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秦朝当神棍

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356节

  李信站的腿都酸了,心想:终于轮到我了。

  他站出来说道:“会稽郡守巨夫,曾投降反贼项梁。臣已然将它抓了,押入咸阳,听候陛下发落。”

  嬴政还沉浸在见到会稽王的欢愉中,微笑着说道:“带上来吧。”

  巨夫被小宦官领着,进了议政殿。他认真的行了一礼,然后小心翼翼的为自己辩解,说当初是不得已而从贼,实际上依然心向朝廷,一旦有机会,就会杀了项梁,帮助官军平乱。

  巨夫很害怕,再加上凌晨洗个了冷水澡,所以一直在打哆嗦,看起来别提多可怜了。朝堂上不少朝臣,对此人都有些同情。

  嬴政淡淡的说道:“巨夫降贼,不可恕。”

  巨夫一听这话,两腿一软,瘫倒在地。

  紧接着,嬴政又说道:“然而情有可原,免冠夺爵,降为庶人吧。”

  巨夫一听这话,内心之中又狂喜起来了。

  这一路上,巨夫忐忑不安,遗书都已经写好了。他深知当今天子,刚毅果断,自己曾经降贼,这颗脑袋大概是保不住了。

  没想到,今日不仅活下来了,而且连家产都没有充公。虽然没有了爵位和官职,但是可以做一个富足翁啊。而且陛下也没有禁止自己的子弟参加科举,或许数年之后,儿子可以来咸阳城应试一番,那样的话,自己家又是官宦之家了。

  巨夫越想越高兴,眉开眼笑的感谢嬴政的宽宏大量。

  嬴政还沉浸在见到会稽王的喜悦之中,他没搭理巨夫,只是摆了摆手,说道:“散朝吧。”随后,一脸微笑的走了。

  朝臣们慢悠悠的向议政殿外走去。

  这时候,有个人欢呼雀跃的跑了过来,看模样分明是伏尧。

  伏尧先向李水行了一礼,然后笑着说道:“师父,你在楚地大破贼军的事,我已然知道了。现如今,咸阳城内外,甚至宫内宫外,都在传扬师父为战神呢。”

  李水严肃的说道:“做人要谦虚,岂可如此高调?即便我是战神,也不能当着众人的面嚷嚷。这让李信将军听到了,情何以堪?”

  李信心中暗骂。

  忽然一扭头,他看见淳于越在旁边微笑不已。

  于是李信凑到了淳于越身边:“姐丈,我今晚想要去祭拜阿姊。”

  淳于越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了。

  李信开心的笑了。

  忽然,有小宦官走过来,说道:“谪仙大人,李大将军,丞相大人,淳于博士,廷尉大人,内史大人,请留步,陛下有请。”

  朝臣们看着这几个人,心中微微有些纳闷:“这些人都是朝中重臣啊,陛下留下他们做什么?难道有大事?”

  不过,朝议已经结束了,这些朝臣不奉召,也不敢再宫中逗留,都带着纳闷走了。

  而李水等人,则快步向嬴政书房走去。

  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忽然有一群宫女走过来,恭恭敬敬地向李水行了一礼:“主人深居后宫,不便前来,故而令奴婢代为行礼。日后得空,主人会当面致谢。”

  李水有些纳闷的看着她们:“这是何人?这是何意?”

  伏尧在旁边代为解释说:“方才会稽王已经入后宫了,现在后宫的嫔妃,都听说了师父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支持藩王每年入咸阳探亲。”

  “这些妃嫔,原以为藩王离开咸阳之后,她们此生都见不到自己的儿子了。没想到现在居然有了一线希望。因此个个对师父感激不已。只是碍于礼法,不能亲自来前殿拜谢,因此派遣这些宫女过来。”

  伏尧笑嘻嘻的说道:“如今师父在后宫之中,威望颇高,有些人说,师父一向支持妇人走出宫闱,开阔眼界。如今又帮着妇人与儿女团圆,真是至仁至善。因此私下称师父为妇人之友。”

  李水挠了挠头,干笑了一声:“这心意,为师倒是领了。可是这称号,怎么总觉得有些别扭?”

第367章 嬴政的测试

  等几个人快要走到嬴政书房的时候,李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问伏尧:“在楚地的时候,你接连来了几封信,催促我回来,是不是有事?”

  伏尧听了这话,脸上露出神神秘秘的神色来,他低声说道:“近日,徒儿听到了一些风声。”

  李水一脸好奇的看着伏尧。

  伏尧正要说话,旁边的小宦官笑眯眯的说道:“大人,咱们到了。”

  李水一抬头,发现已经到了书房门口了。

  伏尧对李水说道:“师父,今日父皇召集重臣,可能就是为了这件事。三言两语,徒儿也说不清楚,师父进去之后,自然就知道了。”

  李水皱着眉头进去了,与此同时,脑子里面在使劲回忆着:这个时候能有什么大事?莫非秦始皇要巡视天下?

  等他进去之后,发现里面不仅有诸位朝臣,还有扶苏和胡亥。

  李水看了看身边的伏尧:“莫非,今天这件事,与太子之位有关系?”

  嬴政淡淡的说道:“诸卿入座吧。”

  众人应了一声,纷纷坐了下来。

  嬴政说道:“日前,胡亥向朕进言,说愿意离开咸阳城,到外面管辖一郡之地。”

  胡亥微微欠身,说道:“如今诸兄弟前往各地为王,为大秦守卫边疆,为父皇分忧。孩儿却只能枯坐咸阳,无所事事,心中颇为不安。”

  嬴政赞许的看了他一眼。

  在场的朝臣都有点奇怪的看着胡亥:他不要太子之位了吗?

  若说胡亥傻,那是绝对没有人相信的。胡亥与他的师父赵高一样,很有心机。若说聪明,他或许比不上伏尧,若说心思深重,恐怕在伏尧之上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放弃太子之位?唯一的解释,就是其中有些门道。

  果然,嬴政淡淡的说道:“胡亥的提议,朕觉得颇有道理,因此召来诸卿,商议一番。朕有意令扶苏与伏尧,同样离开咸阳城,管辖一郡之地。”

  李水听到这里,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果然,嬴政说道:“大秦幅员辽阔,为帝王者,一念之间,便可以令无数百姓颠沛流离,因而太子之位,不可以不慎重。朕打算拿出三郡之地,分别任命三人为郡守。令他们管辖数月。一则,令他们熟悉政事。二则,可以探查一下,他们究竟有没有治国之才。”

  那些朝臣愣了一会,都微微点了点头。

  李斯赞道:“治理一郡,若有些纰漏,还可以收拾。若治理天下,一旦出了乱子,那就酿成大祸了。因而,这个办法极好,老臣赞成。”

  周围的朝臣都没有意见。

  很显然,这其实是一种考核。谁治理的成绩最优异,在嬴政的心目中分量就会加重,将来会被选为太子。

  李水已经在脑袋里开始琢磨了,这么帮着伏尧治理好一郡之地。

  然而,嬴政又淡淡的说道:“此次,朕是为了考核三位公子。因此,只许他们带领护卫前去,一切从头做起。诸位就留在咸阳城,静候佳音。”

  李水微微一愣:“不许师父跟着?”

  嬴政说道:“不许。”

  李水看着胡亥,忽然笑了:“如此一来,倒是对胡亥公子最为有利啊。人尽皆知,胡亥公子没有师父。”

  胡亥今天显然有些得意,大大方方的站起来,向李水笑了笑,说道:“并非有利,而是公平。”

  嬴政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因此直接问群臣:“诸卿以为,从何处选择三郡较为适宜?”

  王绾沉吟了一会,说道:“老臣以为,三位公子虽然是治国之良才,然而毕竟初次执掌一地,难免会有些纰漏。若距离咸阳城太远,易生变故。不如选择大秦故地。一则民心安稳,二则距离咸阳城较近,一旦有事,陛下旨意,一日之间,便可以送达。”

  “而天下之地,有肥沃有贫瘠。各郡百姓,亦有多寡。因此,若差距太大,则无法知道三位公子孰优孰劣。故而,这三郡应当距离不远,则可以民风相似,贫富相近。因而,臣提议,陇西、北地,上郡。”

  这三郡,都在咸阳附近,都是原本秦国的地盘,就算有问题,也不会出大乱子。朝臣们都点了点头,觉得王绾的话,很有道理。

  嬴政看向扶苏和伏尧几个人:“尔等,任择一地吧。”

  扶苏说道:“儿臣愿往陇西。”

  伏尧说:“我愿往北地。”

  剩下胡亥,没什么可挑的,自然是上郡了。

  嬴政很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三人,稍作准备。三日之后便出发吧。”

  扶苏、伏尧、胡亥三人,都行了一礼。

  随后,李水等人离开了书房。

  等到了外面之后,伏尧把李水拉到旁边,小声说道:“师父,徒儿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啊。”

  李水纳闷的看着他:“为何不安?”

  伏尧说道:“徒儿不懂治国。师父又不在身边,我这……这如何是好?”

  李水有点不快:“不懂治国?为师每天对你言传身教,你还不懂治国?”

  伏尧都懵了:“师父教我了?师父何时教我了?”

  李水更纳闷了:“我没有教你吗?那你在我身边,都学什么了?”

  伏尧快哭了:“师父何时教我了?淳于博士,在数年前就开始教诲扶苏为君之道。赵高尚在人世的时候,也教授了胡亥权谋之术。至于我……”

  伏尧绞尽脑汁,说道:“近日徒儿倒也没有闲着,倒是跟着师父学了不少东西。可学的全是如何做生意,如何赚钱。”

  李水叹了口气:“谁说做生意便不能治国了?”

  伏尧懵了:“做生意也可以治国?”

  李水说道:“为师的商君别院,原本是个破破烂烂的大宅子,有那么几百亩几乎要荒了的农田。耕田的是一个穷村庄中的村民,个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你如今再看看,为师只不过用了一年时间,小土村的村民,摇身一变,变成了商君别院的匠户。那几百亩农田,变成了最好的良田,收成比往日多了数倍。”

  “商君别院,甚至于咸阳周围,甚至于整个关中。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比往年富足了很多?”

  伏尧缓缓地点了点头:“好像是啊。”

  李水又说道:“这不是治国吗?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首节 上一节 356/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