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06节

  这些伏远弩车,全部都是皇帝给他带过来的最新式弩弓。

  这几年,皇帝依旧很用心在《考工志》,十年还没有完成的《考工志》,早已经转变为将作监考工司。

  而且考工司虽是将作监名下,但实际上他们却并不在将作监,甚至都不在皇城中,而是被安排在宫中少有人去的大明宫里。

  里外禁卫严守。

  皇帝对考工司的秘密看得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

  今日的这些伏远弩车,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李勣右手抬起,然后轻轻一挥。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再度清晰的响彻在天地之间。

  所有的士卒神色原本严肃起来,握紧刀槊,然后向上攀爬。

  很快,更多的士卒踏上了大同江南岸的土地上。

  同样的,每一架弩车旁边的十几名士卒也开始快速的装填弩弓。

  平穰城内,城墙上的哀嚎声逐渐的停了下来,。

  更多的士卒冲上了城墙,手持长弓短弩对准了城墙下冲来的大唐士卒。

  就在大唐军卒踏入一箭之地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射出了箭矢。

  然而,冬季的寒冷让大多数弓箭都没有能够达到理想的距离,只有少数唐军士卒被射中。

  就在更多的唐军继续前冲的时候,身后的大同江南岸已经响起了疯狂的鸣锣声。

  很快,唐军便已经如同潮水一样的撤了回去。

  甚至就连上下游的骑兵,也在这个时候,退回了南岸,只有冰面上的伏远弩车还在。

  ……

  李勣坐在马上,看到这一幕平静的点点头。

  他侧过身,看向身后的旗令官。

  旗帜挥舞,鼓声再响。

  又是一批数千士卒,开始踏足大同江上,然后朝着平穰城而去。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李勣现在就是在用攻城之法,来进行练兵。

  众人不得不钦佩他的胆略,也敬服他的方法。

  战场上,是最令将士们最快成熟起来的地方。

  李勣侧过身,看向一旁的牛进达道:“琅琊郡公,你猜泉盖苏文会不会搬开东西两侧的城门,然后派人杀出城来?”

  “他没有这个胆子,也没有这个勇气。”牛进达摇摇头,说道:“局势不明,他甚至都不知道大帅有没有在上下游更远处安排骑兵,一旦他派人杀出来,搞不好正中大帅下怀,所以他甚至可能连南门都不会开。”

  “是!”李勣的目光落在冰面上的那些伏远弩上,他之所以敢这么大胆,就是因为断定了泉盖苏文不敢杀出来。

  转过身,李勣说道:“琅琊郡公,你来安排吧,让所有的将领,都熟悉一下大同江两岸的地形。”

  “喏!”牛进达肃然拱手,然后招呼薛仁贵,薛万彻,薛万备,阿史那·忠,高侃,裴行俭,王方翼,段宝玄的等人,跟随着大队将士,开始踏足大同江江面之上。

  李勣按着腰间的千牛刀鞘,看着伏远弩弓响起,弩箭腾空,一批批的将士冲上南岸,然后冲到距离城墙一箭之地内,然后又迅速的撤回,所有人都在快速的适应战场。

  李勣侧身看向一旁,开口道:“韦少监。”

  殿中少监韦弘机骑马从后方而上,对着李勣拱手道:“大帅!”

  “高句丽的天气就这样了。”李勣淡淡的点头,道:“接下来的一年,韦少监要辛苦一些,一旦有适合天气,即刻动手。”

  “是!”韦弘机拱手,然后平静的退回。

  一旁的刘仁轨和李义琰平静的看向前方,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一样。

  许久之后,李勣才再度开口道:“传令,收兵。”

  这一次是彻底的收兵,弩车被士卒用力的从岸边拔出来,然后调转,朝着北岸再度运了回去。

  北岸上,已经有人将厚重的木板搭在了岸边。

  很快,江面上已经彻底一空。

  李勣抬头看向远处的城头,那里依旧不见泉盖苏文的任何影子。

  他忍不住有些失望的摇摇头,然后看向一旁道:“琅琊郡公,接下来你安排吧,只要天气合适,每过几天就来上这么一次,务必让军中的将士能够最快的适应大同江两岸的地形和天气。”

  “喏!”牛进达肃然拱手。

  “薛万彻,薛万备。”

  “末将在。”

  “令你二人在上下游同时戒备。”李勣看向前方的平穰城,淡淡的说道:“如果不出意外,泉盖苏文一定会想办法在春天来之前试图偷袭一次的,不然的话,明年春天之后,平穰城的士气会彻底崩掉的。”

  “喏!”薛万彻和薛万备同时拱手。

  李勣继续开口:“刘仁轨。”

  “下官在!”刘仁轨骑马而出。

  李勣看向大同江北岸的大片空地,淡淡的说道:“令你在北岸建立坞堡群,这里将是大唐的土地,该准备好的,要准备好。”

  “喏!”刘仁轨用力的拱手。

  李勣神色肃然起来:“诸位,大军在场,每个人都必须各司其职,军令所下,便是刀山火海也一往无前。”

  “喏!”群臣齐齐肃然领命。

  “这几年辛苦一下,拿下平穰城,一切就会轻松一些了。”李勣抬起头,看向洛阳方向,轻声道:“诸位,陛下在看着我们,什么时候拿下平穰城,陛下也就能轻松一些了。”

  “呼喝!”群臣齐声高喝。

  ……

  腊月年底,皇城也越发的热闹起来。

  文思殿在乾元殿东。

  因为乾元殿停工,皇帝就在贞观殿,少来前院,更别说文思殿了。

  一身深绯色官袍的柳奭,在前面不知名的青衣内侍的引领下,进入文成门。

  文思殿内外,无数的禁卫森严站立。

  柳奭顿时就明白,皇帝就在这里。

  登上台阶,柳奭就看到户部侍郎张大象站在门口等他。

  柳奭轻轻点头,然而跟着张大象进入到了文思殿中。

  文思殿最上方的御榻上并没有皇帝的身影。

  张大象领着柳奭朝着西偏殿而去。

  进入西偏殿内,密密麻麻的无数书架,上面摆着无数的文册。

  不时的有官员在里面来回走动。

  “这边!”皇帝的声音在前方向前,柳奭这才收回目光,跟着张大象朝皇帝走去。

  走了十几步,柳奭猛然发现,一侧的书架上,贴着关内道,剑南道,河南道,山南道,河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等天下十道的名字,只是关内道和剑南道等崤山以西诸道的书架上的书册并不多。

  对了还有岭南道。

  “关中和剑南道奏本送到洛阳的不多,大多数都被舅舅在长安处置掉了。”一身黑底金丝衮龙袍,头戴黑色镤帽的李承乾从书架当中走出来,对着柳奭点点头,说道:“这里基本上是河南道,山南道,河北道,淮南道和江南道这五道十年以内的赋税账册。”

  “十年!”柳奭猛然一惊,随机拱手道:“臣刑部侍郎柳奭,参见陛下。”

  “平身吧。”李承乾微微抬手,说道:“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每一县,十年以来的人口,赋税,赋税构成,徭役执行的内容,用最简单的数字记录下来,一个县不过是一本而已,一百多个县,就是这样了。”

  “是!”柳奭呼吸不由得沉重起来,皇帝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是柳奭能够感受到这里面的沉重。

  仿佛半个天下,都在这里了。

  “这些东西,是两任度支郎中薛仁方和王真儒弄出来的,后来崔仁师,张卿,唐卿,阎卿,还有刘仁轨,李义府,许敬宗他们这些人不停的加入,和整个户部一起汇通弄出来的。”

  李承乾看了柳奭一眼,淡淡的说道:“虽然户部还存留有更多的详细内容,但是通过这里的东西,十年前后对比,就能够看得出十年以来,一州一县的赋税清缴情况。”

  “是!”柳奭躬身拱手。

  “哪个县,十年之内的赋税是稳定上涨的;哪个县因为天灾的缘故导致一段时间赋税上缴少了,但是之后又重新恢复,甚至还有更多上缴;有的县,在天灾结束之后,赋税上缴不仅没有恢复的迹象,甚至更的多少了。”李承乾话语突然停顿了下来。

  柳奭点头拱手道:“臣明白,肯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若是因为天灾无法恢复,那么自然是朝中该帮忙帮忙,但若是明明天灾已经恢复了,但赋税依旧没有恢复,那么就说明是有人在偷窃赋税,而且数量多的可怕。”

  “是!”柳奭认真拱手。

  “朕登基时间不长,所以难免会让人小觑。”李承乾抬眼看向柳奭,问道:“卿愿意替朕去查清楚吗?”

  “臣愿意!”柳奭肃然拱手。

  “很好。”李承乾从一旁的李义府手中接过三个本章,说道:“这是鄂州,光州和米州三州录事参军直接上呈中书省的奏本,有三个县的赋税上缴有些问题,爱卿是刑部侍郎,亲自怕一趟解决掉吧。”

  “臣领旨。”柳奭拱手,从李承乾的手中接过奏本。

  李承乾点点头,说道:“朕授卿特权,可便宜行事,关键时刻,可调动当地府兵,另外,爱卿去找丘神勣,从他的手上调一队金吾卫,护送你前往……他们这些人的身手很好的。”

  “是!”柳奭嘴角微微抽搐,这些人跟着他去,就是去杀人的。

首节 上一节 70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