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74节

  山势起伏,风景壮观。

  不知不觉中,一行人已经过了华山,潼关,出函谷关。

  来到了河南地界。

  ……

  冬日的山壁之上,一名身材瘦削的几乎是皮包骨的老年人,手里拿着凿子,对着眼前的山壁,一下下的用力敲击着。

  一座佛像的身影逐渐的出现在山壁之间。

  四周和他同样模样的还有十几人。

  这些人,全部都只穿一件短裤,露出干瘦的身体,在寒冬腊月里手凿佛像。

  李承乾看了外面一眼,然后看向李世民说道:“朝中每月提供给三门寺的银饷和工匠都是有限的,这个月更是因为要封禅,所有工事全部停了下来,外面的那些人,都是佛门的虔诚信徒,愿意为佛祖牺牲一切的人。”

  “佛门啊!”李世民轻叹一声,然后看向李承乾:“承乾,你是如何看待佛门的?”

  “佛门可用!”李承乾点头,道:“道门虽然于世间所用不多,但一旦有事,除非生死大事,基本都是遁于山野之间的,而佛门则不同,佛门一旦遇到生死大事,根本无用,反而是在平常这种事情中,朝廷不方便做的事情,佛门却可动用信徒,让信服奉献。”

  山壁之上的那些工匠,全部都是佛门信徒。

  开创三门寺,佛门给他们的只有一把凿子和平日的三餐和睡眠之地,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但这些人,依旧愿意豁出性命去精雕细琢这些东西。

  这便是佛门的力量。

  “你要小心。”李世民摇摇头,说道:“佛门的力量一旦被他人所用,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这股力量你要自己掌握。”

  “儿臣明白,佛门中也有天子之说,说不得就真的会有人做什么。”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佛门的大慈恩寺,明年三月就会在西城敦义坊竣工,到时候,那里便是玄奘法师的根基地,正好和中原禅宗相抗衡。”

  大慈恩寺,在前一世的时候,是李治建的,建在了晋昌坊的无漏寺遗址上,但李承乾,却从一开始就将夺了那个地方,改建成了太乙青华观。

  如今玄奘重归,佛门请求建大慈恩寺,为玄奘译经之地,李承乾便在西城长安县敦义坊选了一块地。

  很恰好的,晋昌坊和敦义坊的中央,就是朱雀大街。

  以朱雀大街为中轴,大慈恩寺和太乙青华观一左一右,相互并立。

  “地方选的不错。”李世民笑笑,说道:“朕明年也好去上柱香!”

  “是!”李承乾轻轻躬身。

  起身,他的目光忍不住的看向了殿外。

  山壁之上,穷苦干瘦的工匠已经在一心一意的雕刻着佛像,甚至都没有察觉到皇帝一行人的到来。

  李承乾心中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

  有的人啊!

  ……

  御乘过陕州,走崤函古道,进入河洛平原。

  过洛河,至洛阳南城。

  定鼎门外,房玄龄,萧瑀,高士廉,率领一众文武在门后恭候。

  其中有一人,就在高士廉的身后。

  一身紫色官袍,头戴三梁冠,神色谨慎,但又眼神憧憬的望着远处不停的在接近的御驾。

  四周的诸方刺史,目光都不由得落在了这人的身上。

  关注在他身上的目光,甚至丝毫不比房玄龄,萧瑀和高士廉这些人。

  洛州长史萧钧甚至都落后他一步。

  这个人,赫然正是当朝国丈,皇后的父亲,杭州刺史,武功县公苏亶。

  苏亶这些年从秘书丞,到台州刺史,一直到杭州刺史,如今更是成了国丈,很多年没有回京了。

  但是他一回来,立刻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甚至房玄龄都亲自招待,聊谈了一个时辰。

  苏亶不仅是苏勖的亲弟弟,其父苏夔是前隋的鸿胪寺卿,其祖苏威更是前隋宰相、尚书左仆射。

  苏威自是不凡,但苏夔也不差。

  前两代高昌国王,也就是麴文泰之父麴伯雅和前隋华容公主宇文玉波的婚事便是苏夔主持的。

  宇文玉波是北周宇文氏一脉,入隋后,被赐封华容公主,入唐后被赐封为常乐公主,并被赐姓李,入宗籍。

  可惜已经亡故。

  苏夔的母亲是北周的新兴公主,是宇文护的女儿,和这位常乐公主是表兄妹。

  麴文泰的两个儿子麹智盛如今是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太上皇伐高句丽的时候,麹智盛还拼死效力;另外一个儿子麴智湛为右武卫中郎将、天山县公。

  苏亶回到长安,什么都没做,便已经隐隐引起了诸番动荡。

  皇帝的国丈,皇后的父亲。

  大唐开国至今,还没有一个活着的皇后父亲。

  但是看看窦家,看看长孙家,看看高士廉,就都知道,这位的仕途绝对不止于此。

  甚至会撼动长孙无忌的位置。

  御驾终于在前方停下,皇帝和皇后,扶着太上皇,站在了御乘之外,定鼎门下。

  群臣齐齐拱手道:“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臣等参见圣人,圣人福禄绵延;臣等参见皇后,皇后慈宁万安。”

  “平身!”

  ……

  紫微宫,巍峨屹立在洛阳西北,洛河之畔,俯瞰整个洛阳城。

  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宫,象而为之。

  房玄龄提前一步抵达洛阳,将一切妥善安置。

  太上皇居徽猷殿,皇帝和皇后居庄敬殿。

  贞观殿为大朝之所,皇帝嫔妃居住在贞观殿两侧,太上皇嫔妃居住在徽猷殿四周的宫殿之中。

  徽猷殿中,李承乾跽坐在李世民的床榻之侧。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的说道:“乾元殿是真的该修了。”

  李承乾点头道:“父皇说的是,大唐万国来朝,四夷宾服,加上这两年天下丰收,也就是儿臣今年登基,另外还要准备和吐谷浑的战事,不然明年便可以开始重修紫微宫。”

  李承乾并不反对重修紫微宫。

  在前一世,李治在登基之后,没过多久,便开始重修紫微宫,甚至几乎每年夏秋都要东巡洛阳,来紫微宫。

  这里面一方面有就食缓解长安粮食压力的必要,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崤函以东,天下逐渐富庶,需要加上管制。

  大唐也逐渐的由一京四都制,过渡到了两京制。

  “等到明年大战结束,大明宫修缮完毕之后,儿臣便开始让人动工修建紫微宫。”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不过在此之前,可以让阎卿开始规划,同时将消息放出去,洛阳的民心,应该会归安许多。”

  “小心朝中官员反对。”李世民轻叹一声,他在十年前就准备要修紫微宫了,但是被朝臣反对的很厉害。

  “父皇放心,儿臣心中有数。”李承乾点点头。

  “好了,叫人吧。”李世民靠坐在软榻上,目光看向殿外,说道:“传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

  张阿难躬身,然后走到殿外,开口道:“传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觐见。”

  李承乾神色肃然起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后背也微微的紧了起来。

  很快,苏亶神色肃穆的步入殿中,然后对着李世民和李承乾拱手道:“臣武功县公,杭州刺史苏亶,参见圣人,参见陛下!”

  “爱卿平身,你我有多年未见了吧?”李世民微微点头,看向苏亶。

  苏亶躬身,说道:“臣在外任职多年,少有回朝,甚是思念陛下,然陛下待臣甚厚,所以臣躬身地方,知地方疾苦,明百姓……”

  ……

  修善坊,使馆后院。

  石亭之中,禄东赞坐在石凳上,看着对面的噶尔·钦陵,说道:“今日见那苏亶,也不像是普通人物啊!”

  “是个做事的。”噶尔·钦陵微微躬身,说道:“那苏亶原本就是从五品上的秘书丞,皇帝身边的近臣,后来女儿被先太后,选为太子妃,这才一步而升台州刺史多年,其人文采非凡,这些年治理地方又多有政绩,百姓安乐,升为杭州刺史。”

  “不简单啊,一句百姓安乐,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禄东赞轻轻摇摇头,然后笑笑,说道:“这人一回朝,恐怕那位赵国公,立刻就会感到威胁。”

  “同样是关中门阀的一员,分权分势都是必然。”噶尔·钦陵点头,说道:“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还是要看西北一战,阿爹,赞普大概什么时候会动兵,如果皇帝放我们回去,赞普动兵就没有借口了?”

  “不动则已,动如雷霆,赞普行军不需你我担心。”禄东赞轻轻笑笑,低声道:“至于借口,你放心,借口不缺。”

  “是!”噶尔·钦陵低头,现在已经十二月了。

  “你猜太上皇的身体怎么样了?”禄东赞抬头。

  “不知道,这次从长安到洛阳,太上皇只露了一面。”噶尔·钦陵皱了皱眉头。

  “回到长安之后,太上皇在徽猷殿召见大臣和外使,而不是在贞观殿,这就有意思了。”禄东赞轻轻冷笑。

  “阿爹,你的意思?”噶尔·钦陵似乎听明白了什么。

首节 上一节 47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