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179节

  要趁此机会,好好的清洗一番地方,打破李善长对地方官府的控制。

  其余地方,根本没有考虑太多。

  对于税务这些,很长的一段儿时间内会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想什么太好的应对办法。

  这也正常。

  毕竟和打破李善长对地方官府的控制,防止他们再次抱团胁迫皇帝,影响国家大局而言。

  清理掉这么多官员,造成税务混乱,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倒也没有那么严重了。

  属于可接受的代价。

  可是现在,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那次被上位拉着,说了大明的共同理想等话,此后又见识了上位的诸多手段。

  刘伯温对于上位,有了更多的期待。

  总觉得上位深不可测,属于典型的走一步看三步。

  对于这次地方税官短缺的事,未必就没有相应的考虑。

  也是因此,才有了现在这一问。

  听到刘伯温这话,朱元璋眨巴一下眼,继而心里升起了莫大的成就感。

  话说,一直以来,都是自己向刘伯温这个聪明人问计的份,结果现在事情颠倒过来了。

  变成了刘伯温对自己问计策。

  这可是上辈子让自己又是喜欢又是敬佩,又是自卑的刘先生啊!

  这种感觉对于朱元璋来说,别提有多好。

  “哈哈,还真让刘先生你给说着了,咱这里,的确有些应对的办法。

  能尽可能的,把不利的影响给降低。”

  朱元璋倒也没有藏着掖着,笑呵呵直接就承认了。

  这本就是他在接下来要做的事,现在刘伯温来问了,这等反过来教刘伯温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刘伯温闻言精神为之一震,自己的感觉没错,上位真的有办法!

  当下就竖起耳朵,准备仔细听一听上位的办法是什么。

  “补充地方税官的人选,咱已经有了,下次税粮征收之前,基本上能做到全部到位。”

  刘伯温闻言愣了一下。

  上位说出来的这个办法,和他心中所想有很大的差距。

  按照刘伯温想的,如今最好的解决办法,也不过是一边抓紧时间,使出全力,尽可能多的往那些重要的地方派遣税官。

  一边做出一些别的方面的调整。

  上位所想的办法,应该也超出不了这个范畴。

  哪能想到,上位的办法竟然是赶在下次收税之前,尽可能的把各地缺失的税官都给补齐!

  刘伯温自然知道,如今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各地缺少的税官都给补齐。

  可关键是大明现在,根本就没有那多相应的人员可用啊!

  上位短时间内,从哪里找来这么多能写会算,又会记账核算的人?

  如此想着,刘伯温心中忽的一动,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他的心头。

  这……上位该不会是准备不拘一格用人才了吧?

  接下来,找些掌柜,能写会算的伙计,帐房先生等这些,直接破格提升,任命为官?

  一念及此,刘伯温瞬间就急了。

  这等办法确实能解决一下燃眉之急,可这也着实过于胡闹了。

  直接就把选官任官的制度,给大肆的破坏了。

  且这些人良莠不齐,里面多市侩之辈,猛地居于高位,担任这等要职,只怕会做出一些不太妥当的事情来。

  哪怕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那也没有这么办的!

  依照上位的脾气,这等事情不是不会做。

  当即就要出声进行劝阻。

  不过话到嘴边又生生忍住了,觉得还是稳一手比较好。

  上位的解决办法,或许和自己所想不同。

  “咱准备接下来,让国子学的学子们,提前结束学业,前往各地充当税官。”

  朱元璋见到刘伯温明显会错了意,已经做好了准备,纠正一下刘伯温的。

  结果刘伯温居然又憋住了。

  这让朱元璋小小遗憾,失去了一个顺理成章在刘伯温面前人前显圣的机会。

  稍稍停顿一下,见刘伯温没有再说话的意思,朱元璋便忍住小遗憾接着往下说,将他的打算告知刘伯温。

  居然是把主意打到了国子学的学生身上了?

  闻听了皇帝的办法,刘伯温并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心里面的疑惑反而更盛。

  毕竟这是他早在之前,就考虑过、并经过了一系列的考量后,又给否决的办法。

  洪武三年,上位恢复科举,开科取士。

  但只进行了这一次后,就把科举给停了。

  这里面有李善长等人在明里暗里使劲,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上位觉得,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那些人,大多言过其实。

  写文章什么的还行,可真的做事了,那是一塌糊涂。

  和上位的期望差的太大。

  停了科举后,上位就更加重视国子学,前年开始扩招,准备自己培养合用的人才。

  国子学的那些学生,不仅仅学习儒家经典,同时也要学习算学。

  如今,国子学里面的学子,已经有大概四千人了。

  这些学子,上位本身就是准备把他们往官员上培养的。

  让他们大批提前离开国子学,前去各个地方担任税务官,倒是可以。

  但也只是能说的过去而已,实际上真要这么做,根本行不通。

  不然他之前也不会将之排除在外了。

  “上位,这……只怕有些不太行。

  能写会算,又能记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不低的算术功底。

  地方上,各种账目来往又多,有些挺复杂,需要学习专门的记账方法才行。

  国子学的学子,能胜任这些的只怕不是太多,有八百人吗?”

  国子学的那些学子们,刘伯温早就在心里面算过账。

  现在国子学内最早的那批学子,是三年前招收,学习的时间最长。

  虽然每人都要学习算术,但并非每个人在算术上,都能学的很好。

  再加上当税务官,那需要用到的算术学问就更高了。

  再加上一些别的原因,五百人里面能有个三百人可以担任地方税务官,就已经顶天了。

  前年那一批学子,赶上了上位扩大国子学规模的好时候。

  人数有一千五左右,这批人因为学习的时间短,才不过刚刚两年。

  能胜任税务官的就更少了。

  去年的那一批有两千人,才只学习了一年的时间,除了少数真在算术上用功,或者在算术上,真的有不低天赋的人,绝大部分都不能胜任。

  所以算来算去,国子学内能抽调去担任税务官的,顶天也就八百人。

  相对于三千的缺口,还是差太多。

  何况,国子学的这些学生,都是有大用的。

  虽上位没有明说过。

  但刘伯温却知道,这都是上位为今后清丈田亩做准备的。

  这又是一件关系着国朝根本的事。

  要是把这些国子学的学生,都给派出去担任税官,说不得清丈田亩这事,又得往后推迟几年时间……

  刘伯温账算的挺准,基本上和朱元璋前天让国子学祭酒宋讷,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得出来的结果差不多。

  甚至于刘伯温说算,还多出来了四十多个。

  但朱元璋还是笑了。

  并否决了刘伯温的说法。

首节 上一节 179/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