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60节

  他们谁敢不精神?

  “太师!”

  “太师!”

  很多忧心忡忡的人,来到皇城前,居然看到了韩国公李善长,早一步在此等候了。

  顿时又惊又喜。

  有种一下子找到主心骨的感觉,纷纷上前与李善长见礼。

  要知道,这还是自从几年前李善长离开中书省后,第一次上朝。

  就知道,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韩国公断然不会置之不理。

  昨天闭门谢客谁都不见,并不是说韩国公撒手不管了,而是在积极的想对策。

  韩国公这等人,怎么可能会轻易屈服?

  韩国公来了,就不用提心吊胆了!

  韩国公来了,天就亮了!

  面对众人的问候,李善长只是对着他们略微点了点头,就没再理会。

  而这些人,也都识情知趣的退到一边,没有再多打扰李善长。

  在他们看来,韩国公有这种反应,实在是太正常了。

  皇帝突然间干出这等事情来,等于当众尿了韩国公一脸。

  接下来就是韩国公在朝堂之上,和皇帝见真章的时候了。

  对韩国公而言,乃是无比重要的时刻,韩国公自然无暇分心,与他们多说什么。

  片刻之后,又是两人前后脚到来。

  这两人的到来,甚至于比李善长这个韩国公,都还要更加的引人注目。

  因为这两人不是别的,正是事发当晚,急匆匆前往户部那里,结果被锦衣卫直接给逮捕的户部尚书刘歆,侍郎钱忠。

  不少人都觉得,这两人此时应该被关在大牢里。

  哪成想此时居然穿着官服出现了自己等人面前,一起来上朝!

  这个事情,可太过于让人意外了!

  “刘尚书,这……”有人望着刘歆询问。

  刘歆看起来神情格外的憔悴,他是一直到快三更的时候,才被释放的。

  这一天一夜的时间,锦衣卫那里并没有对他用刑,真就是请他喝茶,茶水管饱。

  可发生了此等事情,他心里又怎么平静下去?

  每时每刻都是煎熬。

  “陛下说,在没有定罪之前,我就还是户部尚书,给我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让我在朝会上,好好分辩一二。”

  刘歆的声音响起,干涩的有些吓人,不像是他的声音一样。

  边上的户部侍郎钱忠,也跟着点了点头,表示他这里的情况也是一样。

  闻听此言,有人忍不住暗骂皇帝无耻。

  这会儿想起来遵循律法了,之前派遣锦衣卫,越过中书省和刑部直接拿人的时候怎么不说?

  不过骂归骂,很多人还是放下了那颗提着的心。

  因为从皇帝的这个举动来看,皇帝还是准备讲理的。

  并不是不管不顾的一味蛮横乱杀。

  只要皇帝讲理,准备按照规矩办事,那就没有太大的关系。

  事情不会坏到哪里去。

  再想想这次事情牵连之广,人数之多,又看看站在那里的韩国公,以及被释放出来,穿着官服站在他们面前的户部尚书,侍郎,很多人都觉得,心头压着的大石头没有了。

  这次的事肯定会有人倒霉,但倒霉的人,绝对不会太多。

  总而言之,优势还在他们这边!

  胡惟庸看了看李善长,发现李善长依旧没有说话的意思,便对着刘歆和钱忠,以及另外一个没有被抓起来的户部侍郎李芳道:

  “陛下有此恩典便是好的,等下到了朝会时,要好好的应对,把该解释的都给解释清楚。

  太师,本相,还有诸位同僚都会出力。

  争取做到从轻发落。”

  刘歆几人连忙应是。

  片刻后,宫门打开,胡惟庸招呼了一下百官,便跟在李善长身侧,落后李善长半个身位,朝着华盖殿而去。

  看着近在咫尺的李善长,胡惟庸眼中闪过一丝嘲弄和冷意。

  李善长这老狗,现在还敢走在自己前面,当真不知死活。

  等过了这次朝会后,这家伙的腿,就会被皇帝彻底打断。

  而自己,将会成功的取代李善长!

  到了那时,且看这老狗还如何在自己面前装腔作势!

  接下里的朝会,就是自己好好表现的大好时机了!

  且看自己,如何当着李善长这老狗的面,夺走被他霸占的、本该属于丞相的权威!

  ……

  华盖殿,金漆龙椅之上,一身龙袍的朱元璋,沉着一张脸。

  在其身侧,则立着一身明黄色衮龙袍的皇太子朱标。

  丹陛之下,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三个皇帝已经成年的儿子,也是一身衮龙袍,站成一排,位于百官之前。

  这三位,是朱元璋专门让人叫过来的。

  为的就是让他们涨涨见识,多看看这些贪官污吏们的嘴脸。

  “刘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你来与咱说说,众多官员入京报税,竟个个携带这空印文书,这是所为何故?”

  满朝文武大气不敢喘的沉默里,朱元璋那一听就压抑着怒火的声音,响了起来。

  被点名的户部尚书刘歆,知道属于自己最大的考验来了,今后是继续当官,还是就此被罢黜,就看自己这一次的表现了!

  他认真给朱元璋行了一礼:“陛下,好叫陛下得知,此事非是我朝官吏首创,乃是从元朝一直流传下来的。

  众官员也并非是想要通过这些,作奸犯科。

  只是大家从接触这些政务时,就是一直这么做的,都习以为常了。

  而且,这种做法,也并非没有存在的道理。

  地方粮食往京师运输,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出现损耗。

  导致运抵京师的粮食,和刚出发时相比要少上一些,对不上账。

  所以就干脆携带着空印账册入京,这样好方便填写实际运抵京师的钱粮。

  朝廷又有严格的规定,地方上的账册,必须和户部的账册分毫不差。

  否则就要打回去重新填写,重新做账。

  而我大明幅员辽阔,偏远地方,交通不便利。

  那些远的地方一来一回,就要半年的时间。

  要是回来还对不上数,来回跑个两三次,那很多事情都给耽误了。

  所以,为了事情能顺利进行,就有了这空印账册。

  有了它,有什么错误的地方可以随时进行更改,不用再那么麻烦,影响国朝税粮征收,耽误了正事。”

  刘歆将他想好的理由,当着众多文武的面,说与了朱元璋听。

  听到刘歆说出来的话,文官行列里很多人都禁不住暗自赞叹,不愧是户部尚书,说话就是有条理。

  事实情况,也真就是如同他所说的那样。

  这事明明有着成例在的,狗皇帝非要鸡蛋里面挑骨头。

  这下子看狗皇帝如何应对!

  就连武将行列里,也有不少人神色微妙,一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样子。

  也不知道到底是在看谁的热闹。

  不仅是他们,就连刘歆说完这些话后,腰杆都挺直了不少。

  就仿佛他们做的这些,真就是如同他说的那般,全都是为国为民,没有什么私心。

  皇帝非要让自己在朝会上辩解,那自己就好好的给他辩辩!

  就朱元璋那在钱财上短浅的见识,要不被自己绕晕才是怪事。

  这是朱元璋自找的,可怪不得自己。

首节 上一节 160/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