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657节

  武元庆眼神一凝,随即重重点头。

  相里玄奖轻轻地笑了,抬头看向窗外。

  窗外,轻雪飘落。

  ……

  雪后初晴。

  宫城素白。

  不知觉已经是腊月十四了。

  相里玄奖从马车上下来,看了眼承天门的方向,然后转身朝着鸿胪寺的方向而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穿着厚实青袍的少年,在内侍的引领下,从朱雀门,朝着承天门走去。

  相里玄奖微微一愣,下意识的看了一眼,他有些觉得,那名少年有些脸熟。

  突然,相里玄奖愣住了,喃喃的说道:“魏王世子,李欣!”

  李欣并没有察觉到相里玄奖认出了他,而是平静的跟着内侍的身后,朝着两仪殿而去。

  这条路他很熟,只是现在,轻易之间,他已经没有了再踏足这条路的资格。

  两仪殿内,看着唇上多了一抹轻须、认真拱手行礼的李欣,李承乾心底感慨一声,然后问道:“欣儿,这一年四方游历,收获如何?”

  李欣认真的拱手道:“回陛下,虽然天下大雨,百姓灾困,但百姓所过并不艰苦,而是多有期待。”

  “期待什么,期待明年朕再免天下百姓的租税。”李承乾笑笑,然后说道:“明年朕就不会天下全免了,毕竟也不是那么容易找理由的,但派人巡视天下,确定真正受灾的地方,然后多减免却是可以的。”

  “多谢陛下!”李欣感激的拱手。

  刚才那番话,以他的身份,原本是不应该说的,他也只是点了一点,但皇帝听懂了,而且答应了明年减免受灾州县明年的赋税,这就足够了。

  “明日吏部便开始登记明年科举名单,你明年要好好考。”李承乾认真的看向李欣。

  “喏!”李欣认真拱手。

  “好了,回去休息吧。”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另外,大年三十那日,入宫吧,朕安排人带你去后宫见见你父王。”

  李欣又惊又喜的抬头,随即跪倒叩首道:“谢陛下大恩。”

  “平日里多去阎家走走,阎卿毕竟是你的亲外公。”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有人问,就是说朕说的。”

  “是!”李欣再度叩首,道:“谢陛下!”

  李承乾摆摆手,李欣这才起身,然后拱手而退。

  等到李欣退出大殿,一道人影从侧殿走了出来,赫然正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深深的看了李欣一眼,然后转身对着李承乾拱手道:“陛下仁德。”

  “都是自己家的孩子,该如此的。”李承乾摆摆手,说道:“舅舅,年底了,房仁裕在陕州刺史位置上已经多年,也该动动了,你觉得谁合适?”

第587章 绞索在一点点的勒紧

  站在丹陛之下,长孙无忌忍不住抬头看了李承乾一眼,随即拱手道:“陛下,岐州刺史长孙操如何?”

  长孙操是长孙无忌的族叔,也是秦王府老人,很有能力。

  “人倒是个好人选,但朕这里也有一个人选,舅舅看看觉得如何。”李承乾深深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然后递出一张短笺,张阿难立刻接过,递送到长孙无忌手里。

  长孙无忌接过,然后打开短笺,上面就写着一个名字。

  褚遂良。

  “陛下!”长孙无忌忍不住的抬头,难以置信的看向李承乾。

  李承乾轻轻摇头,说道:“叔公虽然有能力,但说实话,他去了陕州,必然会和杨氏有一场龙争虎斗,而现在,朕最需要的其实是稳定,不需要龙争虎斗,所以,以褚卿的威望,调任陕州,足够压制弘农杨氏一切异动。”

  褚遂良曾经是宰相,不过是因为欺凌下属,被罢免相位。

  如今皇帝将他调任陕州,一眼就能看出皇帝有重新任他为相的想法。

  以宰相镇压弘农,弘农杨氏敢有动静才怪。

  而且以褚遂良的能力,足够压制弘农杨氏的一切异动。

  “陛下英明。”长孙无忌还能说什么,长孙操虽然是他的族叔,但褚遂良也是他的亲信啊!

  只要褚遂良再回长安,那么就能再度为相,那才是对长孙无忌最大的帮助。

  脑中灵光一闪,长孙无忌顿时就想明白了。

  褚遂良想要重回长安为相,那么他就必须要彻底的解决弘农杨氏这个问题。

  最彻底的解决。

  “好了,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吧。”李承乾抬头,说道:“召集诸相,朝议吧!”

  “喏!”长孙无忌凛然拱手。

  ……

  李承乾坐在御榻之上。

  长孙无忌,唐俭,马周,于志宁,来济,张玄素,孙伏伽,张行成,刘德威和尹君等十人,分列大殿两侧。

  一名名刑部,大理寺,还有御史台的官员,将一份份奏本搬到了大殿中央的矮几上。

  密密麻麻,有上百份卷宗。

  李承乾看着这些卷宗,轻叹一声,说道:“诸卿,朕登基两年以来,自以为天下安定,但实际上没有想到,人心竟然松弛至此,两年时间,竟然有上百位地方参军和县令,行有不法。”

  “陛下!”群臣面色凝重的齐齐拱手。

  “这里面有相当多一批人,实际上是年轻人,不少都是父辈有爵位的二代。”李承乾眉头紧皱,看向群臣道:“甚至有人在被刑部,吏部,御史台和大理寺查获之后,还大言炎炎,说实话自家有功有爵,根本不怕惩处。”

  群臣面色肃穆的地方,他们忍不住的看了那些卷宗一眼。

  一个名字在这个时候,跳入了他们的脑海中。

  卢文操。

  卢文操是房玄龄的外甥,其父也曾是秦王府的老将,但是他却敢在洛州仓做手脚,其胆子之大,令人乍舌。

  萧钧为卢文操求情的时候,就说过八议之事,现在皇帝这么提,明显是因为此事来的。

  长孙无忌是最了解李承乾的人,他隐隐有种感觉,皇帝这么做,还是在针对弘农杨氏。

  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一时间也看不明白。

  不过皇帝自从回京以后,对弘农杨氏针对性的手段就多了起来。

  “诸卿。”李承乾神色冷肃起来,开口道:“朕清楚的记得,武德年间的时候,律法严格,犯法之事甚少,后来到了贞观初年,先帝为了宽容天下百姓,所以改革武德律为贞观律,宽以待民,而到了如今,朕没有父皇的威望,没有他的约束力,这宽仁便渐渐的有纵容之象。”

  “臣等有罪!”群臣齐齐拱手。

  “不关你们的事情,父皇离世,人心离散乃是必然,朕心中有数。”李承乾摆摆手,说道:“朕既然没有父皇的威望,那么便以律法来要求天下百官,约束天下百官,所以,朕决议,整修贞观律,诸不适条纹进行修改,舅舅,你来总负责。”

  “臣领旨。”长孙无忌没有犹豫的拱手。

  如果说洛阳之事前,长孙无忌可能还会迟疑,但现在,弘农杨氏的肆无忌惮,让他也在反省。

  律法是不是真的太松了。

  “虽然是整修律法,但律法大体还是要以宽仁待民,这是贞观盛世的根本,朕也不打算改。”李承乾侧身看向长孙无忌,说道:“朕主要针对的,还是对于官员的那些,要以惩罚加大对他们的约束。”

  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像之前那种,盗取库粮无数,而只以流放为终的惩罚,朕这里不要。”

  “喏!”群臣齐齐拱手。

  皇帝整修贞观律,不是对民,而是对吏。

  皇帝要整顿吏治。

  这还能说什么,拱手赞同便是。

  ……

  李承乾的神色缓和下来,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需要调什么人,你自己看着调,到什么地步,你也自己掌握。”

  “臣领旨!”长孙无忌眨眨眼,现在他终于彻底确定,皇帝就是针对弘农杨氏去的。

  不过这不是针对眼下的弘农杨氏,而是针对将来的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不可能是皇帝的对手,一旦他们倒下,如何处置他们就是问题。

  毕竟他们身上都有官职爵位,他们的子孙也有官职爵位。

  有的人可能会被直接斩首,但有的人却也会因此而幸存下来。

  皇帝如今的这一手,就是在尽可能在将来,彻底清除弘农杨氏所有可能活下来的人。

  你们真的是得罪错人了。

  提前两年,就已经开始布局对你们斩草除根的狠人,是你们能轻易得罪的吗?

  李承乾侧身看了长孙无忌一眼,眼底轻轻笑笑。

  他做事,又岂止是为了一个弘农杨氏啊!

  “好了,说点轻松的事情吧。”李承乾抬头,看向殿外开口道:“如今马上就要年底了,翻过年,就要准备永惟三年的科举,今日趁着诸卿都在,定一定明年科考主考的人选吧。”

  “喏!”群臣拱手起身。

首节 上一节 657/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