖逊之礼,旁求历试。

  三代以降,天下为家,继体承基,裔嗣相袭。

  故能孝飨宗庙,卜世长远,贻庆后昆,克隆鼎祚。

  朕膺期受命,握图阐极,然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忧勤庶政,二十二载于兹。

  今英华已竭,耄期倦勤,久怀物表,释累遗尘,有同脱屣,深求闲逸,用保休和。

  皇太子李承乾,久叶祥符,夙彰奇表,天纵神武,智韫机深,能居中作相,任隆列辟,百揆时总,三阶以平。

  地属元良,实维固本,万邦咸正,兆庶乐推,华夏载伫,讴颂知归。

  今传皇帝位于承乾,所司备礼,以时册授.

  公卿百官,四方岳牧及长吏,下至士民,宜悉祗奉,以称朕意……”

第407章 朕

  “夫政惟通变,礼贵从宜;利在因民,义存适要,条章法度,不便于时者,随事改易。

  勿有疑滞。

  昔汉祖拨乱,身定大功,群臣推奉,光宅帝位,而事父资敬,五日一朝,备礼尊崇。

  号称太上……”

  群臣沉沉的叩首,心里轻叹一声,从这一刻起,皇帝就是太上皇了,太子就是皇帝了。

  “……朕方游心恬淡,安神元默,无为拱揖,宪章往古,称谓之仪,一准汉代。

  庶宗社之固,申锡无疆。

  望天禄之期,永安勿替。

  另,诸王各加封一百户,公主加五十户。

  晋梁国公房玄龄为司徒,晋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司空,以郑国公魏征为太师,以申国公高士廉为太傅,以卫国公李靖为太保。

  以宋国公萧瑀为太子太师,韩王李元嘉为太子少师,纪王李慎太子少傅。

  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加散官一阶,三品以下赐爵一级。贞观以来入军年五十者,并放出军。

  天下百姓年五十者,皆免课役。

  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长孙无忌宣完圣旨,目光平静的看向李承乾。

  “儿臣领旨。”李承乾面色诚挚的叩首,说道:“父皇万寿无疆,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齐齐叩拜道:“太上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轻叹一声,点头道:“平身吧。”

  “喏!”李承乾,还有群臣这才缓缓起身。

  每个人都神色感慨,天可汗,皇帝李世民,终于在今天要彻底的翻过去来。

  “礼部,太常寺,光禄寺,择期举办登基大典。”稍微停顿,李世民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从即刻起,皇帝居两仪殿处置政事,礼部,宗正寺,少府监,造册刻印,以备登基之用。

  期间国政,以皇帝太子印为正印,诏谕天下。

  从即日起,朕搬回甘露殿,皇帝和太子妃搬至立政殿,献春门以东皆为皇帝后宫。

  等皇帝登基之后,朕至北苑,翠微宫和温泉宫休养。”李世民平静的看向李承乾。

首节 上一节 438/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