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27节
“皇帝要是有事,就自己忙去吧?”李世民对着李承乾轻轻抬头。
“儿子没有其他的事情,诸事舅舅和房相都能够处置妥当。”李承乾平静的摇摇头,说道:“儿子还是在这里多陪陪父皇吧。”
“也好。”李世民笑笑,目光看向殿外,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喏!”尹文操和玄奘,还有张宝藏,三个人齐齐拱手。
等到三人下去,李世民这才看向李承乾,问道:“刚才说到了吏部侍郎,你打算将吏部侍郎交给你舅舅去任命,你不会那么老实的,说说吧,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稍微苦笑,低头道:“知道什么都瞒不了父皇。”
李世民微微抬头。
李承乾这才说道:“吏部侍郎是朝中最紧要的位置之一,便是舅舅,也不能够轻易忽视。
他如果要找人安排,那么必然是他最能够信任的人才,而且想要说服儿子,就更不容易。
所以,这个人现在他所任的位置,也是极其重要的,儿子要的就是这个位置。”
李世民恍然了过来。
退而求其次,但也差不到哪里去。
“那么若是你,这一个空缺出来的位置,你会用谁来替代?”李世民盯着李承乾,问道:“李义府,戴至德,李义琰,总不能是刘仁轨吧,他现在已经到了扬州?”
“他们这些人,才能的确足够了,但在这个位置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儿子还不想动他们。”李承乾摇摇头,道:“而且想要让舅舅也认可,这个人便不能差了。”
“谁?”
“父皇可还记得,前太子通事舍人,洛阳县令刘应道吗?”李承乾轻轻抬头。
“故吏部尚书、幽州都督、乐平县男刘林甫的儿子,不过刘应道的夫人是闻喜县主吧。”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说道:“这个人选,你舅舅怕是不会同意的。”
闻喜县主李婉顺,隐太子李建成和隐太子妃郑观音之女。
“父皇弄错了。”李承乾笑笑,说道:“儿臣要调的,是礼部郎中刘祥道,刘祥道在父皇嵩山封禅时便多有建言,于诸礼完善有大功,这个人,舅舅是不会拒绝的。”
上一次天下封禅,还是在后汉时期,前隋杨坚的时候,也不过是东巡祭祀泰山而已,并没有封禅。
诸般礼仪欠缺很重。
所以去年封禅的时候,礼部,还有太常寺,鸿胪寺,忙碌了很长一段时间。
刘祥道这里面做了很多的事情,极大的完善了整个封禅的过程。
所以,以他的这个功劳,长孙无忌怎么都不可能拒绝。
“你将来也是会用刘祥道来做吏部尚书的吧。”李世民直接越过吏部侍郎,盯上了吏部尚书。
“他还差的很远,地方履历不足,能做一两任地方刺史,再说吏部尚书的事情吧。”李世民轻轻点头,说道:“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这句话,是历来君王执政的典范,能行于此,天下必不大乱。”
“是!”李承乾点点头。
“怪不得你不希望柳奭任吏部侍郎,他在地方所任缺失的厉害。”李世民抬头,道:“所以才会被手下的一个吏部郎中所欺。”
“是这样的。”
“所行有道,你这个太子朕还是没有选错的。”李世民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儿子所行,都是在效仿父皇。”李承乾轻轻躬身。
“哈哈哈……”李世民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片刻之后,他才收敛笑容,说道:“午膳你就在朕这里用罢,午后一起去北苑走走,这一趟去洛阳几个月,回来就秋后了。”
“是!”李承乾恭顺的点头。
……
午后,等到阳光终于温和了一些,李承乾这才陪同李世民一起坐着御辇朝北苑而去。
玄武门上,薛仁贵手持长戟肃立。
两侧城墙之上,还有门上门下无数的禁卫将士,全部垂首躬身。
李世民看向薛仁贵,嘴里却在对着李承乾说道:“薛卿是勇猛的战将,将来你记得要将他用在战场上。”
“儿子明白。”李承乾认真的点点头。
薛仁贵的事情,不用其他人交代,李承乾也会好好用的。
毕竟在老一辈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老去之后,真正适合在战场厮杀的,只有薛仁贵。
其他人,不管是苏定方,裴行俭,还是王方翼,其实都差一些。
他们都更加的倾向于智将。
薛仁贵,只要不让他做一方主帅,他做的比谁都好。
不知不觉中,御辇已经出了玄武门,进入了西内苑。
远处,可以看见一亩亩交错纵横的麦田出现在视线远方。
微风拂过,一阵清香已经掠过鼻尖。
李世民坐在御榻上,满意的吸了口气,然后才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皇帝,禁卫诸田,一直是你在掌管吧?”
“是!”李承乾点头,说道:“这些年,司农寺对于农田改良有什么想法,第一时间就会用在禁军诸田中,虽然偶尔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都是好的,这些年禁军诸田所存的粮食之多,已经足够长安百姓食用一月。”
李世民惊讶的看着李承乾,点头道:“不错。”
“北苑诸将士家室富足,加上宫中赏赐,也都安定满足。”李承乾轻轻笑笑。
“嗯!”李世民点点头,说道:“记得多从禁军中,往十六卫调人。”
“是!”李承乾神色郑重。
将最忠心于皇帝的北门将士,调入十六卫任中下层的军官,是皇帝控制十六卫最直接的手段。
第482章 恭送父皇
水渠幽幽,轮车转动。
坐在御辇上,李世民目光看向北苑西北角落的偏僻小院,低声问道:“禄东赞的两个女儿,现在怎样了?”
“还在武德殿住着。”李承乾轻轻低头,平静的说道:“等到吐蕃将黄金送到长安之后,儿子就会处死她们。”
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已死的消息,那两名吐蕃女子并不清楚。
一旦让她们知道禄东赞和噶尔·钦陵已死,她们立刻就会成为李承乾身边的隐患。
对于隐患的处置,李承乾向来谨慎。
他不会给别人留一点机会的。
“其实也不用杀了她们,还有禄东赞的其他三个儿子,其实都是可以用的。”李世民摇摇头,说道:“禄东赞不会有人再见他的,至于噶尔·钦陵,你不是说他去了高句丽吗,让他在那里永远待着就是了。”
“父皇还是觉得灭吐蕃有风险?”李承乾一眼就看出了李世民担忧所在。
李世民点点头,说道:“吐蕃毕竟在高原之上,而大唐的将士,真正能持续在高原上作战的人很少。
一旦开战,只需要一次大败,大唐就会在十年内失去再次杀入高原的机会。”
李承乾点点头,这一点上他是相信李世民的。
李承乾平静的笑笑,说道:“父皇,儿子其实没打算真的只用大唐的将士,等到高句丽平定之后,儿臣会用心经营吐谷浑。”
“哦?”
“吐谷浑王国依旧会存在,但王国的军权不能再掌握他们自己的手里了。”李承乾神色肃然,说道:“儿子会将他们补入左右骁卫当中,一方面平衡左右骁卫当中的突厥人,一方面成为真正灭绝吐蕃的主力。”
“他们能用吗?”李世民有些诧异,吐谷浑人不管是在大唐还是在吐蕃人眼里,都是脆弱的绵羊。
之前不管是大唐灭吐谷浑,还是后来松赞杀入吐谷浑,逼他们进攻大唐,都是一样的看法。
“他们是吐谷浑人,自然不堪一用,不堪一击,但是他们成了大唐的军卒,甚至以后有机会立战功成为唐人,那么儿臣有足够的把握,让他们成为最凶狠的豺狼。”李承乾眼神冷冽。
吐谷浑人,起码他们的身体素质是合格的。
他们的问题根本在于他们的文化底蕴太差,没有足够的凝聚力。
一旦将他们凝聚起来,他们会变得异常凶狠的。
在前世,吐蕃人就做到了。
还有后面的西夏人。
“将吐谷浑人改编之后,西南上高原拿下苏毗和羊同,同化苏毗和羊同的骑兵,那么大唐便能够以一份军力,撬动四份军力,这样即便是偶有大败,也能够很快重整旗鼓。”李承乾目光轻轻抬起,看向吐蕃方向:“最后一步步吞灭吐蕃。”
“之后呢?”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下意识的问道。
“当然是吞灭吐蕃。”李承乾想了想,还是说道:“吐蕃虽然是松赞一族在统治,其下又有各个部族鼎力协助,但是他们也有一个最根本的隐患没有解决。”
“什么隐患?”
“奴隶。”李承乾不再犹豫,直接说道:“吐蕃的奴隶比例太多了,甚至比平民还要更多,只要能够煽动这些奴隶,那么他们就会背叛吐蕃,成为吐蕃王朝的埋葬者。”
“牧野之战。”李世民轻轻点头,喃喃的说道:“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剩下的便是治理吐蕃,安定西突厥。”李承乾微微低头,说道:“若是到了那个时候,儿臣还活着的话,那么儿臣会想办法沟通天竺,然后打通天竺的陆海通道,掠夺天竺的财富,但也只有如此了。”
“天竺太远了。”李世民轻轻点头。
“是啊!”李承乾跟着感慨一声,路途遥远将会成为李承乾更进一步的最大阻碍。
他可以灭掉高句丽,灭掉新罗和百济,甚至灭掉倭国,但是对于天竺,他是无能为力的。
甚至实际上对于倭国,百济和新罗,在掠夺尽他们的财富之后,很可能也是一个逐渐退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