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298节

  若说本末倒置,皇帝现在的做法,才是本末倒置!

  “两位宋先生能否告诉咱,为什么会有文字出现?”

  “先民结草以记事,绳结有大有小。

  但哪怕绳结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形状不一。

  可是随着需要记的东西增多,以及时间的变长。

  哪怕有绳结在,很多事也都会变得混乱。

  所以,到了黄帝时期,史官仓颉上观日月星辰变化之轨迹,下察鸟兽行走之痕迹。

  观察世间万物,从中获得启发。

  于是,创造出来了可以书写的文字,用来记事。

  创字成,风雨交加,鬼哭神嚎,天地齐震……”

  对于宋濂这样的当世大儒,这些东西,他是信手拈来。

  不费吹灰之力。

  朱元璋点了点头:“宋先生所言极是。

  按照老宋先生所言,是不是可以说,文字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人们有了用文字来记录事情,记录各种东西的需求。

  所以文字才会应运而生?”

  宋濂仔细思索皇帝的话,确信这里面没有什么坑后,这才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是极,臣就是这么个意思。”

  “也就是说,文字的出现,是为了能让记载东西更加简单,更加准确,方便快捷。”

  宋濂已经隐约觉察到,皇帝想要说些什么了。

  但皇帝此时所说的话,也确确实实是实话。

  同样没有办法反驳。

  于是,便再度点了头。

  “就是因为结绳记事,已经没有办法适应当时的情况,所以仓颉造字,全面取代了结绳记事。

  同样的道理,在咱看来如今这繁琐的繁体字,和简单的简化字比起来,又与结绳记事和仓颉造文字何其相像?”

  一听朱元璋这话,宋濂顿时急了。

  “陛下,结绳记事又岂能和如今文字相提并论?

  如今正在使用的文字,早就特别的规范,也特别的全面。

  能够把各种东西,都记录的特别清楚完备。

  完全能够适应各方面的需求。

  可和当初的结草记事,有着天差地别。”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咱看区别很大,如今所用的文字,还是不行,太复杂了。

  有人说繁体字有三多五难:三多是说汉字,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

  五难,则是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

  这个看法,咱整体上是比较认同的。

  繁体字确实是有很多的毛病,诸多的缺点。

  既如此,为什么就不能进行一定的简化?

  简化字又有什么不好?

  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掉汉字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且今后不论是书写,亦或者是进行雕版印刷时,都能够提高速度,减少工作量。

  两位宋先生都是圣人门徒,学习儒家经典。

  儒家门人大多都致力于,儒家学问的传播,让儒家学问发扬光大。

  可是繁体字所存在的这些缺陷,也确实是很大的,提高了学习的门槛。

  若是能够推行简化字,那么在接下来,必然能够大大降低学问传播的门槛。

  让更多的人接触学问,学习学问,并掌握学问。

  更好地的仰慕,理解并遵循圣人之道。

  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这些岂不是煌煌正道,岂不符合圣人之言?

  和字的简化这些细枝末节比起来,这个才是最为根本的大义。

  岂能因噎废食,岂能因这些细枝末节,便否定全局。

  守住所谓的小义,却将事关根本的大义给放弃。

  这岂不是因小失大,岂不是本末倒置?

  两位宋先生可以好好的想一想,咱说的对不对?”

  朱元璋开始向两人,举起传播儒家学问的这杆大旗了。

  只不过,他此时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减少一些推行简化字的阻力而已。

  在如今的这种环境之下,想要推行简化字,不披上一些儒家的外衣,是不太好完成的。

  毕竟这众多的读书人,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信奉儒家的。

  这等事,不披上这么一层外衣不好办。

  就像是历朝历代的众多文人们,所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不论是董仲舒,还是二程,以及朱熹等众多的人,都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表面上都是在解释先贤的经典,可哪一个不是疯狂的往里面塞私货?

  把自己的想法,以注释儒家圣贤经典为由,给披上一层儒家先贤的皮。

  从而好借壳生蛋,推陈出新,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接受。

  朱元璋如今,不过是稍微的借用一下,这个儒家之人惯会使用的手段。

  这样的手段不能说他们能用,自己就不能用了。

  别管用什么样的办法,能把简化字给推行下去,就是好的。

  把简化字推行开,提高读书识字率。

  那么在接下来,把简化字给用到什么地方,又能促进哪些学问大发展大繁荣,就不是儒家的这些人所能够控制的,所能够想象得到的了。

  做事情,是要分方式方法的,不可能一味的蛮干。

  只一味的蛮干,绝大部分都成不了事。

  反而会把事情给弄得更糟……

  “文字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记录各种事情的。

  这是文字的本意。

  既是记录事情,自然是要以方便为主。

  结果现在宋先生,却要以什么乱了文字,什么圣人之道这些来因循守旧,不让文字进行简化。

  这属于忘记了文字本身的意义,岂非又是一种,更大的本末倒置?”

  “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文字到了现在,真的已经很好用了。

  这些都是经过圣人先贤所创造的。

  文字神圣,妄加改变的话,着实不行。

  只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宋濂还在继续就这个事儿,进行反驳。

  他怎么可能会轻易的,被皇帝给说服?

  朱元璋摇头:“什么圣人创造的?

  就算是圣人创造的,就不能改变了吗?

  咱读书少,宋先生不要骗咱。

  文字真的是一成不变的吗?

  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再到甲骨文,以及各种的铭文,到大篆,再到小篆,以及后面的隶书。

  文字哪里一成不变。

  一直都在变。

  其脉络就是由繁入简,越来越规范。

  还说什么圣人创造,咱是不信的。

首节 上一节 298/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