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协律郎

大唐协律郎 第52节

  她抬头看了一眼张岱,又低声说道:“先父逝后,不日便要归礼,东都这里未知归期,短年之内必难再至,家事散落恐将荒芜,便趁礼前尽量收拾携返。

  恩亲辞世,不捻衰麻却牵缗绳,世兄想是没有见过我这种污浊女子吧?”

  张岱闻言后先是摇摇头,然后才意识到这动作让人误解,便又开口道:“丧亲之痛,浮于形面只是由人观瞻。此情哪怕痛彻心扉,总也不能一日之内共赴一丘。治礼之外仍需谋生,我只是没想到事竟系于县主……”

第83章 明月照西园

  因为伦理孝义在古人观念的重要性,使得治丧这件事也堪称古代行为艺术大赏,人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孝义简直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时候甚至因为用力过猛而显得有些好笑。

  后世张岱翻阅史籍的时候,其实就不太认同古人那些治丧哀甚的做法。养生送死人生大事,失去亲人固然悲痛,但活着的人也要积极认真的去生活,这才是正常的生活态度。

  所以云阳县主要赶在离开东都前整理收拾一下家当带走,张岱倒是并不感觉意外和反感。他诧异的是,岐王的家事竟然由这么一个女子管理。

  诸王皆配府属府吏,负责管理他们的封国产邑以及日常人际交往等等诸事。尽管王府官数量一直在减少,到了开元年间更是多有缺而不置,但岐王作为圣人的弟弟,还是有着府佐代管府中庶务的。

  就算像云阳县主所说这些府佐们眼下都忙于丧事、不便劳以家事,那岐王家中还有妻子……

  好吧,岐王家具体是个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而且前宅那河东王眼下的确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置这些事情,只是偌大一个王府家事竟由一个女儿打理,多多少少有点意外。

  “世兄不是俗人,开口就化解了我心中自惭形秽的杂念。”

  听到张岱这么说,云阳县主眼眶顿时一热,她眨眨眼压制一下哭意,转又沉声道:“日前入道祈福,失亲焉能不痛?恨有家事厘定不清,舍我更难仰谁……”

  讲到这里,她眼中清泪终究还是忍不住顺着眼角滑落出来,语气也变得哽咽难言,连忙转过身去缓缓深吸,过了好一会儿才又将情绪平复下来,转回身来时,神情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只有眼眶还泛红。

  “情难自已,让世兄见笑了。冒昧请入,是想向世兄道歉一声。午后省中的纷扰,我刚听家人讲起,才知世兄受扰不轻。”

  云阳县主说着,两手扶案向张岱欠身致意,然后又继续说道:“我知世兄才情卓然、品格高尚,必然不屑挽郎幸途。

  唯今居礼,情难表达,又恐世兄或会疑我暗怨日前祈禳不成,所以才将世兄引入事中,却不想连累世兄受人诘责……”

  “县主言重了,惠文国之手足,之前憾未从游门下、恭受教令,今能执绋与事、不胜荣幸!”

  听到是云阳县主决定以自己为挽郎,张岱连忙欠身说道。

  他虽然有点看不上挽郎这个出身,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事对他就毫无意义。即便他不循此出仕、直接就任官职,也算是积累了经验,有了一个效力国事的履历。

  等到未来他再通过其他的途径入仕,这一履历就会让他的起点比别人高上一些。比如日后如果他要考科举,守选结束后别人授九品职,而他因有此履历,便可以从八品乃至更高的级别起授。

  挽郎作为一个单独的出仕途径,的确属于下流,但是如果作为一种BUFF加持,则就收益可观。挽郎出仕是耻辱,但是做过挽郎之后再通过科举、制举出仕,则就是一种高风亮节、不循幸途的体现。

  所以张岱之前虽然并不主动争取,但获得了也不会推辞,倒也不是单纯的跟他嫡母郑氏斗气,就当给自己刷上一层BUFF,以后步入仕途能够更加高歌猛进。

  “世兄这么说,那我便放心了。方才确是担心世兄受扰,内不能安。既如此,便再多谢世兄不辞辛劳的义助!”

  云阳县主说着便从席中站起来,再向张岱欠身致意。

  张岱见状后便也连忙避席而起,看一眼积在案上众多的计簿,又开口说道:“事既说开,不敢久留,那我便先告退。家事内外两繁,县主也不要忧劳过度,君恤人悯,保重保重。”

  说完这话后,他便又疾步行出,心情稍感轻快起来。

  一方面得知了自己的挽郎身份是被云阳县主所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云阳县主得知他遭受骚扰后便立即向他致歉,家事内外愁困的情况下,还能有这样一份心意,确实让人感动。

  云阳县主目送张岱离开后,便又坐了回去,望着堆满案头的计簿,眼中闪过几分厌烦,但还是又深吸一口气伏案继续整理起来。

  如此又过了好久,她才将东都内外的宅田产业整理大概,然后将整理出来的内容合成一卷,抬手召来宦者轻声吩咐道:“速速告于府中几位佐员,请他们即刻拟写请还赐田奏文,切记切记,一定要在殡日之前书毕上呈!”

  眼下丧礼刚刚开始,她父亲尚未大殓,前来吊唁的宾客还属于私礼的性质,可是一旦等到大殓结束便要停殡于大内,届时她们兄妹和余诸家眷都要入宫等待送葬。

  云阳县主之所以要忍住丧父之痛都尽快将东都的赐田资产都梳理一番,便是因为一旦入宫,这些家事资料便不好再这么方便翻阅检索了。

  她要尽快赶在殡前将东都家业梳理一番、留簿于朝,这样未来无论是请还于国还是继续延恩经营都有了一个凭证。

  如果没有这一层保证,那么她们兄妹治丧送葬然后返回长安居礼,中间长达数年都难以再回东都,到时候若有奸邪家奴侵吞产业也无从查验。

  尤其一些国官会趁着家中无人主事、假借岐王府的名头在外横行不法,若为刑司纠劾,这对失去父亲庇护的她们一家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这些道理,云阳县主本也不懂,还是日前入道时,姑姑玉真公主讲给她这些,提醒她要有所警觉和防备。

  她父亲当时已经卧病不起,兄长昏昏不理家事,王妃并诸妾也都只是养尊处优、未解辛苦的贵妇,两妹仍幼,数遍家中唯她一人而已。

  这本就是为了防备府员和家奴们贪墨隐匿,她自然也不便交给外人处理,只能自己来做。

  父亲去世,谁不悲伤?结果因为她比家中其他人更懂事一些,便要忍受旁人的误解、乃至非议,擦干眼泪处置这些繁杂家务。想到此节,云阳县主又不由得泪眼朦胧。

  她也曾是无忧无虑的闺中少女,但是父亲不在了,她那无忧无虑的少女岁月便也一同去了。

  如今总算争分夺秒的草草将东都家事盘查一番,云阳县主也有气无力的伏在案上默然流泪,眼眶里虽然蓄满了泪水,但眼神却只是空洞与迷茫。

  就这么默默哭了好一会儿,县主颌下泪水都蓄成了浅浅一汪清水,并打湿了她的丧服衣袖,凉意侵体她才停止了哭泣,掏出一幅锦帕却不往脸上擦拭,只是捧在手中痴痴望着,渐渐眼神变得冷厉起来,乃至于隐有几分恨意闪烁。

  如果张岱还在这里,应该能认出县主手中的锦帕是日前禳星那晚所用。此时锦帕上呕吐的秽物早已经清洗干净,并加香料熏蒸一番,自有一股扑鼻而来的馨香。

  旁人嗅不到,云阳县主却闻得出,这锦帕馨香中夹杂着一股经久不消、令其不寒而栗,甚至每每让她夜梦惊醒的异味,提醒着她这个世界并不安全,恶意并非刀光剑影,而是阳风春雨一般、让人防不胜防!

  张岱再返回前宅时,众挽郎们队列也已经散开。

  经历过最初入选挽郎的兴奋后,眼下众人也都明白他们将要承担怎样的任务了,不少人都面露苦色,显然心内也是荡漾着如同张岱等人早间一样的心情。

  让这些学渣们背上几百首乃至更多的诗,简直比砍了他们还要更难受。

  岐王府虽然宽大,但也住不下这么多的人,一些官员诸如张均之流已经又返回了皇城去值班,内外驻守的金吾卫甲兵也轮换一茬。

  众挽郎这会儿也都疲惫不堪,但宅邸中却没有安排他们的住处,因此暂时将他们安置在惠训坊的山亭院中住宿,顺便白天还可以在山亭院中排队演练,也不耽误府中治丧。

  于是一行人便又离开岐王宅,浩浩荡荡的列队往惠训坊的山亭院而去。

  当队伍行到洛南的魏王池边时,舒爽怡人的初夏凉风从湖池上吹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忽然有人高声唱叫起来:“宫仗传驰道,朝衣送国门。千秋谷门外,明月照西园!”

  这是他们今夜学唱的挽歌,骤然在这深夜湖畔唱起,自是让人瘆得慌。

  队伍后方扑通一声闷响,旋即便有哗哗水声,继而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怒吼:“哪个狗奴在号丧?吓煞你耶!若非堤外有竹排,明早贼等须给你耶唱挽歌!”

  众人听到这吼叫声全都哈哈大笑,还有人唯恐天下不乱的牵手围在堤旁大吼道:“拦住湖堤莫让他上来,问这奴儿是谁耶!叫耶、叫耶,否则不准上岸!”

  十几少年无人性,怎么畅快怎么玩。张岱行在队伍前方,听到这欢声笑语洒满魏王池畔,一时间也是大感无语,岐王去世,圣人难过的几十天吃不下饭,要听见你们这么乐,一个个踹下湖去喂王八!

第84章 颜氏子弟

  这些精神小伙儿们到了山亭院还在闹腾,张岱则就不再陪他们了,跟此间的岐王府吏员交代一声,便先自己回家了。两家东西隔邻,明早再过来耽误不了一点事。

  原本张岱

  “阿郎回来了!阿郎饿不饿?”

  回到家时,阿莹正有些无聊的倚栏投素喂鱼,听到脚步声回眸见到阿郎走回家来,顿时笑逐颜开,步履轻盈的跑上来帮阿郎脱下外衣袍服。

  “岐王宅里吃过了,不必再动灶火。”

  张岱瞧见中庭池子里几尾游鱼在水面泛起涟漪,便从阿莹手里接过一捧粟米,也学这小娘子方才模样倚栏投喂,看一眼恭立身侧的阿莹笑语道:“你和阿姨住在这里还惯不惯?”

  “往常做梦都不敢想,再说不惯不是折福?”

  阿莹有些夸张的瞪大眼眸,晶亮的眸子里甚至都倒映出一抹星光。

  这美态看得张岱怦然心动,转过身勾住少女的纤腰,将她揽在了自己的怀抱中,凑上前用自己的鼻尖磨蹭着少女娇嫩的脸颊。

  阿莹则双肩微耸、羞红的俏脸低垂,两手将阿郎的外袍捂紧在自己胸前,呢喃低语道:“阿郎,痒……”

  怀中少女肤若凝脂、仿佛佳玉琢成,娇艳的让人神醉。张岱没做更进一步的举动,转身让这小娘子偎在自己怀中倚栏喂鱼,他将脸庞贴在少女鬓侧,看着游鱼争相啄食水中的粟粒而泛起水花。

  “禀郎主,居室已经打扫妥当,可以归寝。”

  魏林的娘子刘娘子站在栏杆另一侧小声说道,这位娘子一头短发又加修剪,倒是透出几分爽利,在宅中内外忙碌也很勤快。

  明天还要早起做事,张岱便也不再和小婢女温存腻歪,手中粟粒撒干净后拍拍手便往卧室走去。

  阿莹小步跟随在后,刘娘子入前要接过袍服去蒸洗,却被这少女拧身避开:“刘娘子你去休息吧,郎主衣物我来洗濯。”

  张岱听她小儿女心思,便回头笑道:“只穿了一个白天,也并不脏,掸尘挂起就好了。”

  “阿郎又不是没有勤快的使婢,哪能穿隔夜的脏衣!家人都有事做,只我闲得慌,只盼着阿郎回家得几分差使。”

  阿莹一路将张岱送到卧室,又在外间门口将衣服清水洗净沥干、温水调浆涂润、熏后复熨,等这衣服洁净如初、衣香沁人,时间已经到了深夜。

  “原来大族主公用度这么讲究,不见阿莹娘子巧手妙法,哪知这些!”

  刘娘子还有安孝臣的侍妾王氏在栏外看着阿莹将一件衣服用工这么久,都啧啧称叹,她们的确没有见过大族家居侍奉之法。

  阿莹被夸的俏脸一红,摆手道:“衣物洗净晾干就能上身,只是我乐意给阿郎用心。阿郎出入王邸,哪能将家奴拙工外露!”

  他们多年来甘苦共受,倒也没有什么奢华的排场和讲究,而在这少女心里,只觉得竭尽所能、将阿郎侍奉到最好乃是头等大事,为此不厌其烦、甘之如饴。

  张岱一觉睡到清晨,尽管岐王府吏员没来催促,他也自觉的起了一个大早,洗漱用餐然后召来张义,让他再带人去周良家帮事。

  他这里做了挽郎,抽不出身来去帮忙,不久后更要离开洛阳,扶棺将岐王送往关中桥陵陪葬。彼此情义深挚,周朗母子当然不会怪他缺席周良的丧礼,便让张义等人帮忙尽量将后续事情做到周全圆满。

  “启禀郎君,仆日前总算联系到王元宝!他知郎君想要见他,心甚欢喜,请我来问郎君几时便于接见?”

  虽将娘子送来,魏林还留在南市,市中牙郎们知他傍上豪门,也都不敢再刁难,他也越发的勤快,打听到张岱感兴趣的消息便立即来报。

  “让他午后过来吧!”

  张岱想了想后便说道,今天他们这些挽郎倒不需要再去岐王宅,只要留在山亭院专心学唱挽歌、排练阵队,等王元宝过来了再回家见也来得及。

  魏林连忙应是然后便又匆匆返回南市,两京诸市虽然要市鼓之后才开放交易,但市中也有居民和商家有出入的需求,所以也可以船从水入、人从旁出,市场关闭的时间段也能人货出入。

  吃完早饭来到山亭院里,众挽郎们已经在马球场上开始列队练习,张岱便往他的小队那里走去。

  成员们还有些意外他们队长怎么不见了,当得知张岱别馆就在隔壁且昨晚就回家住去了,众人脸上都流露出羡慕的目光。

  张岱看到这些家伙羡慕的眼神,心内也生出了极大的满足,脑海中甚至都响起后世房产经纪的话:成功人士的优越感从何体现?人无我有!黄金地段永远稀缺、错过不再,与珍贵的拥有机会相比,金钱不值一提!

  惠训坊面积本就不大,沿河傍池、环境优越,地皮甚至珍贵到需要完成一场政变,才能重新进行瓜分。

首节 上一节 52/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