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15节

  “喏!”武媚娘轻轻福身,她知道,太上皇是想好好养生延命,然后尽可能的多支撑一段时间,好镇压朝中的人心变化。

  ……

  两仪殿中,鹤烟袅袅。

  殿中气氛肃穆,两侧金吾持槊肃立。

  司徒房玄龄。

  尚书左仆射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李勣。

  中书令褚遂良,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马周。

  侍中于志宁,黄门侍郎、参知政事来济。

  西北道行军大总管、参知政事李靖。

  弘文馆大学士,同中书三品张玄素。

  九位宰相,分列左侧上首。

  其他六部尚书,九寺寺卿,还有诸卫将军中郎将,御史大夫,监察御史,各持笏站立在班列当中。

  李承乾坐在丹陛上,目光平静的看着眼前整整数十位的朝中重臣,开口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长孙无忌站出,对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吐蕃国使已经派人将契约送回吐蕃,然后吐蕃会将五万两黄金派人送到长安来,不过吐蕃使者提出请见文成公主殿下!”

  “他们还是不死心,竟然意图用黄金的事情来要挟朕!”李承乾眼神冷笑,直接摆手道:“告诉他,一件事是一件事,吐蕃有半年的时间,如果送到长安的黄金少一两,朕就发兵,将苏毗从吐蕃手下挖下来。”

  “是!”长孙无忌沉沉拱手。

  李承乾眼神幽冷,转身问道:“公主现在每日做什么?”

  “回陛下!”右千牛卫中郎将丘神勣站了出来,面无表情的拱手道:“公主如今时常在家中读书,偶尔累了,才会出门去走走。”

  “都去什么地方?”

  “东城,西城都有,太乙青华观和大慈恩寺也去,不过去的最多的是曲江池。”丘神勣微微拱手。

  “能被人利用的机会太多了。”李承乾微微闭眼,然后看向李靖道:“卫国公,早日启程回西昌州吧,你回去了,他们就安分了。”

  “臣领旨!”李靖站出拱手。

  “至于公主,朕总不能将她囚禁在家中吧。”李承乾抬头,看向一侧的窦知节说道:“传鸿胪寺少卿阎玄邃,中书舍人刘仁轨,左千牛卫郎将韦待价朝后见驾!”

  “喏!”窦知节轻轻躬身。

  韦待价的夫人是江夏郡王的长女,韦待价东行之后,正好可以让韦待价的夫人,多去和文成公主聚聚,同时将她拘束再府里。

  “好了。”李承乾神色郑重起来,看向群臣道:“大唐五年不对吐蕃做任何动作,而朕又不让公主回去,恐怕松赞临死之前,会在逻些大动屠刀的。

  不过这些我们不管,只要拿到那五万两黄金,便开始整修河道,通畅道路。

  最重要的,是丝绸之路附近的剿匪和今年天下秋收之事……”

  五万两黄金,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

  朝会之后,李承乾站在巨大的东岛沙盘前。

  身后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肃然拱手。

  “此番去新罗,要路过百济。”李承乾的目光落在百济之上,平静的说道:“记得顺带在无意之间,将大唐和吐蕃的战事说上一句,尤其是大唐一战杀伤吐蕃十万大军,吐蕃赞普仅以身免,还有之后他们赔偿大唐五万两黄金的事情,都说一说。”

  “无意”,“说一说”。

  皇帝的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阎玄邃,刘仁轨和韦待价却都明白,皇帝是要他们将这些事情,在新罗和百济大肆的宣扬开来。

  甚至可能还要将消息,传到高句丽。

  大唐一战而败吐蕃十万大军。

  吐蕃赞普仅以身免。

  最关键是,吐蕃赔偿了大唐五万两黄金。

  这不仅意味着大唐的对外征战重心将全面的转向高句丽,同时也意味着,大唐将没有任何后顾,甚至将会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投入对高句丽的战事中。

  李承乾转身看向三人,神色严肃起来。

  他刚要开口,就看到徐安一脸急切的出现在东偏殿的殿门出。

  徐安虽然是内侍少监,但他多数时候,负责的是李承乾后宫的伺候。

  前朝的事务,是由出身窦氏的窦知节在管。

  李承乾在前朝的时候,徐安一般会跟在苏淑身侧。

  除非有大事,一般他是不来前朝的。

  “什么事?”李承乾皱着眉头,侧身看向徐安。

  徐安立刻快步步入殿中,走到李承乾身前,面色凝重的躬身道:“陛下,太上皇刚才下旨,让道门和佛门同时进献益寿延年丹。”

第472章 药炼好了,朕先看

  “佛门,炼丹?”李承乾目光疑惑的看向徐安,问道:“道门炼丹这是常有之事,佛门哪里懂得什么炼丹?”

  “陛下,是那位那逻迩娑婆寐法师,他也是佛门的僧侣。”徐安有些无奈的拱手。

  “那逻迩娑婆寐,他不是天竺的术士吗,他怎么成佛门中人了?”李承乾眉头皱了起来,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逻迩娑婆寐虽然是天竺出身,也通一些佛门经典,但他终究不是佛门僧侣。

  “他是!”徐安低头,说道:“他说他早年曾经曾经入过佛门,后来一直流浪而已,他还给出了准确的佛寺名字,地方,还有哪里的人,玄奘法师当着太上皇的面问了许多,最后认可了他佛门僧侣的身份。”

  “等等,你说是佛门道门同时炼益寿延年丹?”李承乾抬头,说道:“不会是佛门想要做些什么吧?”

  徐安低头默认了下来。

  李承乾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他登基以来,一直都没有抽出手来去处理佛门和道门之间的事情。

  实际上佛门和道门也没有什么事情,彼此虽然也有斗争,但斗争的烈度很低。

  李承乾完全放任不管都行。

  但,现在佛门竟然要为太上皇炼丹。

  他们的心思连徐安都能看的出来。

  “看样子,是朕前两年建大慈恩寺,给了他们过多的想法了啊!”李承乾抬头,微微冷笑。

  徐安低头不敢说话。

  一侧的阎玄邃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要不强行停下吧,丹药之事从来不是什么好事。”

  皇帝炼丹,求长安不老。

  这在历史上很常见,但没有多少有好下场。

  秦始皇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耗费天下无数人力物力,乃至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秦最终二世而亡。

  这话一般人不敢说。

  阎玄邃是晋阳公主驸马,所以这些话,他有资格说。

  ……

  李承乾摆摆手道:“那也分是什么人炼的什么丹,孙真人炼的丹药就没有任何问题,而父皇要的,也不过是疗养身体,益寿延年而已,不是什么大事。”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让尚药局派人全程监督其所用药材,所用丹方,但凡尚药局的人说不妥,那么立刻停药,宫中不许支持,之后若是有成,让尚食局的人,严格按规矩验毒。”

  皇帝入口的东西,表面上看上去是由人提前试吃,但实际上如果严格按照规矩来讲,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另外,此事通知赵国公一声,让他也盯着点。”李承乾微微抬头。

  徐安立刻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李承乾前一世在贞观十九年就死了,他对于贞观十九年之后的事情,多数来自于李乾脑海中对于后世历史史料的记忆。

  他的父皇李世民的确和天竺术士所服用的丹药有过联系。

  但史书记载纷纷,有的人说,李世民在服用丹药的最后,突然停了,所以根本没有服药,但也有人说他在服药之后身体恶化……

  “丹药练成之后,朕和赵国公先过目,若是觉得不妥,朕和赵国公会一起前往请求太上皇不要服用的。”李承乾看向阎玄邃,突然轻松了下来,说道:“若是朕和赵国公一起不愿意太上皇服用的东西,太上皇是吃不进嘴里的。”

  丹药之事,虽然多有积弊,但是道门炼丹也多有救人之事。

  草木丹药就不说了,多是救人之用,而金石丹药即便是有剧毒,但只要用量极少,有的时候反而有救人之用。

  这些话别说是葛洪一类的前贤,便是孙思邈,也是赞同的。

  甚至他还说,某些金石丹药“防危救急”的疗效十分显著。

  更别说,他自己就有一味太一神精丹。

  是由丹砂、曾青、雌黄、雄黄、磁石、金牙合炼而成。

  并谓“古之仙者,以此救俗,特为至秘”,治病效果非常神验。

  他都如此了,时人更是推崇。

  这便是如今的风气。

首节 上一节 515/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