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317节

  匠户点了点头:“至少商君别院里面的人,是不认识的。”

  徐雍嗯了一声:“应当是不认识的。”

  然后他一脸好奇的看着匠户:“你问这些做什么?”

  匠户笑嘻嘻的说:“日前报名的时候,多出来了几个名额。这几位公子自觉愚笨,考科举恐怕有点困难,还是在家中混吃等死,等着人举荐比较划算。因此就想要把名额让出来。”

  “小人帮他们运作了一番。只要徐大人出三倍的价钱,这名额就是你的了。”

  徐雍一听这话,喜得抓耳挠腮:“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匠户笑眯眯的说道:“偏偏就有了。如果徐大人同意的话,就用这位公子的名字身份入学,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以让人察觉。”

  徐雍使劲点头。

  随后,匠户带着徐雍办了手续,他很快拿到了那位退学公子的身份。

  不过看到这名字之后,徐雍有点发愣:“此人的名字,好面熟啊。”

  匠户哦了一声,说道:“此人乃李大将军的侄儿。上次科举,他也曾经入学来着。跟着听了几堂课,什么都没有学会,倒是饭量渐长。这次谪仙开班,他又来了。”

  徐雍点了点头,对于李信这个侄子,他还是有印象的。那家伙就是个武夫,舞枪弄棒,排兵布阵,确实在行,让他考科举,却是难为他了。

  徐雍办完了手续,交了三倍的钱,心里面依然美滋滋的。

  等和匠户道别的时候,徐雍很感激的问了一声:“请问,高姓大名?”

  匠户回过头来,朝他邪魅一笑:“小人姓黄,单名一个牛字。”

  徐雍喟然叹道:“身躯庞大,脾气温和,来往耕田,任劳任怨。兄台人如其名,真是朴实啊。”

  …………

  黄牛按照李水的吩咐办完了事,然后回商君别院复命,把钱都交给李水了。

  李水抽了一部分,送给了黄牛,黄牛欢天喜地的走了。

  剩下的,李水分成两份,一份自己留下,一份给了李信。

  李信把钱揣进怀里,叹了口气说:“钱财于我如浮云,我更希望侄儿在这里学上几日,去考科举。”

  李水翻了翻白眼:“李兄,在我面前,你还藏着掖着?你那侄儿,是这块料吗?上次他来了之后,根本不曾听课,满心思都是吃饭。短短数日,居然重了十来斤。你整日来蹭吃蹭喝倒也罢了,现在连侄儿都带来了?”

  李信毫不在意,和李水在一块时间长了,别的本事没有,厚脸皮的功夫一定是练出来了。他争辩道:“昔日王离要杀你,是谁救了你?昔日马凌暑要害你,是谁送你入宫躲避?昔日你炼丹失败,是谁以项上人头做赌注保你?”

  李信嗓门很大,李水的耳朵被震的嗡嗡响,只能掏了掏耳朵:“好好好,怕了你了行吗?你想让你侄儿来,那就来吧。一顿饭,我商君别院还管得起的。只是别让他去课堂上了。他去了之后,睡觉倒也罢了,还说梦话,太影响旁人了。”

  李信满意的笑了,惬意的夹了一个饺子,又喝了一杯酒,整个人都舒坦了。

  …………

  如今咸阳城中,风气为之一变。以往大伙提起槐谷子来,总是面带不满的。

  但是因为入学的事,那些朝臣全都老实了,谁也不敢公开指责槐谷子,反而要虚伪的称颂几句。

  一时间,仿佛槐谷子成了咸阳城中的大好人,所有人都和他一条心。一直坚持斥责槐谷子的淳于越、李斯、王绾等人,倒显得格格不入了。

  这三个重臣郁闷死了,怎么突然之间,自己被孤立了呢?

  自己竟然被槐谷子孤立了?这世道究竟怎么了?太匪夷所思了。

  淳于越了解到李水用的手段之后,大受启发,也打算办学。

  办学的好处有很多,其一,那些考科举的人,到底是从自己的学堂出来的,他们入朝为官之后,难免就会对自己的学堂心生好感,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自己的人。其二,办了学堂,可以和槐谷子相抗衡,让那些苦不堪言,口是心非的同僚,敢于再说真话。其三,可以践行孔夫子的理想。

  淳于越想了很多办学的好处,但是最后这学还是没办下去。原因很简单,没人来。

  商君别院,是算学、常识两科的制定者。自己编书自己教,这就让人很信服。至于淳于越,论古代典籍,他确实倒背如流,可是算学和常识,他有经验吗?

  最后淳于越万般无奈,只能每日起早贪黑的进宫。督促着编书者,尽快把文学和时务两书编定出来,即刻发行。

  这两本书自己毕竟参与了,等书发行了之后,就可以仿效槐谷子办学了。

  其实文学一书,早就编定好了。这书最简单,只要从诸子百家中,选择一些大伙都认可的经典,东拼西凑,就是一本书了。

  难就难在,这书需要用人抄写,这个速度始终提不上去。

  从算学和常识两书的发行量来推测,文学一书,恐怕要准备三千多本才够用。这还只是供应关中附近的读书人。将来六国的读书人来咸阳买书,恐怕还要继续抄录。

  这些日子,淳于越聚集了几百名识文断字的人,片刻不停的抄书。这些人都已经累的头昏脑胀了,速度却始终提不上去。催的紧了,往往还要出现一些错字。

  最后连嬴政都来过问淳于越:“为何算学一书,发行了数十日,文学一书,始终不见动静。”

  淳于越一脸苦涩:“老臣……也不清楚。或许谪仙用了什么办法,偷工减料,也未可知。”

  嬴政笑了。

  淳于越和李水在较劲,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他并不排斥,两个人都是皇子的师父,互相指责监督,反而对皇帝的大权有利。

  这时候,司豚来了。他小心翼翼的走到嬴政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

  嬴政听了之后,笑容就更加神秘了。

  他对淳于越说道:“今日咸阳城中,出现了一件奇闻,要不要随朕去看看?”

  淳于越心里记挂着抄书的事,但是也知道,自己在这里,除了让那些抄书人心慌之外,起不到别的作用,于是就点头答应了,愿意跟着嬴政出去看看这件奇闻。

  嬴政换了便服,带了一队侍卫,和淳于越同乘一辆车,出了皇宫。

  路上的时候,淳于越挺好奇,问了嬴政几次,究竟是什么奇闻。

  嬴政却始终微笑着说道:“到了之后便知道了。”

  一刻钟后,马车停了。

  淳于越跳下马车,意外的发现,这里竟然是内史府。赵腾正在里面问案。

  嬴政一脸兴致盎然的样子,带着淳于越进去了。

  其实赵腾身为内史,掌管咸阳城,是不用亲自问案,管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但是今天这件事,关系到了谪仙,他就不得不过问了。

  淳于越陪着嬴政在旁边听了一会,渐渐的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今日咸阳城中,有两个读书人争执起来了。

  一个叫李诀。一个叫王沽。

  李诀在几日前,曾经在商君别院买了一本常识书。刚刚看了一半,书就被人偷走了。

  恰好在他满世界找书的时候,发现书竟然在王沽手上。于是他立刻把书抢回来了。

  结果王沽却不认账,坚称这本书是从商君别院买来的。

  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闹到了赵腾这里。

  现在赵腾头很疼,他一听到槐谷子三个字,就有点头疼。

  赵腾不知道嬴政已经来了,揉着太阳穴问李诀:“你说这书是你的,可有证据啊。”

  李诀说道:“在下读书的时候,记得清清楚楚,第五页左上角有一块空白。”

  赵腾翻开第五页,发现这书里面都是蝇头小楷,左上角确实有一块空白,似乎抄书的人一时疏忽,在这里缺了几个字。

  李诀又说:“在下买到这书之后,曾经请几位友人看过,他们都可以作证。”

  赵腾命人把李诀的几个友人带上来,他们全都承认,李诀的书,确实有一块留白,当时他们还猜测过原因。

  这时候,赵腾看王沽的眼神就不对了:“这书,是不是你偷来的?”

  王沽一脸无辜:“这书是我买来的,买书的时候,友人就在旁边,可以为我作证。我的书,第五页恰好也有一块留白。”

  王沽的友人被带上来了,果然作证说,王沽的书,确实是买来的,当场就发现第五页有一块空白。

  李诀不服,说第八页有一块油污。

  赵腾翻开一看,果然。

  王沽又说,自己的书第十页有一行字墨迹格外的重。

  赵腾打开一看,又对了。

  最后他一脸疲惫的说道:“种种迹象表明,你们的书,是同一本书。而你们都有人证,证明这书是从商君别院买来的。那么似乎就只有一种可能了。”

  赵腾话说到这里,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商君别院,把书卖出去,又偷了回来,然后转卖给其他人。

  淳于越捋了捋胡须,说道:“怪不得谪仙在数日之内,弄出来了几千本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嬴政没有说话,不过心中有些不快。如果槐谷子耍这种小心思,那就真是落了下乘了。

第336章 谪仙之能,神鬼莫测

  赵腾作出推断之后,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怪不得槐谷子肯把每本书的价钱定为一百钱这么便宜,原来他卖出去之后还要偷回来,再卖几轮。

  这样一来,既赚到了钱,又赚到了名声。至于槐谷子是怎么偷到书的,为什么费这么大力气做这种事,赵腾也懒得去想了,在他看来,槐谷子本来就是疯疯癫癫的,做事不循常理,要想知道真相,把他叫过来问问就好了。

  一想到要审问槐谷子,而且要当场拆穿他的把戏,赵腾就全身发痒。多少天了,他总是梦到正在审槐谷子。往往梦醒了还在大笑。

  于是,赵腾很兴奋的派出去两个兵丁,去商君别院捉拿槐谷子。

  这两个兵丁应了一声,快步出去了。他们俩也不是笨蛋,知道所谓的捉拿,只是赵大人的一种说法罢了。自己到了商君别院,多半是要客客气气把人请过来的。

  在等候槐谷子到来的过程中,有个衙役低声向赵腾汇报,说淳于越大人来了。

  淳于越乃朝中重臣,绝对不能怠慢,于是赵腾连忙去迎接,结果一照面,才发现嬴政也来了。

  嬴政朝他摇了摇手,赵腾会意,没有大张旗鼓的行礼,而是客客气气的把他们请到旁边,放置了座位和糕点。

首节 上一节 317/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