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第92节
这样一来,没道理,赵俣都让苏轼的门人参加这场宫闱科举,不让曾布的外甥女参加这场宫闱科举?
因此,赵俣又答应了下来:“亦可。”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
苏轼和曾布这明显是想借此机会给赵俣送女人,并期望在后宫中扶持一个支持己方的妃嫔,就像当初新党扶持刘清菁那样。
蔡京紧随其后跟上:“小女也读过几年诗书,请一并试之。”
到了蔡京这里,吃相就更难看了,竟然直接举贤不避亲,推荐自己的女儿。
直到这时,赵俣才反应过来,他们这哪是派人来参加宫闱科举,分明是趁机往自己的后宫中塞人。
之前,因为相信苏轼的人品,苏轼又是当众说的此事,看起来并没有私心的样子,赵俣也就没有防备苏轼,导致被苏轼轻而易举地就攻破了自己的防线。
接着,曾布也趁着赵俣没反应过来的当口,跟着钻了进来。
作为皇帝,金口玉言,赵俣肯定不能言而无信。
可问题是,收了这几个女人,就意味着,党争的火有可能烧到自己的后宫中。
更麻烦的是,蔡京又张口了,还有几位宰执也是蠢蠢欲动。
赵俣福至心灵,说道:“人多热闹些,你几个可一人派一个前来一试。”
‘给了所有人机会,就等于朕谁都没给机会,还是一碗水端平,朕真是个大聪明。’
一众宰执,哪能看不出来赵俣的心思?但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是微微一笑。显然是有他们自己的打算……
……
宫闱科举当日。
晨光熹微,李清照在侍女翠玉的陪伴下乘坐马车来到了皇宫。
一路上,李清照的眼神满是期待与自信,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在考场上大展身手的画面。
与此同时,蔡京的独女蔡璇也坐在一顶小轿中,前往皇宫,她神色高傲,同样充满自信,准备拔得头筹,为蔡家争光,拿下赵俣,成为蔡家在后宫中的助力。
魏玩的外甥女魏芷,同样坐在一顶小轿子中,往皇宫赶去。
魏芷脑中全都是临出发之前姑父曾布跟她说的话:“芷儿你要切记,此番宫闱科举,名次不重要,你要展现出大方得体,端庄典雅,务必要给陛下留下好印象,倘若你能教陛下为你侧目,你便是我曾、魏两家的大功臣……”
来到皇宫门口,李清照看到了跟她一同到达的晁敏。
晁敏是晁补之的独女,自幼受家庭文学氛围熏陶,工于诗词。其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她也有不少作品在此时的文人圈子里流传,受到部分文人的赞赏。她和李清照可谓是苏门双娇。
之前苏轼要举荐的两个他门下的女子就是李清照和晁敏。后者是苏辙后来特意加上的,为的就是以防万一。毕竟,李清照的相貌,在美女中,属于那种比较一般的。而晁敏不同,她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一个真正的美人。
李清照和晁敏是旧识,也是闺蜜。
一见面,两人就都是一脸惊喜,她们不约而同地说:“你怎么也来了?!”
见周围人多,晁敏将李清照拉到一旁,感慨道:“真没想到你也要进宫!”
“甚么进宫?”李清照有点听不明白晁敏说什么。
“你不知道?”晁敏也很诧异。
“知道甚么?”李清照一头雾水。
“我元祐党人今处境堪忧,需引宫中强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故需有女子进宫,取得陛下宠信,便如元符皇后那般。”晁敏说。
李清照明白了,她连忙确认:“你的意思是,我等来参加宫闱科举,不是以文会友,而是参加陛下选妃?”
“不然你以为各家为何皆派才貌双全女子参选?”说到这里,晁敏不禁忧心忡忡地说:“今我元祐党人与他元丰党人已势成水火,若再败,或又出绍圣之事,且有传闻蔡贼有意立元佑党人碑,凡是属我元祐党籍的官员,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死去的,一律削去官衔,追回赏赐。且不许我元祐党人的子孙留在京师,也不许我元祐党人的子孙参加科举。故此役我等绝不可输。”
李清照完全是懵的:“这都甚么跟甚么,怎么还扯到党争上了?”
见李清照不像是装的,晁敏说:“你父亲甚么都没跟你说?”
李清照如实答道:“此事是我找师公求来的,我父亲压根儿不知道,我此来,只为与后宫嫔妃及当今女中豪杰一较高下,并无它意。”
晁敏听言,有些失望地说:“还以为进宫以后,有你相伴,我能少些孤单,不想却是我空欢喜一场。”
接着,晁敏又帮李清照分析:“许是师公宠你,真教你来玩的,你无需像我等这般,宫闱科举过后,多半会被陛下留在后宫。”
李清照看了看其她来参加宫闱科举的女子,个顶个的漂亮,可以说,环肥燕瘦,各有千秋,跟她们一比,自己的相貌多少有点不够看。
这么一看,晁敏所说的很可能是对的。
李清照心下一松,她拍着自己的胸口,说道:“吓死我了,我还以为我莫名其妙地便成为皇妃了。”
晁敏笑道:“你想得美,皇妃哪有那么容易当上?”
说到这里,晁敏用下巴一指蔡璇:“那是蔡贼独女,长得漂亮,文采也不错,今她父蔡贼又极受陛下重用,她才有可能直接当上皇妃;那边很低调那位,来头更大,她是宰相章相公的亲孙女章楠;那是韩雨,副宰相韩忠彦的亲孙女……”
等晁敏一一给李清照介绍了这些跟她们一块参加宫闱科举的女子,李清照不禁暗暗咋舌!她们人虽然不多,但含金量真是太高了,随便拉出一个来,背后都有宰执以上的背景,就她和晁敏的背景差点意思。
与此同时,李清照也有些不解。
这个时代的风气是,官宦人家多不愿意自家的女儿进宫当妃嫔。
要知道,宫廷中规矩繁多,言行举止都受到严格限制,对于习惯了相对自由生活的官宦人家的女儿来说,这种约束可能难以忍受。还有宫廷斗争残酷,妃嫔们往往会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一旦站错队或得罪权贵,不仅自身难保,还有可能牵连家族。再者,进入宫廷后,与家人见面的机会极少,难以尽孝和享受天伦之乐。
所以,这时的一些官宦人家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称女儿身体不适、已有婚约等理由,来避免女儿进宫。
比如,宋仁宗时,富弼就曾拒绝其女进宫。
怎么到了赵俣这一朝,这些宰执全都抢着把自家的女儿往宫里送?
李清照很费解。
李清照哪里知道,现在可不是大臣能控制皇帝的宋仁宗时期了。
早从宋神宗时期开始,由于变法、党争等缘故,皇权变得越来越重。
而现在,更是新党和旧党分胜负的关键时刻,双方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政治斗争失败。
——这些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宰执,其实已经感觉到了,这次他们要是再斗败了,后果很可能不是之前那些次所能比的。
所以,这些宰执这次真的是拼了,都把自家最好的女子送过来争权了,生怕自己这次会成为政治斗争失败的牺牲品。
对此,整天只知吃喝玩乐、无忧无虑的李清照,是一点都不清楚。
时间一到,李清照和晁敏就跟着另外十来个来参加宫闱科举的女子进入皇宫。
跟别人忧心忡忡不同,李清照就像是来游山玩水的一般,这里看看,那边瞧瞧,显然对这座皇宫充满了好奇。
不多时,李清照一行就进入后宫,见到了皇后郑显肃。
李清照混在人群中,偷偷看了一眼郑显肃,发现郑显肃人看起来端庄典雅、和蔼可亲,一点架子都没有,‘她应该很好相处。’
李清照又四处找了找,‘那个小皇帝在哪?’
直到宫闱科举都快开始了,李清照也没找到赵俣。
虽说在赵俣眼中,这只是自己后宫的妃嫔宫人为了自娱自乐搞的小节目,但郑显肃和参加宫闱科举的人可不这么看。
在郑显肃的主导下,此次的宫闱科举全都是由礼部操办的,而且形式全都按照正常的科举来的,甚至就连考生的号码都是抽签决定的。
毫无意外,李清照和晁敏被分开了。
很快,李清照就找到了她的位置。
就见,她前面的是一位身材纤细高挑儿、肌肤如玉一般白腻的皇妃。
李清照冲这位皇妃施了一礼:“奴家李氏,拜见娘娘。”
张纯回头看了李清照一眼,见这个小姑娘长得虽然不是特别出众,但她很有灵性也很可爱,便笑着说:“免礼平身,我怎么没见过你,你叫甚么名字……”
……
……
求月票!!!
第110章 谁是女状元
…
“我怎么没见过你,你叫甚么名字?”
张纯只是随口一问,真的只是随口一问。实际上,刚刚闭关而出的她,感觉自己超强,根本就没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更没将“相貌平平无奇”也就比较可爱、比较有灵性的李清照放在眼里。
结果,下一秒,张纯就傻眼了!就听李清照随口一答:“奴家李清照,敢问娘娘如何称呼?”
‘李清照?!!!’
‘千古第一才女,位面之姝,易安居士,李清照?!!!’
‘不是,李清照怎么可能在宫里,是不是有人针对我?!!!’
直到进入考场,张纯的心都没有平静下来。虽然李清照已经解释过了,她之所以能进宫,是因为他师公苏轼帮她运作的,并且跟她一块进宫的还有另外十多个宰执推荐的女子。
‘冷静!冷静!苏轼生于1037年,李清照生于1084年,两人年龄相差47岁。从时间上看,两人同时在世的时间是1084年至1101年。在这期间,李清照年龄尚小,而苏轼仕途坎坷,辗转各地。虽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但李格非跟在苏轼身边时间较短,且苏轼后期多在外地任职,与李格非见面机会也不多。因此,李清照与苏轼见面的可能性较小。此外,从两人的作品和相关史料中,也没有发现提及他们见面的内容。所以综合判断,苏轼和李清照应该没有见过面才对。’
‘是我们用赵俣取代了赵佶,赵俣提前把苏轼召回来,才让这两个有联系却没有见面机会的人真的见面了,进而才促成了苏轼把李清照弄进宫,跟我来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
‘话说,有观点认为,苏轼在1101年从海南返回常州的途中,因天气炎热,不幸中暑,最终因热射病而去世。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中暑情况,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而在这个世界,赵俣是冬天将苏轼召回来的,那岂不是说,苏轼没准还能活很久?’
‘我勒个大去,这历史该不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吧?那样的话,我的优势岂不是越来越小?’
'也就是说,这次参考的,可不止后宫中的女人,还有不少外来人员。'
‘不对,这群宰执应该是想借此机会,往赵俣的后宫中塞人,这是党争的一种延续,如果真是这样,这次宫闱科举还是在后宫中的女人之间举行。’
上一篇:融合小金人,加入女神聊天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