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34节

  就比如现在,大明的钢铁冶炼技术不过关,导致红衣大炮不太好制作。

  哪怕自己已经详细的给出了,红衣大炮的制作之法。

  又有着陶成道这等火器大师在,也一样没有立刻将之弄出来。

  这自然不是因为朱元璋给出来的办法不好用,也不是因为陶成道这个大明首席火药大师太虚。

  而是受制于如今冶炼钢铁的技术。

  火药威力增强,原本质量合格的火枪,却变得很容易炸膛,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表现。

  “这种新型的大炮,着实太大了,陛下又要求能装填新式火药。

  威力增加,炮管的厚度也要随之增加。

  生铁不行,需得用钢才可以。

  可想要打造这样厚,这样大的炮管,是真的不容易。

  难以锻打。

  而且,锻打出来的炮管,很难做到浑然一体,严丝合缝……

  火枪枪管的话,使用新式火药,若是想要保证不炸膛,也需得用钢才行。

  枪管细,倒是比较好打造。

  就是费用会大大增加。

  钢的数量有限,很多时候就算是有钱,也难以弄到足够的钢。

  而且,用钢锻造枪管的话,速度也会大大的下降……”

  技术人员没有那样多的玲珑心思。

  既然皇帝提起了,他这里没有任何的隐瞒,直接把他这里遇到的困难,都说与了皇帝知道。

  “百强,你的眼睛怎么了?抽筋了?”

  看着那一个劲的对自己眨眼的弟子,陶成道关心之中又带着一些不满的询问。

  没看到陛下亲自在场的吗?

  怎么这般没有眼色,在这里一个劲的眨眼?

  真是一点都不知道轻重缓急。

  “呃……老师,学生的眼睛不知道咋回事,难受的厉害。”

  李百强一边说,还一边用力的在眼睛上揉揉,并低下头去。

  见到这样的一幕,朱元璋禁不住心中暗笑。

  还得是技术人员啊,就是耿直。

  “就不能采用铸造的办法吗?

  我记得之前的炮,还有枪管都是浇筑的吧?

  现在怎么都要锻造了?”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不懂,还是在这里明知故问。

  “陛下,好叫陛下得知。

  以往的火炮多为铜,可以将之冶炼融化为水,进行浇筑。

  钢这东西,难以融化。

  我大明现在也缺铜。

  陛下想要多多的制作出这等大火炮出来,需要的铜很多。

  而且,这等火炮制作出来,威力肯定很大。

  再配上新式火药,哪怕用铜铸造出来,也难以做到持续性的长时间发射。

  还是钢更合适做炮管。

  可钢又没有办法融化,只能采用锻造的办法来做炮管。

  生铁倒是能融化浇筑,只是生铁太脆了。

  用上新式火药必然炸膛……”

  陶成道说起这话时,心情也是分外的郁闷。

  原本在看到皇帝给的这种新型火炮的构思后,他整个人都异常兴奋。

  迫不及待的就动手,准备将之给弄出来。

  结果真的开始做了,却困难重重。

  受制于材料和技术的问题,让人头大。

  “降低成本的话,咱这里倒是有个想想法,可以来个铜包铁嘛。”

  朱元璋笑着出声提示。

  铜包铁的复合火炮,按照原来的历史,到了嘉靖这个老四极为孝顺的子孙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弄出来的。

  这种炮管,有很多的好处。

  比如省钱,轻便,又远比纯铁的火炮结实。

  且散热的效果也很好。

  如今大明的现有条件,是足可以将之给弄出来的。

  铜包铁炮管?

  听到皇帝这话后,陶成道的眼睛,都不由的为之亮了一下。

  只觉得把自己深深围绕的迷雾,都在此时被一道闪电,给猛然撕裂了一个口子出来。

  纯铜的价格太贵,大明缺少铜,缺少钱,弄大量的铜炮太费钱。

  且铜炮容易过热。

  铁则太脆,容易炸膛,往往还没把敌军给打死,就先把自己的给炸了。

  且同样大小厚薄的炮管,铁比铜重,不便于运输。

  但铁也有铁的优点。

  比如价格比铜便宜,且质地坚硬,又比铜耐热。

  两种材料,单一使用,用来铸火炮的话,都有着诸多的不缺点。

  既然如此,为何就不能把两种材料,都给用上?

  就如同陛下所说的,来个铜包铁!

  里面用铁,外面用铜。

  如此价格降低了,炮身也比纯铁炮轻上不少。

  因为外面有着一层铜紧紧包裹着,里面的铁管也不会再那般容易炸膛了!

  又因为内部是更加耐热的铁,和火药直接接触。

  因此,炮管整体上要比纯铜的炮管更加耐热……

  可以说是好处多多!

  神了!

  当真是神了!

  自己咋就没有想到,把铜和铁,一起用到铸造炮管上呢?

  陶成道不愧是火器制造第一人,只是听了朱元璋的这一句话,立刻就明白了这个办法的诸多好处。

  正如此满心激动的想着,准备开口说些话。

  却听到朱元璋的声音,接着响起。

  “这只是一个解决办法,咱这里倒是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

  嗯?

  陶成道瞬间呆了一呆。

  这铜包铁炮管,在他看来就已经是神来之笔了。

  结果皇帝居然说,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比铜包铁更好?

  陶成道,以及李百强和韩大炮三人,都是目光炯炯的望向了皇帝。

  等着皇帝继续。

  他们是真的想要听听,这更好的办法是什么……

  ……

  几乎是同一时间,一队十余人的运送木料的队伍,接近了龙江宝船厂。

首节 上一节 234/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