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46节
守门的人,见往里走的是赵俣,不仅没拦着,还满脸堆笑的往里引赵俣,周围的宦官、小黄门和宫女也都围了过来。
就在赵俣本能地要跟围过来的这些人聊聊家常里短之际,赵俣身后的梁师成小声提醒他:“大王,申王、简王、睦王在此。”
赵俣听言,往边上一看,就见赵佖、赵似、赵偲全都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赵俣一拍自己的额头:“看我,光顾着想事,忘记教他们通报了。”
说话间,赵俣就给正围过来的一众宦官、小黄门和宫女使了个眼色让他们先别过来了,然后走到赵佖他们三个中间一块等通报。
会说的,不如会看的。
赵佖三人哪能看不出来,赵俣来慈德宫,就跟回自己家差不多,关键慈德宫的人对此习以为常,并且全都跟赵俣十分亲近。
这足以说明,赵俣跟向太后远比他们跟向太后亲近,根本就不是外界传得那样,赵俣跟向太后闹僵了,所以这段时间才没来慈德宫。
如今,赵煦重病,又无子,皇室不可能让赵煦过继偏远宗室,肯定会想办法将帝系留在皇室这一脉。
关键,赵煦也没有过继儿子的想法。
所以,如果赵煦的病情不能有所好转的话,新皇帝应该就会在他们这几位亲王中诞生。
而目前来看,在新皇帝立谁不立谁上,话语权最大的肯定是赵煦,其次就是向太后。
而赵煦直到现在还在固执地盼望医学奇迹,正在一点一点失去他的话语权。
这要是再拖上一段时间,搞不好立谁当新皇帝,就变成了向太后的一言堂。
那到底谁会当上这个新皇帝?
赵佖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越来越有帝王之相的赵俣……
……
第62章 有点欺负人了(修)
…
亲王内部对谁能当上这个皇帝、谁更适合当这个皇帝,其实是有共识的。
这个共识就是赵俣。
事实上,上次文德殿献计时,几位亲王之间,就已经分出胜负了,即便是还有心跟赵俣争一争的赵似,都不得不承认,赵俣比他更适合当皇帝。
至于不想争皇位,也没有资格争皇位的赵佖和赵偲,真心希望赵俣能当上这个皇帝,那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在一位有能力的皇帝的庇护下好好享受荣华富贵了。
如今,又见赵俣跟向太后亲近到了这种地步,明显不仅适合当皇帝,更有实力竞争这个皇位,赵佖和赵偲很自觉的将C位让给了赵俣,跟赵俣说话时也带上了敬意。
赵俣推辞了一下,没推出去,就坦然地站在了赵佖和赵偲中间。
接着,赵俣一改之前的不谈论政治,而是问起一旁默不作声的赵似:“今西夏欺皇兄病重,一改此前卑躬屈膝,摆出不惜一战之势;辽朝又遣使言白沟界限不明,耀兵于新城;我朝新旧两党争斗不断;朝廷财政不振,官吏俸禄、各军军饷皆拖欠日久。凡此种种,简王何以教我?”
赵似听言,虽强自镇定,但赵俣三人都能看见他的鬓角见汗了。
赵俣心想:“我是不是有点欺负人了?”
这些难题,赵煦都难以解决,甚至不能解决,自己问一个在深宫中长大的半大小子,他怎么可能有解决的办法?
但话又说回来,不论谁继承赵煦的皇位,这都是他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而且,后两项沉疴积弊就不说了,已经这么久了,也不急于一时,可前面的难题却是刻不容缓。
关键,辽国曾两次要求重新划分边界,赵宋王朝都吃了亏。
这两次事件,都成了当时的皇帝,也就是口碑不错的宋仁宗和宋神宗的污点。
不论是宋仁宗,还是宋神宗,当时都已经是执政中期,统治稳定,所以能承受得住这样的政治污点。
而下任皇帝,可是刚登基,就得面对这么棘手的外交甚至是军事事件,万一一个处理不好,辽夏两国再联合伐宋……
赵似不敢再往下想了,他满脑子都是:“我要是当上了这个皇帝,该不会成为亡国之君罢?”
瞬间,赵似就觉得,这个皇位一点都不香,他没准会成背锅的,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
就在这时,赵佶的声音响起:“政务有宰执、有大臣,大事有太后、有祖制,当政者,会抉择即可。”
得说,赵佶确实比赵似看得透彻。他很清楚,不论他们谁当皇帝,都得先由向太后垂帘听政,短时间内就是一个傀儡,并不需要直接面对这些困难。
而且,赵佶很聪明,故意不说当皇帝只要用对人就可以了,显然,不想得罪当政之人,以免他们成为自己当上皇帝的阻力。
赵佶觉得,他已经抓住了当皇帝的精髓。
赵俣看向以为他自己行的赵佶,笑着说:“我有九问,端王若能答上,我认输,如何?”
“认输?!”
赵佶很快就反应过来,赵俣的意思是,他要是能回答上这九个问题,就把皇位让给他。
赵佶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跃跃欲试。
可赵佶已经知道了赵俣很厉害,这又是赵俣提出的,他哪会轻易应战?
所以赵佶犹豫不决。
见此,赵俣笑着说:“那我放宽点条件,我给你十日,你可找人问策,只要你能答上我这九问,便算你胜,如何?”
赵佶感觉赵俣在侮辱他,他饱读诗书,学富五车,区区九个问题,给他十天,并且他还可以找人帮他回答,这他要是还赢不了,那他也就没脸跟赵俣争这个皇位了。
赵佶很想说:“不用十日,也不用问别人,我现在就回答你。”
但残存的理智,让赵佶把都快说出口的话,又给咽了回去,改为:“但问无妨。”
“一问,农户需几亩土地方可生存?”
“这……”
第一问,就把赵佶给问住了。
难吗?
不难。
这是大多数底层人都知道的常识,可赵佶这个在深宫中长大的亲王却哪里知道?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上来,让赵佶的脸涨得通红,他厚着脸皮说:“改日答你此问。”
“二问,城中生活之人月钱几何,可生存?”
这一问,赵佶显然也不可能答得上,所以他把头扭到一旁:“改日一并答你。”
“三问,如何划分贫农,中农,富农,地主?”
赵佶把眼睛闭上:“一并。”
“四问,我大宋有几个阶层,分别是哪些阶层,他们对改革的态度分别为何?”
阶层这个词,赵佶都没听过,让他怎么回答,所以他干脆不吱声了。
“五问,我大宋为何频繁发起改革?”
这一问,赵佶多少知道点,但他清楚,他知道的那点,肯定不足以回答赵俣的问题,所以他还是没说话。
“六问,军事改革为何难以突破?”
赵佶后悔了,赵俣问他的这些问题,都是皇帝需要面对的问题,却也都是他所不了解的。
“七问,庆历新政的核心举措与失败原因?”
“八问,熙宁变法为何未能成功?”
“九问,我大宋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何?”
赵佶完全傻了,赵俣问的这九个问题,他一个都回答不上来,他感觉这么多书白读了。
赵佶又感觉他上当了,这些问题,很明显是对变法的反思,满朝文武吵了这么多年,都没吵出个结果,他一个闲散亲王怎么可能答得出来,谁又能答得出来?
“此九问,你若是答上,我真认输。不然,教你得偿所愿,亦解决不了我大宋所面临的难题,最终害人害己而已。”
留下一句“做抉择哪有那么容易,若抉择错误,后果不堪设想。”,赵俣就迈步走进了慈德宫。
赵佖和赵偲看了赵佶和赵似一眼,一个叹了口气,一个摇摇头,然后快步追上了赵俣,原地只留下面红耳赤的赵佶和忧心忡忡的赵似站在那里……
第63章 离成为皇帝,只差一步之遥
…
赵俣和赵佶在门外说的话,包括之前跟赵似的谈话,很快就传到了一众皇室耳中。
再不懂政治的人,也能看出来,不论是赵佶,还是赵似当这个皇帝,都解决不了赵宋王朝所面临的问题,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赵宋王朝有这样的问题。
如此一来,只有赵俣当这个皇帝,赵宋王朝才能有希望。
更何况,赵佶的名声臭了,向太后不可能让赵似当上这个皇帝,赵佖和赵偲还没有跟赵俣竞争的意思。
结果,等赵俣三人进入慈德宫后,几乎所有皇室,不论身份高低,都主动前来跟赵俣打招呼,甚至对赵俣敬畏有加。
给人的感觉,赵俣颇有点众望所归的意思。
赵俣没再谦虚推辞,而是在赵佖和赵偲的陪同下,恰到好处地一一与这些皇室打着招呼……
其实,赵俣之所以不再装了,是有原因的。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已经收到了准确的消息:赵煦的病情又加重了。
这怨不得别人,怨只怨赵煦太逞强,非要亲自主持郊礼。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