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484节

  她不敢相信,松赞竟然真的动兵了。

  这里面的细节,文成公主知道李承乾藏了很多,但是松赞动兵,是最不可原谅的。

  他一动兵,他所有的野心全部都暴露了出来。

  “虽然他现在动兵了,但是我们不会多做什么的。”李承乾抬头看向文成公主,轻声说道:“皇妹,你放心,只要他不攻击大唐边境城池和百姓,朕可以当成是一切都没有发生,但是他一旦动了,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鄯州,松州,各个方面都会保持守势,这是在给松赞机会,同样这也是一个陷阱。

  “臣妹……臣妹能够做些什么?”文成公主抬头看向李承乾,神色恳求。

  “虽然说,现在去信边境可能来不及了,但还是请皇妹写封信,劝松赞收兵,搏一搏这万一之机。”李承乾轻轻苦笑,说道:“大战凶险,便是朕也不知道一战之下,究竟谁胜谁败。”

  “臣妹领旨,臣妹现在就去。”文成公主福身,然后快步的转身而去。

  ……

  李义府从帷帐之后走了出来,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

  “等到皇妹将信送出之后,将消息在长安城稍微传一传,总是要让长安百姓和内外使臣知晓一点真相的。”李承乾轻声叹息。

  “喏!”李义府拱手,说道:“陛下,公主可能体会不到陛下的苦心。”

  “慢慢来吧。”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这一战一旦开始,吐蕃和大唐就会彻底翻脸,文成也回不去了……不过这样也好,我大唐的青年俊才,可是一点也不比吐蕃少的。”

  “是!”李义府躬身。

  李承乾的目的其实很清楚。

  现在这个时候,即便是去信边境也来不及了,没人知道松赞现在在什么地方,也没人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动兵,所以这注定是徒劳无功的。

  但是一旦开战,文成公主的这封信,就会彻底钉死松赞的不义。

  之后,大唐以正军征伐吐蕃,就是名正言顺的事了。

  同时,这也注定了文成公主和吐蕃的彻底翻脸,然后就是和离,改嫁。

  李承乾的目的,就是让文成公主改嫁。

  在前世,松赞死后,她一个人孤苦无依的留在了吐蕃。

  之后,大唐和吐蕃彻底翻脸。

  她在吐蕃的待遇也急剧下降,最后甚至病死吐蕃。

  一生的艰难,是任何人都难以想象的。

  然而即便是如此,她还是做了许多有利于大唐,有利于后世的事情。

  她这样的好人,不应该那么悲惨的过一生。

  她应该有自己的美好未来。

  ……

  李承乾收回心神,转头问道:“虢国公那边怎么样了?”

  “已经开始准备了,三日之内,五千大军开拔,五日之内,剩下的一万大军也会离开长安。”李义府拱手。

  “这一战,就看老将军们如何统帅指挥了,裴行俭和席君买也早就到了前线。”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你说,现在朕是不是应该再派个人去看着。”

  “陛下,臣愿意去。”李义府立刻拱手。

  “你就算了,你去不捣乱就是好的。”李承乾看了李义府一眼,笑着摇摇头。

  他的脑海中闪过了苏良嗣,戴至德,张文瓘……

  最后,李承乾轻声说道:“传话下去,让刘仁轨准备,五日之后,让他跟随大军前往兰州。”

  “喏!”李义府神色凛然。

  李承乾的目光看向眼前的沙盘上的黑线,轻声道:“松赞,你现在究竟在哪儿呢?”

第445章 皇帝天生的权术本能

  漆黑的夜空之下,无数骑兵手举火把,从玛积雪山山道而下。

  整整三万骑兵。

  在雪山的映照下,如同洪流一般。

  一道身穿黑色战甲,头戴铁面,骑马在狮象大纛之下的笔挺身影,随着大军而下。

  山道尽头,大非川。

  大纛轻轻挥动。

  一股上万骑兵直接朝着鄯州的方向直扑而去。

  一股上万骑兵西行,前往吐谷浑国都伏俟城。

  一股五千骑兵东行,朝着黄河河道的方向而去。

  沿黄河河道,可下河州。

  这一路虽然崎岖难行,但若是有成,攻陷河州,洮州,便可直接威胁兰州西南,甚至切断兰州和长安的联系。

  狮象大纛之下,黑色身影目光冰冷的抬起。

  直接看向来长安方向。

  ……

  长安,两仪殿。

  烛火明亮。

  杨务廉步入殿中,对着御榻之上的李承乾拱手道:“启奏陛下,一万弩弓,六万弩箭,这个月最后一批刚刚已经全部送走了。”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抬头道:“西北各州刺史已经相继返回,防备吐蕃,调运粮草,兵员和军械……爱卿,你说这一战,大唐能赢吗?”

  “陛下!”杨务廉拱手,说道:“臣不懂什么军战之事,但臣知道,二十年来,大唐无一战落败,百战百胜,天下敬服,这一战也是一样,必将破敌大胜,为陛下荣耀,为大唐荣耀。”

  “好了!”李承乾笑着起身,然后摆摆手道:“告诉各坊工匠,这些日子忙碌一些,一旦大战落定,朕给他们放一个月的假。”

  “谢陛下!”

  “另外,从今日起,每人薪俸以三倍计。”李承乾直接摆手。

  “陛下英明。”杨务廉感激的拱手。

  李承乾看向内外诸卿,说道:“诸卿也多辛苦一些,轮番值班,时刻关注西北情况,这些日子,每人薪俸都以三倍计。”

  “多谢陛下!”群臣齐齐笑着拱手。

  李承乾起身,说道:“好了,该忙的忙,该歇的歇,朕也得去了。”

  “恭送陛下!”群臣全部躬身。

  李承乾笑着朝偏殿走去,刚走到偏殿门口,李承乾停下脚步,侧身道:“告诉刘仁轨,他到了军前之后,盯着点军械调动。”

  “喏!”窦德玄站出拱手。

  李承乾点点头,然后走出两仪殿。

  殿外,天空黑暗,空气清冷。

  四周的屋檐下,大红灯笼高挂,金漆写就的福字被烛光照到了地上。

  有的甚至照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轻轻笑笑,然后走下金阶,坐到御辇上,朝着立政殿而去。

  献春门上,李承乾不由得看向了甘露殿的方向。

  这一战,是他和松赞的战争。

  他没有想到这一战会来的这么早。

  李治和吐蕃的战事,最后以一场大非川之败,奠定了未来一个甲子的劣势,但那是在李治登基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在那二十年里,李治灭高句丽,灭西突厥,老将和堪战的士卒损伤殆尽,后续补充又严重不足。

  再加上对高原反应估计严重不足,最后导致一战而败。

  但如今一切不同。

  曾经主持灭吐谷浑的李靖,还有当年那一战的不少老将和锐士还在,他们对高原反应有着充分的了解。

  这一战,李承乾有把握获胜。

  但是战争从来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战场会延续到哪一步,以什么方式收场,都是需要小心思索的。

  历史上,那些先胜后败的事例从不少见。

  ……

  献春门从头顶慢慢的移动到李承乾的身后,前方立政殿清晰可见。

  西殿已经彻底陷入黑暗。

  苏旖经常会帮助苏淑带孩子,所以经常她也会住在立政殿中。

  李承乾步入东殿,苏淑坐在短榻前读书,看到李承乾进门,她立刻起身道:“陛下!”

  “皇后!”李承乾微微抬手,然后张开双臂,任由苏淑和侍女帮他脱下外套,然后才走到短榻上坐下。

首节 上一节 484/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