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552节
两仪殿中,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看向群臣道:“朕欲为太上皇加上尊号,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目光闪烁,他们在迅速琢磨皇帝的真实意图。
“陛下孝心诚挚,臣以为可矣。”长孙无忌率先站出拱手。
这一幕也让群臣明白,皇帝是要在太上皇临终前,给他加上荣誉。
这倒也没有什么。
“舅舅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李承乾认真的看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想了想,拱手道:“陛下,太上皇已有尊号为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臣议可加尊号曰,大上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称大天圣人。”
李承乾缓缓点头,说道:“舅舅说的有理,众卿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群臣相互之间眼神交流,他们不是没有想法,只是想要超过长孙无忌很难。
“陛下!”李义府站了出来,他先是对着李承乾拱手,然后才又看向长孙无忌道:“臣以为赵国公所言极善。”
长孙无忌平静的看着李义府。
虽然是李义府站出来率先附和他,可是长孙无忌从来不觉得他有这么简单。
果然。
“陛下!”李义府重新看向李承乾,拱手道:“赵国公所上尊号虽然极佳,但臣以为是否可以调换一下次序,称天圣仁寿大上天可汗太上皇,称天圣可汗。”
一句“天圣可汗”,李承乾猛然坐直。
殿中群臣也全都诧异的看向李义府。
若是称“天圣可汗”的话,那么其实不加尊号,也是可以的。
毕竟太上皇之前的尊号,就是天圣仁寿天可汗太上皇,也可以直接叫天圣可汗。
但是,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这一点。
所以,这一次用加尊号的方式,来改了称呼。
长孙无忌侧身看向李义府,轻轻点头。
他转身看向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天圣可汗,极善。”
群臣齐齐跟着拱手道:“天圣可汗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乾看向李义府,点头道:“李卿,呈写奏表,诸卿,你们和朕一起去武德殿,请太上皇受尊号。”
“喏!”
……
武德殿外,李承乾跪在地上,低头肃穆。
身后群臣同样跟着跪倒在地,目光却忍不住的看向殿内。
他们之前听说过,太上皇从两仪殿回到武德殿后,就开始不见任何人。
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今日甚至皇帝送来加上尊号的奏本,但太上皇依旧不愿意见任何人。
一些人甚至忍不住的想起民间传闻中花甲葬的习俗。
太上皇今日,颇有点那种味道。
皇帝什么也不说,就这么跪在地上。
群臣也只能跟着跪着,跪求太上皇接见。
一些人甚至怀疑,皇帝弄出眼下这件加上尊号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在太上皇临终之前陪伴他。
“吱呀”一声,殿门打开,张阿难快步从殿中走出。
他看了群臣一眼,然后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太上皇请赵国公进去。”
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眼神哀伤,然后轻轻点头。
长孙无忌心中轻叹一声,然后对着李承乾轻轻拱手,这才起身朝着殿内走去。
他刚跨过门槛,“吱呀”一声,房门在身后瞬间关闭。
长孙无忌心里一惊,他下意识的看向大殿内侧。
李世民平静的躺在床上,他整个人的气息已经十分的微弱,头发已经完全变白。
一侧的桌案上放着一碗稀粥,稀粥还有大半。
贵妃韦氏早就已经不见了踪影。
长孙无忌心里突然一冷,他脚步沉重的走向了内殿。
床榻上的李世民一动不动,哪怕是长孙无忌已经站在了床榻边上,也没有一点反应。
“太上皇。”长孙无忌缓缓的跪了下来,泪水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哭什么。”李世民轻轻地睁开了眼睛,虽然看起来极为的困倦疲惫,但声音还算清晰。
“太上皇。”长孙无忌低声问道:“太上皇有多久没吃东西了?”
“不知道。”李世民不自禁的要合上眼睛。
长孙无忌赶紧说道:“太上皇,吃点什么吧,吃点东西,才有力气说话。”
李世民侧身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轻轻地点头。
长孙无忌赶紧看向张阿难,张阿难已经将粥碗送了过来。
长孙无忌这才小心的将稀粥喂李世民吃了几口,然而即便是如此,吃了几口,但还有大半又不自禁的吐了出来。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又要哭出来。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然后才用力的将稀粥尽可能的吃了半碗。
但也只有半碗。
李世民微微摆手,长孙无忌知道他再也吃不下去,这才将无奈的将粥碗放到了一旁。
李世民轻轻抬头,长孙无忌立刻很熟练的起身上前,帮着李世民在床榻上坐了起来。
张阿难将软靠小心的放在李世民身后,长孙无忌才退了开来。
李世民轻轻抬头,张阿难将奏本放在了李世民的双腿之上。
看了一眼奏本,终于恢复了一些力气的李世民,缓缓开口道:“皇帝……终于也懂了礼法的厉害。”
“太上皇。”长孙无忌一时间有些没有明白过来。
李世民脸色苍白的笑笑,叹声说道:“你啊,终究不是皇帝,无法感受到对皇帝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权力,不是刀槊,甚至不是人心,而是天命。”
“天命!”
“皇帝,天之子也。”李世民目光看向殿外,轻声说道:“只要朕还在,这天下的天之子,只有朕一个人,只有朕走了,天之子才会成为承乾。”
天子,天之子,天命之所归。
长孙无忌的嘴唇微微颤抖,他想起了当年大唐立国之前的一些事情。
桃李者,得天下。
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就这一句话,天下不知道多少人愿意尽心竭力的替他李世民效力。
认为他是天命之人。
长孙无忌肯定,这些话,李世民从来没有这么对李承乾说过。
但是皇帝如今却暗中的开始做动作,他也开始为自己的天命造势了吗?
“谶言,天下有无数谶言,其实最怕不是那种不成的,怕是那种已经成了的。”李世民稍微停顿,攒了攒力气,他才接着说道:“比如,黑衣作天子,还有,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长孙无忌神色严肃起来。
黑衣作天子,说的是杨坚。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说的是李唐。
“杨家。”李世民轻轻抬头,说道:“他们终究是天命之人的血脉,而在天命之上,真正能够对大唐构成威胁的,只有杨家。”
长孙无忌认真的点头,他不会放过杨家的。
“朕其实一直在怀疑,所谓的唐传三代,有女主武王代唐而立。”李世民轻轻冷笑,说道:“这个谶言,朕怀疑,他其实是弘农杨氏的人弄出来的。”
“他们?”长孙无忌震惊的抬头,他从来没有听李世民说过这种话。
“可惜,袁天罡死的太早了,不然朕真的要好好的问问他,他是不是受了弘农杨氏的重礼。”李世民眼角带着一丝狠辣。
“所以,真的不是李君羡?”长孙无忌下意识的问道。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说道:“不是,谶言从来都有翻天覆地之能,李君羡姓李,如何会是他。”
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打了个寒颤。
“不仅如此,它针对的甚至不是关中门阀。”李世民轻轻闭眼,说道:“大唐和关中牵连很深,说一句同生同死并不过分,所以,想要让谶言成真,那么就需要离开长安,那么离开长安,天下有何处可供他人崛起?”
“洛阳。”长孙无忌用力的点头。
“那谁对洛阳的影响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