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第86节

  “原来如此。”李德謇面色凝重的点点头,说道:“在松州,也多有此种情况。”

  从蜀中上松州,本就是上高原。

  “大唐上吐谷浑高原,上党项高原,都会有高原瘴,而吐蕃下吐谷浑高原,同样有低原瘴。”李承乾神色认真,重重的说道:“你要做的,是确保吐蕃人得了低原瘴,军势稍微狼狈,但又不让他们知晓低原瘴的存在。”

  李德謇瞬间便明白,这一个秘密,将会成为将来大唐攻伐吐蕃,最大利器。

  “这是其一。”李承乾抬头,问道:“孤曾经说过的吐蕃赞普子嗣稀薄之事,你听说过吧?”

  “是!”李德謇立刻点头,子嗣之事,关乎国事稳定,一旦出事,很有可能会身死国灭。

  “很好。”李承乾点点头,说道:“两件事,你到了兰州之后,先将大唐和吐蕃联姻之事,在西北大肆宣扬起来,不仅要让吐谷浑,党项,羊同,苏毗之国知晓此事,便是西域突厥,石国,康国,大食等国,也要让他们知晓此事。”

  “是!”

  “等到这件事情被议论到极热之时,然后就将禄东赞在长安的事情细节,一点点放出去,人们会很关心的,最后再抛出孤关于吐蕃赞普子嗣之事。”李承乾一手轻松的挑拨人心的手段,轻易就给吐蕃带来无形的重创。

  “是!”

  “最后是吐蕃国内之事。”李承乾神色低沉了起来,然后平静的说道:“在兵部职方司和百骑司之外,你要安排自己的人手进入吐蕃,孤要知道,吐蕃国内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各方力量的反应。”

  “殿下,那么陛下那里?”李德謇面色肃穆紧张。

  “用在吐蕃,只探消息,不做行动,渗透为主,亲近为辅。”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之后,有不少商旅会通过兰州前往吐蕃,你派人用东宫的名义,入武功苏家的商队,然后进入吐蕃,这是可以告诉朝中的。”

  李德謇顿时明白,他真正的人手不能走武功苏家的商队。

  “有人前往吐蕃,自然是要有明暗两面,暗的那面,臣不禀奏便是。”李德謇躬身,有了对朝廷的交待,就好办许多。

  “其他便没有了。”李承乾看着李德謇,说道:“你回来的晚了些,赵节,杜荷,王敬直他们几个昨日才刚走。”

  赵节是李承乾姑母长广公主的儿子。

  王敬直是已故侍中王珪的幼子,四年前,娶了李承乾的三妹南平公主。

  这些都是和李承乾走的很近的人,前世也都因为他,斩首的斩首,流放的流放。

  “那么臣便也不打扰殿下了。”李德謇拱手,说道:“臣在兰州,殿下有事可直接传信。”

  “嗯!”李承乾点点头,随即,他突然开口道:“等下。”

  “殿下。”刚要离开的李德謇立刻回身,诧异的看着李承乾。

  李承乾略微沉吟,说道:“小心吐谷浑,大唐和吐蕃大兵压境,他们内部本身就有人心向大唐,有人心向吐蕃的,小心点,多盯着,遇到出手机会的时候,不要犹豫。”

  “喏!”李德謇认真的拱手上揖行礼。

  “去吧。”

  ……

  将李德謇送走,李安俨重新回到了崇教殿。

  “殿下,如今陛下虽然赐予东宫重权,但如今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力量,会不会让陛下……”李安俨最后两个字咽了回去,但话里话外,全都是对皇帝的不信任。

  东宫这一次动用的人也不只李德謇,还有其他几方的人手,都在暗中相助。

  更别说,还有武功苏氏的商队也暴露了出来。

  李承乾抬起头,看向殿外,长出一口气,然后幽幽的说道:“我们的人手,用在西边,总比用在长安更令父皇安心。”

  李安俨一愣,随即拱手:“是!”

  “还有,吐蕃之事我们需要做的漂亮一些,大唐终究以武立国,孤若在军事上卓有能力,那么便能得到军中将领的敬重,那么只要不培植私人人手,父皇便也不会在意什么。”李承乾轻轻笑笑,他的父皇终究是与普通的皇帝不同的。

  看着殿外,李承乾目光闪烁。

  这一次,他动用这么多的力量,也不仅仅是为了一个吐蕃。

第96章 李世民:人心鬼蜮,太子还需历练

  三月莺啼,春暖花开。

  金乌高悬,宫城冷肃。

  太极殿中,十几名金甲卫士站在大殿左右,数名殿中侍御史紧盯着殿中的每个人。

  皇帝高坐在御榻之上,目光平视下方。

  百官神色庄严,持笏肃立。

  吏部尚书侯君集站出拱手,然后声音洪亮的说道:“启奏陛下,贞观十五年,辛丑科科举进士第一名魏玄同,定州鼓城人;第二名岑长倩,邓州棘阳人;第三名,格希元,汴州浚仪人;第四名……”

  从元宵开始,整个大唐便都在为一件事情做准备。

  那就是科举。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皇帝在承天门上,得意自豪的一句话,彻底点燃了整个大唐对科举的热情。

  经历了整个二月,科举的结果,终于彻底的出来了。

  ……

  李承乾目光平静的站在丹陛三阶之上,然后淡淡的扫向苏勖和阎立本等人。

  他知道,这段时间,自从李泰回到魏王府后,诸般行事十分的低调。

  但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李泰却用苏均,苏干等人,来拉拢一众年轻士子。

  尤其是岑长倩等人。

  苏均是南昌公主之子,又是曾经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的苏勖的儿子,苏勖现在又主修《括地志》,自然很受人欢迎。

  但是,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一番努力拉拢之后,这一届的科举第一,不是岑长倩,而是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魏玄同。

  这段时间,李承乾什么都没做。

  他虽然正月时在苏家说过要拉拢士子,之后也派人稍有动作,但是之后,就停了。

  可李泰,在暗地里却一直在动作。

  尤其是岑长倩,毕竟岑长倩的背后站着中书侍郎岑文本。

  谁都知道,岑文本受皇帝信赖极深,只差一步,就可以参知政事成为宰相。

  所以,李泰暗中试图通过岑长倩联系上岑文本……

  然而,现在的科举第一是魏玄同。

  李承乾目光看向诸相身后脸色微微有些难看的岑文本。

  岑长倩这一次没有能够拿到科考第一,未来仕途影响极大。

  如今大唐还没有殿试,科举完全以吏部主持。

  吏部科举试的进士第一名,便是等同于日后的状元。

  当然,如今的进士第一,还没有做官的资格,只有经过了吏部的铨试之后,才会被授官。

  铨试之后,科举第一将会直接授正九品上的秘书省校书郎。

  过渡一年之后,很快就会升为八品。

  要么是左右拾遗,要么是监察御史,然后踏上仕途快车道。

  但第二名,会被授为正九品下的秘书省正字,然后按照科举制度考核。

  这一步就慢了,想要做监察御史需要更大的力气。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手脚可做,但相比科举第一还是差的很远了,科举第二起步终究还是低了许多。

  看看孙伏伽,武德五年参加科举,科举第一名,到如今,他已经是大理寺卿。

  他同届的第二名,谁知道是谁?

  脸色难看的岑文本,眼角余光却是已经有些怨恨的看向了苏勖和阎立本。

  他已经联想到了什么。

  李承乾跟着看了过去。

  苏勖和阎立本虽然脸色平静的站在那里,但是两人一身的难受,却是每个知情的人都能敏锐看透的。

  李承乾收回心思。

  不管是魏玄同,还是岑长倩,都需要在秘书省过渡一年,至于说一年之后,李泰恐怕已经要踏入万劫不复之境了。

  谁进去谁死,便是岑文本也是一样。

  上一世,岑文本在李泰和李治的争斗当中选择了支持李泰,这让李承乾不得不现在就暗中做手,坑岑文本一把。

  岑长倩虽然文采出众,但说实话,有岑文本这个中书侍郎在,岑长倩一旦成为科举第一,魏征那些人必然要弹奏。

  以岑长倩的才华,还远不到皇帝可以为他忽略魏征的地步。

  岑文本原本能够看清楚这一切的,但可惜,自从一月份以来,李承乾和李泰明里暗里的争夺烘托,让本就关心这件事情的百姓,更以为岑长倩会成为科举第一,甚至让岑文本都忍不住的生出希望。

  但可惜,魏玄同便没有这些牵扯,更别说,他的能力本就不在岑长倩之下,在上一世,他就是科举第一。

  一个小局,李承乾随意玩弄的一个小局,也不值得多说什么。

  无事生非,空穴来风,凭空生浪。

  没有困难,就创造困难。

首节 上一节 86/74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王业不偏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