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21节

  前期,中期那些市舶司大赚特赚的档案,没有拿与咱看。”

  朱元璋说这话时,都不自觉的在咬后槽牙了。

  这是多少钱啊!

  若不是机缘巧合下,有了这么一个神奇的经历,自己上辈子一直到死都不会明白,自己被人坑的有多惨!

  “父皇,吴祯吴良二人已有取死之道。

  孩儿请诛吴祯吴良,以正国法!”

  太子朱标惊愕半晌之后,忽地起身,对朱元璋躬身行礼,直接请斩吴祯吴良。

  态度异常的坚决。

  在这件事上,短短的时间里,朱标就走完了质疑父皇,理解父皇,再到坚定的支持自己父皇的心理路程。

  大明新立,可谓是方方面面都缺钱。

  父皇一直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结果以吴祯吴良为首的,自己父皇的心腹大臣,居然在这上面,狠狠的摆了父皇一道。

  怕父皇有一天发现了市舶司的秘密,从而大力整治市舶司。

  直接就通过欺骗等手段,利用父皇对他们的信任,让父皇把市舶司给关闭了。

  还顺势下达了海禁的命令。

  这些人,被杀了真不冤。

  “父皇,元朝的市舶司为什么突然间就不行了?”

  朱棣同仇敌忾之余,忍不住问出心中疑惑。

  元朝中前期那超高的市舶司收益,和后期那少的可怜的收益,相差实在是太大了,让人想不明白。

  朱元璋道:“事情也简单,无非就是元朝想要通过市舶司获得的更多,颁布了新的比较严苛的法令。

  但执行不到位,监管更是不行。

  于是众多原本给市舶司交税的那些海商,开始贿赂管理市舶司的人,开始搞走私了。

  尝到了甜头,且元朝那里又没有什么强力的手段加以制止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市舶司的收入,出现了一个雪崩式的垮塌。

  短短几年时间,就彻底不行了。”

  听了自己爹的这话后,朱标,朱棣知道了怎么回事了。

  且也更加明白,自己父皇为什么这般痛恨元朝了。

  这不仅仅是因为,元朝的残酷统治,让底层百姓根本没办法活下去,诸多至亲因此而亡。

  还因为元朝的统治太过于粗放了,把许许多多的好制度,好东西,都给败坏了。

  留下了满地狼藉。

  父皇想要将之给收拾好,不知道要多花费多少的功夫。

  朱标倒是没有心生好奇,提出要看一下元朝市舶司的档案,是不是真的如同自己父皇所说的那样。

  这不仅是因为他相信自己父皇,还因为怕打草惊蛇。

  让一些人通过这一举动,察觉到了什么不对。

  从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波折。

  “吴祯吴良二人,是为一体,同气连枝。

  要么不动手,要么就直接动手把他们兄弟二人一并拿下。

  吴良倒还好说,就在京师这里,很好对付。

  最麻烦的是吴祯。

  这家伙统领将近五万备倭水师,且备倭水师还在崇明那里驻扎。

  随时可以前往海上。

  而且,备倭水师里面有很多,都是当初收编的陈友定,方国珍二人的投降兵马。

  和海上的陈方两部海口之间,有着非常深的渊源。

  从吴祯他们,敢偷着把大海船卖给方部海寇的行径上来看。

  他们和海寇之间的联系,远比之前所想的还要紧密。

  一个弄不好,就极大可能会带着人前往海上当海寇。

  咱接下来是准备开海的,这些人真跑到海上当海寇,如此大规模的正规兵马叛变,影响极其恶劣不说。

  在接下来还会极大的影响开海,多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朱元璋的声音,少有的严肃。

  “所以,父皇是准备用巢湖水师来对付这些人?”

  朱标想起昨日父皇当众所说的,让巢湖水师运送物资前往北面,参与北方互市的决定。

  “对,只巢湖水师咱还有些不放心,准备让老四跟随巢湖水师行动。

  等到后面,咱这里会去命令,把吴祯给调到京城来。

  让备倭水师那里,处于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

  老四和巢湖水师一起行动,给他们来个出其不意……”

  朱元璋开始给朱标朱棣讲述他的详细计划。

  “怎么样?敢不敢?”

  朱元璋说了自己详细的计划后,望着朱棣询问。

  朱棣没有丝毫害怕,有的都是振奋。

  “父皇,这事就该孩儿来做!孩儿定然不辱使命!”

  朱棣的回答铿锵有力。

  “好!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

  朱元璋很是高兴,一巴掌拍在了朱棣的肩膀上。

  这一巴掌下来虽然疼,但朱棣心里却很美。

  这一次任务很重,自己必须要将其干好。

  越是重要的任务,自己完成的越好,越是能显示出自己的能耐来。

  如此,就能对得起父皇的夸赞和期望。

  也能好好的在老三那家伙面前,好好的得瑟一番。

  老三还在国子学里死读书,自己这里已经干出极大的成绩了!

  想想今后老三那贱人,被自己这真实的功绩,惊得说不出来话的样子,朱棣就对此行越发的期待起来……

  ……

  崇明岛,备倭水师衙门,吴祯拿着一封快船日夜兼程送来的信,眉毛皱到了一起……

第106章 收手吧爹

  备倭水师衙门,靖海侯吴祯看着手中的信,眉毛拧到了一起。

  神色显得分外凝重。

  一言不发的看了好一阵儿,忽的重重一巴掌落下,把这封信给拍在了桌案上。

  手臂抬起时带起的风,又将之给带的飘落到地上。

  在边上站着的吴忠,弯腰小心的将之给捡起来。

  转头看看自己父亲。

  见到父亲并没有阻止自己的意思,只是不断的转动着手中铁核桃,发出烦躁的咔咔声响。

  便低头朝着这封书信看去。

  想要看看这书信上,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内容,居然能让自己爹这样大的反应。

  吴忠,是靖海侯吴祯的儿子。

  之前一直都在大本堂读书,属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几人的伴读之一。

  同为亲王伴读的,还有江阴侯吴良的儿子,吴高,也就是吴忠的堂哥。

  以及其余公侯之家的子弟。

  按照正常的流程,吴忠至少还得在大本堂再读两年书,方能结束陪亲王读书的日子。

  之所以的会这么早结束,是因为几位殿下,来了一趟中都之行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秦王,晋王,燕王三位亲王,都提前结束了大本堂的课业。

首节 上一节 221/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