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朝当神棍 第718节
吴驰硬着头皮说道:“不过,不用帮我辟谣了。”
李甲:“不用辟谣了?”
吴驰点了点头。
李甲忽然火了,几乎跳起来了:“吴大人,你是不是戏耍我家主人。我家主人饭都没有吃,把辟谣书写成这样,你还想怎么样?”
李甲只是一介仆役,敢这么和吴驰说话。换做别的时候,吴驰早就打过去了。
但今天不行,今天吴驰有点心虚。
他满怀歉意的说道:“是老夫对不住李大将军了。不过……老夫不也花了钱吗?大不了这钱不退了。”
李甲勃然大怒:“吴大人,你把我家将军当成什么了?当成那些落魄的穷酸文人,有钱就可以帮忙写东西吗?”
“你还想退钱?这是对我家大人的侮辱。士可杀,不可辱。我家大人知道了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来,小人可说不好。”
吴驰紧张的说道:“我……我只是忽然不想让将军辟谣了。我觉得被打耳光,似乎也不是特别丢人。”
李甲冷笑了一声:“不是特别丢人?几个时辰前,你不是还去找我家主人兴师问罪吗?”
吴驰无奈的说道:“那你觉得应该怎么样?”
李甲说道:“辟谣书,我家主人已经写了,既然写了,那就一定要发。”
随后,李甲转身就走。
吴驰苦苦拦住:“李兄,李兄,咱们有话好说,再商量商量。”
李甲叹了口气:“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办法了。”
吴驰说道:“请说,请说。”
李甲说道:“你得向李大将军赔礼道歉。”
吴驰连连点头:“一定道歉。”
李甲说道:“重在赔礼,然后才是道歉。嘴上说着罪该万死,心里面却冷嘲热讽,这种事还少吗?还是真金白银实在。”
话说到这份上,吴驰终于听明白了。
他小心翼翼的问:“那……多少钱合适?”
李甲幽幽的说:“一百万。”
吴驰头皮发麻:“是不是……多了?”
李甲转身就走。
吴驰苦着脸说道:“好,一百万就一百万。来人啊,拿钱。”
李甲拿着一百万,笑眯眯的走了。
吴驰心里凉嗖嗖的,一天的时间,就出去了两百万啊。
唉,早知道的话,上午就不去找李大将军了。
吴驰的肠子都悔青了。
忽然,吴甲抱着酒坛兴冲冲的来了:“主人,小人帮你把酒取来了。”
吴驰忽然把眼睛一瞪:“你之前是打翻了我一坛美酒吧?”
吴甲:“啊?”
吴驰大喝:“来人啊,取鞭子来。老夫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没规矩的蠢材。”
第616章 彻底绝望的胡亥
这几天,咸阳城中发生了一些大事。
其中一件事,是李信狠狠的收割了一波财富。
他只是雇了十几个落魄的士人,抄了一些狗屁不通的辟谣文章而已。
做所以说抄,因为这些文章全都一模一样,只不过换了个名字。
李信拿着这些辟谣文章给那些朝臣看了。这些朝臣和吴驰的反应一样,犹豫再三之后,拒绝了李信的好意,并且拿出来一百万钱,给李信赔礼道歉。
毕竟……伏尧公子已经答应了他们要画连环画。两者相比较一下,当然是选择伏尧公子的连环画了。
而咸阳城中的第二件大事,是很多朝臣忽然一夜之间,对伏尧公子赞不绝口。
伏尧公子,因为一些仆役的过错,竟然亲自登门道歉,向自己解释,这样的胸怀,这样的人品,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圣贤君主吗?
而且,这些朝臣隐隐约约的有点小心思。如果伏尧公子的连环画出来,那自己是不是可以扬名立万了?
因此……他们在内心深处,竟然自觉不自觉地,有点巴结伏尧的心思。
这两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敏感的察觉到,朝臣们对于理想太子的人选,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以前他们中意的是扶苏。
虽然扶苏是淳于越的徒弟,笃信儒学。但是扶苏毕竟是长子,而且为人宽厚。如果扶苏做了天子,大秦也不会坏到哪去。
但是现在朝臣们忽然发现,这伏尧的才能,似乎要在扶苏之上,如果伏尧做了天子,大秦可能会更好。
这些,都只是朝臣私下猜测罢了。至于嬴政是怎么想的,朝臣们并不清楚。
天威,不可测啊。
至于另一位争夺太子的人选,胡亥。朝臣们几乎快把他给忘了。
旁人把胡亥忘得一干二净,但是李斯和王绾并没有忘记,他们不断地给嬴政上书,最后嬴政当真同意了,准许胡亥离开大秦,前往孔雀国钻研佛法。
与胡亥一同过去的,还有派往孔雀国的官吏。
这些官吏由两部分人组成。
一部分是曾经弹劾李水和李信,诬陷他们谎报军情的人。这些人入选了李信的名单之后,又死要面子,不肯去挨耳光,于是被派到了孔雀国。
另一部分人,则是考中科举之后,名次比较低,还没有被安排官职的读书人。
这些人普遍出身不高,而且年纪较轻。他们干劲十足,满脑子想到都是在孔雀国干出一番事业来,好衣锦还乡,回到大秦做高官。
至于向孔雀国派驻一位皇子封王,这件事王绾和李斯也曾经提议过。
他们虽然没有明说是谁,但是既然胡亥已经要去孔雀国了,那么自然而然就应该是胡亥才对。
不过……嬴政在下决定之前,召集了朝中重臣,在书房中商讨了一番。
封王的提议,遭到了李水的反对。
对于李水的反对,李斯和王绾都很不满。
因为只有胡亥封王,才能借助孔雀国的力量反对李水,而他们两个才能从中渔利。
因此他们极力促成此事。
王绾问李水:“请问谪仙,孔雀国为什么不能封王呢?你之前也说了,我大秦国土广袤,不封王的话,难以镇住各地反贼,容易重现东周以来的乱世。”
“如今孔雀国距离我大秦十分遥远,不更应该封王镇守吗?”
李水干咳了一声,说道:“不知道丞相大人,有没有听说过仙学。”
王绾:“……”
淳于越听到仙学两个字,就想起仙儒论战来了,心里老大不是滋味。
虽然淳于越最近有点看开了,但是儒学毕竟是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东西,可以说塑造了他的世界观。
即便在他心中,儒学治国的理念动摇了,可是他依然把儒学当成一等一的学问。
上次的仙儒大战,儒学一败涂地,每每想起来,淳于越都痛不欲生。
于是他忍不住说道:“谪仙,如今我们是在讨论封王的事,你怎么又岔开话题了?”
李水笑呵呵的说道:“我说的正是孔雀国封王的事。我这仙学中,有一条十分管用的道理,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孔雀国封王的问题,与大秦封王的问题一样吗?本仙认为截然不同。”
嬴政心想:仙学?那不是槐谷子弄出来哗众取宠的东西吗?难道他还真的想要照此行事?
李水说道:“我大秦为何要封王?”
“因为东周以来,四百余年诸侯混战,华夏已经分裂了四百年,一朝被我大秦统一,但是人的观念一时间没有转变过来。”
“若有人从中作梗,挑动天下人,很可能出现六国复立的局面,因此要分封公子,镇守各方。”
“但是孔雀国,并不需要担心这个。那里的百姓习惯逆来顺受,把今生当成梦境,把死后的世界当成真实的。”
“这孔雀国,曾经数次被外族入侵,他们都坦然的接受了。因此,我们只要派驻官吏,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就绝对不会造反。那也用不着再分封公子为王了。”
“如果孔雀国没有王,那里的官吏各自管辖自己的郡县,力量相对弱小。”
“可若是让他们有了统一的王,而这位王又野心勃勃。他会不会整合孔雀国的力量,反噬我大秦?”
嬴政听到这里,目光微微一缩。
李斯和王绾对视了一眼,眼睛中都有浓浓的失望。
完了,胡亥公子是彻底没指望了。
胡亥奉行法家,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胡亥野心勃勃,在座的各位也都清楚。
如果分封他为孔雀王,他不打回大秦那才怪了。
上一篇: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