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75节
……
两仪殿中,歌舞缓缓退去。
整个大殿之中顿时安静下来。
皇帝坐在御榻上,目光平和的看着众臣,笑着说道:“去年一年,群臣辛劳,太子,晋王,你们代朕向诸卿各敬一杯酒。”
“喏!”李承乾和李治齐齐拱手。
百官效力,皇帝致谢,诸皇子代劳。
历年规矩,都是如此。
本来还应该有李泰也在的。
李承乾负责两仪殿内,李泰和李治负责两仪殿外,当年,李治年幼,李泰多喝一点。
这种事情,只有皇帝的三个嫡子可以。
李恪即便是再受宠爱,这种时候,也不会有丝毫机会。
李承乾站在殿内,从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魏征等人开始,三省正相,三省副相,六部尚书,六部侍郎,九寺寺卿,九寺少卿,诸州刺史,诸部郎中,中书舍人,给事中。
还有诸大将军,将军,中郎将,譬如程知节,尉迟恭,李大亮,李勣,张亮,牛进达,段志玄,执失思力,郭孝恪,苏定方等一众军方将领。
李承乾一个一个挨个敬过酒去。
他行动虽然少有迟滞,但只要不进行试探,那么谁看不出问题所在。
参加大朝,招抚群臣,也完全胜任。
一个个都过去之后,便是再苛刻的朝臣,看向李承乾的目光都十分到柔和。
他们对于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都不再有丝毫的怀疑。
皇帝平静的坐在御榻上,看着李承乾如此模样的收拢人心,他的眼神平静如常。
太子本该如此。
但是,李世民心里非常清楚的知道,李承乾的腿并没有彻底转好,甚至都没有多少的变化。
说他如今看上去无恙,不过是机关的功劳罢了。
即便是他能够治好,距离完全治好,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现在也好,他专心在吐蕃事务上,心里有了寄托,也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至于未来,做个准备就好。
不知不觉中,李承乾走到了李义府身前。
看着站在眼前恭敬的李义府,李承乾忍不住的笑笑。
监察御史,是少有的有资格进入太极殿的人。
看到李承乾,李义府感激举起了酒樽。
昨夜的事情,他们都有心中默契。
……
李承乾没有做任何多余动作,敬酒,客套二句,正常的接下一位。
他没有因为昨夜的事情有任何的变化。
正常,对他而言,就是最大的力量。
不知不觉中,李承乾已经走到了禄东赞的身前。
举起被身后侍女斟满的酒樽,李承乾对着提前站起来的禄东赞温和的点头道:“国使,孤敬你一杯。”
“不敢,外臣敬殿下。”禄东赞赶紧举起酒樽,执礼甚恭。
李承乾笑笑,说道:“大唐与吐蕃日后都是一家,不必如此客套,不过有件事情……”
“殿下请讲。”禄东赞立刻认真躬身,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警惕。
“也没有什么,大唐和吐蕃友好,那么日后两国来往通商之事,还请大相多多照顾。”李承乾稍微举起酒樽,然后一饮而尽。
“外臣必然竭尽全力。”禄东赞满脸感激,然后将一杯酒一饮而尽。
“通商吧,取长补短。”李承乾稍微放下酒樽,对着禄东赞点点头,说道:“往来商贸彼此都能获益,另外,孤听说,吐蕃往南便是天竺。
当年东晋高僧法显,北魏惠生等人都曾经过西域前往天竺取经,若是能够通过吐蕃,岂不是更加安全便利。”
禄东赞一时间有些没有反应过来,怎么说通商,就又说成了取经?
不过虽然禄东赞没有看透李承乾的意图,但是他还是很认真的点头道:“赞普为陛下之婿,为殿下妹婿,他日若有事,只需持信一封至吐蕃,吐蕃必然全力协助。”
“如此便好。”李承乾再度举起酒樽,然后一饮而尽。
禄东赞也跟着喝了一杯,然后就看到李承乾点点头,朝着后面走去。
重新坐下之后,禄东赞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太子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禄东赞并没有注意到,当李承乾提及到通商两个字的时候,不少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禄东赞的身上。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长安。
大唐是整个天下商贸最繁华的国度,商队之多,也是天下少有。
当然,这些商队多数是当世世家,贵族,甚至是宗室,皇族。
也就是说,这些商队背后的人,都在这个大殿当中。
通往吐蕃的商路很早就有,但是因为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时好时坏,所以商路并不是很通畅。
如今大唐和吐蕃通婚,那么很多人立刻就会意识到这里面巨大的商业利益。
……
李承乾神色温和的和各国使者应酬着,对于这位大唐太子,没有一个人敢怠慢。
气质温润,但言语之间,却总能带出几分其他人难以想象的犀利。
天南地北,天涯海角,李承乾或多或少都能够说的上一些来。
既然要专注在诸番之外上,那么李承乾自然要用心一些。
至于吐蕃,李承乾的心思平定下来。
在大唐和吐蕃刚刚通婚的大背景下,他可以做一些手段,来削弱吐蕃的影响,但这段婚姻是绝对不允许被破坏的。
通商,是最隐藏的手段。
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方便兵部职方司的潜入。
诸番准备的同时,李承乾也在等玄奘归唐。
那也没有多远了。
现在提前布局日后,正是时候。
李承乾笑笑,朝着前面的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国使走了过去。
吐蕃或许很远,但半岛三国很近啊。
三国国使赶紧站了起来,然而李承乾随意的一句话,三国国使脸色微微一变。
“孤听说,东岛三国有不少两汉时期的孤本。”
……
阎立本坐在位置上,目光不时的扫过李承乾。
李泰今日没有能够出现在正旦大朝,这样阎立本有些不安。
听到李承乾一句“两汉时期的孤本”,阎立本立刻转头过去。
太子这是要做什么,他也要修书吗?
不知不觉中,李承乾的压力已经落了下来。
第82章 高阳和房遗爱,还有辩机
两仪殿外,李承乾缓慢的朝承天门走去。
李安俨在一旁小心的搀扶着,贺兰楚石带着数名卫士在后面小心护卫。
今日,李承乾一个人敬整个大殿上百朝臣,虽然喝的酒已经是极度稀释的,但量在那里,仍旧免不了有些头晕。
“殿下!”一个呼唤声从后方传了过来。
李承乾下意识的停步,侧身一看,就看到阎立本快速的走了上来。
“殿下!”阎立本走到了李承乾跟前,肃然拱手上揖。
“阎公。”李承乾稍微甩甩头,看了两仪殿一眼,然后又看向阎立本,有些疲惫点头道:“阎公可是有事?”
“是!”阎立本拱手,然后认真的说道:“敢问殿下,为何今日没有看到魏王殿下?”
“嗯?”李承乾愣住了,阎立本不知道?
是了,阎立本不知道。
昨日李泰被鞭打的时候,正是除夕夜宴的时候,殿中诸王和诸公主等人都喝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