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29节
“那父皇先休息会,一会记得用晚膳。”李承乾轻轻拱手,然后转身走出了内殿殿。
甘露殿中,张宝藏,尹文操和玄奘站在殿中,对着李承乾行礼道:“陛下!”
“劳烦诸位,照顾好父皇。”李承乾微微颔首。
“臣等领命。”三人齐齐拱手,看到李承乾朝殿外走去,三人同时行礼道:“恭送陛下。”
李承乾大踏步的走出了殿中。
武媚娘半蹲在床榻之侧,她仅仅扇了两下,床榻上已经传来了李世民沉睡的鼾声。
武媚娘惊愕的抬头,看向一侧的张阿难,问道:“张监,圣人这是怎么了?”
张阿难摇摇头,说道:“圣人去探视了魏王一家,还有晋王妃。”
武媚娘瞳孔瞬间放大,难以置信的问道:“就刚才。”
“嗯!”张阿难无奈的点点头。
武媚娘一整张脸忍不住的紧皱了起来。
太上皇是什么身体状况,你们让他见魏王和晋王妃,想起当年的那些事,心神冲击之下,出事怎么办?
武媚娘狠狠的瞪了张阿难一眼,然后再度轻轻摇起了扇子。
微风拂面,李世民的鼾声不自禁的小了许多。
……
万春内殿,烛火昏暗。
床榻上,李承乾闭着眼睛,靠在郑霜儿的怀里。
郑霜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用手按压李承乾的太阳穴。
这个时候的李承乾,没有一点说话的欲望。
明明今日这些事情处理的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回来之后,他整个人都恹恹的,别说是说话了,就连想什么的欲望都没有。
最后他在万春殿郑霜儿这里歇下了。
李承乾的后宫诸妃,苏淑身为皇后是能够替李承乾承担一些压力,共同解决问题。
魏薇是个心思干净纯净的人,在她能让李承乾心神安定下来。
然而现在,李承乾心中有些莫名的难受,他不想去苏淑那里,因为他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他也没有去魏薇那里,因为他心头的难受在魏薇释放不出来。
只有在郑霜儿这里,李承乾的一些不好的情绪,她都能默默的承受。
虽然也是一样什么都不说,但李承乾一夜睡醒之后,却能感觉不好的情绪彻底消失。
……
火烛突然明亮起来。
长孙无忌微微抬头,看了一眼重新冒起来的焰火,然后转过头,闭上眼睛,回想今日这一整天发生的事情。
御史大夫孙伏伽在张叡册的家中找到了他所记录的受贿账册。
之后,吏部郎中张叡册被斩首,吏部侍郎柳奭被贬歙州刺史,中书令唐俭被罚俸三个月。
不过柳奭虽然从吏部侍郎的位置上被调走了,但皇帝还是让他来推举下一任的吏部侍郎。
吏部侍郎这个要害,依旧还在长孙无忌的掌中。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目光扫过整个书房,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回想了整个事件。
褚遂良被罢相,唐俭替代。
唐俭虽然是关中门阀的人,但和长孙无忌关系并不亲近。
唐俭这个吏部尚书走了,杨师道这个同样和长孙无忌并不是很亲近的人接替了。
柳奭的吏部侍郎没了,但是下一任的吏部侍郎还在长孙无忌的手中。
最后是长孙祥成了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虽然在六部当中位置最后,但也是六部尚书之一。
若是仔细算起来,长孙无忌在褚遂良和柳奭身上的损失也没有多少,甚至找回来了不少。
这一次突然而起的变局,就这么的结束了。
但真的就这么结束了吗?
……
长孙无忌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火烛上。
燃烧的火焰上,闪烁出了李承乾的身影。
若是仅仅是计算权力的话,长孙无忌是没有多大的损失,皇帝看起来也没有多少的收获。
但长孙无忌心里清楚,事情不能够这么算。
尤其是从朝臣的视角来看,更是如此。
这一次的风波当中,皇帝罢免了一个中书令。
然后重新任命了一个中书令。
他将一个吏部尚书升迁,然后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吏部尚书。
他将一个工部尚书升迁,他任命了一个新的工部尚书。
还有一个吏部侍郎被罢黜。
一个吏部郎中被斩首。
整个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都要自查。
长孙无忌的呼吸不由得沉重了起来。
沉重到就是他自己也都能清晰的听到。
许久之后,长孙无忌才轻叹一声,神色有些无奈的同时,也有一丝欣慰。
虽然这次的事件很突然,但毫无疑问,皇帝抓住了机会。
一连串的事情之后,皇帝成功了罢免了一位宰相,然后成功的对中书令,吏部尚书,工部尚书,按照自己的态度进行调整。
至于其他的罢黜吏部侍郎和斩首吏部郎中,不过是顺带的而已。
他成功的在群臣心中留下了自己能够罢黜任命宰相和六部尚书的印象。
这样到了日后,他再罢免宰相和六部尚书,只要给出合适的理由,那么朝臣就都会恭顺的接受。
换而言之,就等于皇帝有了单独罢免任命宰相和六部尚书的能力。
其中就包括他长孙无忌。
皇帝彻底的掌控了中枢,他的意志就更加顺利的被贯彻下去。
这就是皇帝在这一次中枢变局当中的收获。
他的威望更加重了。
长孙无忌轻轻笑笑,借助突然的一场变局,皇帝就做到了这种地步,他的帝王之术已经开始逐渐成型。
低下头,长孙无忌的神色凝重起来。
这一次的变局,真的是突然而来的吗?
怎么他有种被人操弄的感觉?
李世民的身影突兀的出现在长孙无忌的脑海中。
“砰砰砰……”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断了长孙无忌的思路。
长孙无忌神色平静下来,抬头道:“进来。”
……
“吱呀”一声,房门被打开,一身紫色长袍的长孙冲推门走了进来,然后拱手道:“阿耶,人到了。”
“带进来。”长孙无忌稍微侧身,让开位置,看向身后。
一名穿着绿色官袍,须发皆白的突厥老者,从外面小心的走了进来。
看到长孙无忌,他有些害怕,但又强行镇静的拱手道:“下官中书译语人史诃耽,参见司空。”
“不必多礼。”长孙无忌盯着史诃耽,他皱了皱眉,问道:“为何本公觉得你有些眼熟?”
“国公记忆过人。”史诃耽有些谄媚的笑笑,然后说道:“小人是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突利可汗的麾下,当年颉利可汗入朝,圣人大宴群臣,小人曾经也有幸随在殿中。”
突利可汗当年在大唐和颉利相争的时候,选择了大唐。
所以最后颉利被平定之后,突利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北平郡王,顺州都督。
“下官曾经是顺州参军,原本要致仕的,但因为中书省要用人,所以被调为中书译语人。”史诃耽低头,有些苦涩的说道:“只是老了,儿孙不孝,才不得不将圣人赐下的房屋出卖,这才有了这次的事情。”
贞观初年的时候,长安城的人口,还没有现在这么多。
长安城的房屋,在那个时候,空缺的也有很多。
李世民也不吝啬,将不少房舍赐给了很多在长安城定居的突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