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第75节
51师分兵在杨家行一线平行驻守,这与沈复兴当时的纵深驻守刚好相反。
而日寇至少集结了两个旅团的兵力对王耀武进行猛攻,51师一日战损接近半!
第37独立旅陈德伐补充上去不足半日,也折损近千人,西北军王修身率部在增援途中遇到日寇飞机舰炮袭击,仅有2000余人抵达,暂时充作后备。
8支援军近半数都消耗在了杨家行,真真是一天报销一个师!
在此前反击日寇的第66军教导旅情况也有了说明,因为日寇陆军参谋本部批准了【特种弹】的使用,教导旅夜袭的计划被迫改到了白天。
而这次人海突击,也不是没有任何结果。
至少在当天上午的冲击之后,日寇在杨家行左翼当天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教导旅最后撤出来的时候,仅余500多人,副旅长罗梓才牺牲。
驻地指挥部内
沈复兴将战报递给老王与廖耀湘、李鹤年,四人只剩下了叹息。
老王摸了摸下巴:“师座,你这是打算继续打?我看几个新的营、连长都已经被你任命安排进第一旅了。”
此言一出,众人恍然。
为什么老杨带着伤兵与新兵撤到了江宁,而他们被留了下来。
最关键的是,原来在租界医院的沈金生也跟着撤了下来。
他运气很不错,度过危险期之后只要等身体恢复就行,不出意外两个月能重新战斗。
廖耀湘将桌上杂物推开,拿来地图:“目前日寇在吴淞到浏河一线铺开了在5个师团又两个支队,总兵力接近12万人。”
“根据之前的战报,罗店方面还有5个师,浏河方面是税警总团与保安团,北线满打满算只有7万部队,刘行这里一线2个残师又3个旅撑死3万部队,还多是残部。”
“10万对12万,距离援军抵达至少还有三日!”
“放弃杨家行,主守罗店、刘行、蕰藻浜一线才是正理,但要我指挥,这仗该撤了,打不了。”
沈复兴倒是有不同意见:“我补充一下,到目前为止,日寇在这片海滩上损失了至少2万以上的人马,而且根据情报,他们的部队还没有完全登陆,不少大队、联队打残了都需要修整,能战之兵最多只有5-6万。”
“呃您说的对,但我们难道不也是这种情况吗?胡琏与我们可是都撤出了战斗的。”廖耀湘不太服气。
沈复兴却一摆手:“不争这个,现在我想组建一支独立团,随时准备支援杨家行,这两天晚上我一直心绪不宁,感觉很不好。”
“时间不够吧,各部都要磨合。”李鹤年有不同意见。
沈复兴不同意这个说法:“就这两天,我打算以第一团为核心班底,加上新补充的1000老兵、第6穿插连,组建一个2000人的独立团,作为全师标杆,也作为全师的拳头!”
“以往作战,武器平均分配看起来很合理,但第6穿插连与夜不收的战功告诉我们,兵在精不在多,火炮也应该集中使用。”
廖耀湘眼睛一亮,那天晚上,他打的有多爽只有自己知道。
弹幕徐进、步坦协同,虽然是规模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是他指挥过的,最酣畅淋漓的一场战斗了。
光是战后的日记他就写了好几页,这两天自我复盘的时候,还是止不住的悸动。
“有道理,除了掷弹筒,这次补充的30门迫击炮、8门野战炮、9门战防炮就应该一起使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廖耀湘补充。
老王想了想:“那就让【夜不收】来负责侦查连?”
李鹤年倒吸一口凉气:“轻机枪配给第6穿插连主攻,张大的师直属火炮团全力配合,【夜不收】负责侦查,这.要是只遇到一个大队的鬼子怎么办?”
沈复兴冷笑一声:“独立团的任务就是攻坚,那这事就这么定了!”
“等下,团长人选呢?”廖耀湘与李鹤年同时出声。
“进来吧!”沈复兴早有腹稿,只见门外走进来一位同样白白胖胖的军官。
就在众人不解之间,廖耀湘却站了起来:“这阙汉迁学长?”
“廖副师长何苦嘲笑于我,沈师长与霍军长一起在军部拍桌子力保你的副师长,这个故事可是传遍了全军上下啊。”阙汉迁一脸苦笑,学弟升得这么快,他是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说不眼红那是假的,可看到战报,却又羡慕不起来。
这都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啊!
沈复兴早已起身:“我从霍军长那暂时借调来了阙团长,打完仗,可是要还的哟。”
阙汉迁早已立正行礼:“第7师在淞沪打下赫赫威名,阙某,沾光了。”
老王与李鹤年无所谓的还礼,不管来的是谁,沈复兴都少不了他们。
“拔云(阙汉迁),我让王参谋长给你介绍一下情况,以你的资历,该升旅长了,这次是个好机会,我跟霍老哥都很看好你。”沈复兴拍了拍他的肩膀,心中无限感慨。
一个“万全准备”阙汉迁,一个“畅通无阻”廖耀湘,如今两人联手,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还是不幸。
但沈复兴唯一有信心的是,这是国战!!!
随着老王将商议好的配置说完,阙汉迁有些傻眼:“长长官,这是一个团还是一个旅?要打谁?”
没错,阙汉迁有些慌了,如此豪华的配置,比他原来带的79团强上太多了。
3个满编步兵营1500人,一个拥有30挺轻机枪的第6穿插连、一个特种作战【夜不收】哨兵连、一个工兵连、一个后勤连。
1500支三八式、中正式步枪,60挺轻机枪,24挺二十四式重机枪,71门缴获的掷弹筒,9辆战车。
全师的武器弹药供给一个团!
而兵力方面,除了哨兵连不满编之外,全员满配,0空额!!!
最关键的是,还有炮兵团、战车连居然单独配合行动!
40门迫击炮、9门75毫米野战炮、9门战防炮。
“这,你们抢军需库了?”阙汉迁咽了咽口水,这好家伙比他们14师火力还猛。
别人倒没什么反应,只是老王在那边双手倚着门框,一只脚脚尖点地不断摸索,好一副傲娇模样。
阙汉迁看着火力配置,感觉自己现在猛地一批,很想找小鬼子一、两个大队试试。
这是将一个德械调整师的武器,集中到一个团使用。
嗯
恐怖如斯!
第80章 向前(上)
9月9日早上
沈复兴的部队转移到嘉定城郊,一部分老兵被沈复兴私下安排回了老家。
美其名曰:执行任务。
因为他在昨天收到了家书,老管家伛偻的身形与见到他时皱巴巴却异常温暖的笑,竟然让沈复兴有些恍惚。
当他接过那封带着体温的家书,人生的归属感似乎一下子有了落脚点,翻开信封,一眼就认出这工整的字体这是母亲的手书:
复兴吾儿,一别月余,甚是想念。
本不应修书,奈何乡里余家皆有书信所至,数日间,竟举目皆是素缟。
报上盛赞吾儿为民国双壁,鹤年信中夸赞沈家中兴,为母甚是欣慰,吾儿该是忙于国事,忘了家书。
只是不知,吾儿膳饮可还适口,无有咸菜此类最爱?
沈复兴看着看着不禁眼眶湿润,抬头看老管家的时候,对方竟然从旁捧起一个小小的瓦罐:“东家,这是咸菜,是老夫人命我带来的,是她亲自腌的,只可惜季节未到,没有冬笋。”
小满想上前接过,却被他抢先一步自己抱在怀里。
这封信很短,空了一大片,很大一片。
只是那一个被反复涂抹的字,却道出了千言万语,让沈复兴心里没来由的难受。
【●家中一切安好,勿念。】
这封信被沈复兴贴身收藏,在这残酷的淞沪战场与混乱黑暗的年代,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温暖。
老管家在离开之前提了一嘴:家乡抽丁了。
他们家有他这个名动京城的人在,自然没有问题,但其他人呢?
一个排的士兵带着第7师核心成员的家书护送老管家赶往慈城,另外一个排的士兵则是接到任务,给新编入独立团的士兵寄家书。
这也在第7师形成了传统,新加入的士兵除了一个木质的【平安无事身份牌】之外。
上战场前,还会一封家书,不管最终能不能送到,现场会抽出这么一支30人的队伍负责。
曾经也有人问过沈复兴,“要是他们都不回来了怎么办?”
是啊,这个年头,逃兵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别说淞沪会战结束,就是在淞沪会战期间,逃跑的乱兵为祸乡里的,没有上万也有几千。
而在淞沪会战大溃退之后,根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数万逃兵在江浙一带作乱。
罪行累累!
而面对这样的问题,沈复兴只是笑笑:“他们不是逃兵,他们是全师官兵的希望,我相信他们。”
他的话,极大地鼓舞着全师上下的士气。
可话是如此说,但老王私下里早就对每个人的性格家庭了解的一清二楚。
所谓的抽签也只是一个形式,送信的距离都经过计算,绝对不会给你路过家乡的机会,两人一组互相监督。
有时候30人出发,25人回来。
上一篇:大唐李承乾: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