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4节

  而是因为不吃苦,不努力劳作,日子就过不下去。

  若是有机会不用吃苦,不用劳作就能过的很好,很多人都定然不会选择吃苦。

  如今,众多在乱世里活不下去的人,跟着上位打天下,身份地位和往昔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能力让自己不再吃苦……”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脑海之中,忽然有着一句话在来回滚动——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

  “可他们本身就没有在吃苦,这些打天下的人,咱都有优待。

  咱给了他们超高的地位,给了他们应该得到的赏赐,给了足够他们开销用度的俸禄。

  这些足可以让他们过得富足。

  为何还要不顾咱的训诫,把手插到不应该插的地方?”

  朱元璋插嘴。

  刘伯温静静的等待朱元璋说完,接着道:“这还是臣所说的人性。

  人心不足蛇吞象。

  拥有一些后,还想要的更多。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用规矩,用律法这些进行约束,还要进行教导…咳咳咳…”

  “可是,咱规矩也都立了,铁榜就在奉天殿广场立着。

  为的就是让他们每次上朝都能看到。

  咱还让他们都将那九条都给背下来,可还是没有用。

  哪怕咱最近处理了廖永忠,咱也相信,依旧起不到太好的杀鸡儆猴的效果。

  当初打天下时,那种劲往一处使的劲头,现在没有了……”

  刘伯温一时间,都有些沉默了。

  这些事,牵扯太大了,也太深了。

  而且,皇帝说的也都是实情。

  “打天下时,有共同的敌人,也有很多人知道,还没有到享受的时候。

  所以会拼了命去做事。

  如今天下平定,当初的心愿已经达成,那自然…咳咳咳…”

  刘伯温没有再继续往下说,但要表达的已经很清楚了。

  这就是打天下和坐天下的区别。

  “咱觉得刘先生你说的有道理。”

  朱元璋点头,肯定了刘伯温的话。

  刘伯温心里很受用。

  皇帝现在的这种表现,让他想起了当年攻取天下时,陛下向自己虚心求教诸多问题的情景。

  “那刘先生可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这事情进行解决?”

  刘伯温陷入到了思索之中,微皱着眉头,不时发出一些咳嗽声。

  办法自然有,比如制定律法,比如严格执法……

  这些都是在嘴边上,随意就可以说出来的办法。

  但刘伯温自然知道,皇帝和自己说了这么多话,要的自然不是这些。

  自己这会儿要是拿这些敷衍了事,应付交差。

  皇帝肯定不满意,同样也是对自己的侮辱。

  但别的行之有效,高屋建瓴的方法,又岂是能这般简单想出来的?

  “咱这里倒是有一个想法,刘先生听听咋样?”

  一番等待之后,朱元璋开口打破沉默。

  刘伯温抬起头,心里好奇皇帝能说出什么话。

  这位皇帝,很多时候,那是真有‘创造性’。

  尤其是在立规矩,和整人上面,更是如此!

  “咱觉得,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但其中影响最大,最为根本的一个,是没有了共同目标。

  打鞑子的时候,有统一理想,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大家伙知道要做什么。

  所以容易劲往一处使。

  现在,这些都已经完成,也就没有了共同的目标。

  咱想的是让大明强盛,但更多人已经是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为所欲为。

  法纪这些固然重要,但咱觉得,如今最为重要的,是再次提出一个共同目标。

  告诉他们,事情到此时,远没有结束,还需要继续努力。

  让人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知道劲该往何处使。

  把众人的劲头,给再次汇聚到一起,来办事!”

  刘伯温的身体不自觉的就挺直了,就连那将要出口的咳嗽,都被他给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此时,他那种久违的、被皇帝求教的美好感受,已经消失。

  他算是看出来了,皇帝绕了这么大一圈子,哪里是向自己虚心请教?

  分明是他心中对于这些,已经有所得。

  这是要反过来教授自己啊!

  这操作,果然是皇帝无疑。

  还是熟悉的味道!

  “那……上位对于这个共同的目标,可有所得?”

  朱元璋道:“有!”

  说罢,停顿一下,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这个共同的目标,咱管它叫做大明的共同理想!”

第17章 匹夫有责

  “大明的共同理想?”

  刘伯温愣了一下,显然是有被皇帝口中冒出来的,这个新词给意外到。

  不由自主的跟着重复了一下。

  随后反复咀嚼,越咀嚼,越觉得味道不一般。

  隐隐约约间,像是抓到了一些什么。

  但又似乎隔着很多的东西,看不真切。

  “对,就是大明的共同理想。”

  朱元璋点头,声音变得坚定。

  这是他在现代生活的十五年里,感受很深的一点。

  他看到了华夏遭遇千年未见之变局之后,浴火重生,孕育出更强的生命力。

  看到如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奋起直追,日新月异。

  也是因此,他习惯性的联想到了自己的大明。

  去考虑自己大明,为什么在自己开国之后,就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一茬一茬的杀都杀不完。

  为何自己大明,到了中后期后,一连几个皇帝开始摆烂,尤其是万历,连缺官都不补充,严重影响大明运转。

  为什么晋商通敌卖国,为什么士绅们疯狂兼并土地。

  从朝堂高官,到地方小吏,到商人……都在疯狂的蛀蚀大明利益,完全不顾大明死活。

  只想着趁着大明还未死时,多多的吃上一些好处。

  然后欢天喜地的等着大明倒塌,新朝建立,他们凭借着从大明身上撕扯下来的血肉,迅速崛起,接着过安稳富足的日子……

  结果是,大明倒塌了,他们很多人也没有迎来他们期盼的好日子。

  等到的是清军入关,是扬州十日,是嘉定三屠,是江阴八十一天……的屠刀!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皇帝不行,文官做大,贪腐横行,克扣军饷,天灾人祸……

  但结合着他的经历,以及在现代看到的诸多东西深入分析,他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一个能够将各个阶层的大多数人,给凝聚到一起的共同目标。

  无独有偶,现代时所了解到的、北方的毛熊,那样一个一开始时生机勃勃的庞然大物,到了最后也是在顷刻之间,便已土崩瓦解。

首节 上一节 24/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