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第300节
更不能因为这是陛下您提出来的,臣就只一味吹捧,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要了。”
他这话,就有些点宋讷了。
但宋讷却对此充耳不闻,懒得理会他。
朱元璋点了点头。
“宋夫子这话说的实在,那咱便也说句实在话。
咱不会因为什么人的反对,便不会对汉字简化。
推行简化字,势在必行!
且今后编撰字典时,也会以简体字为主。
繁体字需要备注于简体字之后。
咱理解宋先生你的心情,但不支持宋先生你的做法。
这件事咱确信咱是对的,相信宋先生也觉得你是对的。
既如此,那就是非功过留于后人评说吧。”
宋濂听到皇帝如此说,张口欲言,却终究没有说出别的什么话来。
这就是遇到强势皇帝时的无奈。
遇到那些愿意听道理的皇帝,可以和他们讲道理。
那些性格软弱的皇帝,也可以和他们讲道理。
可是遇到如今这么个皇帝,很多事上,你和他讲道理并没用。
他还是会一意孤行。
所以说,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好好培养皇太子,以及皇孙。
万不能让他如同当今皇帝这般。
这可不是明君之相……
“咱这里还有一事,今日便一并说与两位先生只知道。
咱还准备修一部大典,名字都起好了,就叫洪武大典!”
第129章 朱元璋:老四,你说咱修的洪武大典好不好?
“名字咱都想好了,就叫洪武大典!”
武英殿内,朱元璋给宋濂,宋讷两个人,说起修洪武大典的事。
尤其是说出洪武大典这个名字的时候,不由的有些停顿。
心中有着一些异样情绪升起。
还别说,这抄自己儿子的作业,还是挺爽的。
老四在位时,干的很不错,文治武功都能拿得出手。
不然庙号谥号,也不会是太宗文皇帝。
至于说明成祖,这是他后面遇到了一个孝顺的子孙,被海瑞贴脸开大的那个。
为了把他亲爹抬进去,给改的。
朱元璋琢磨着,历史上老四靖难成功,成为皇帝后,要是知道了他后来,会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子孙。
那绝对会被气得直骂娘。
毕竟,纵观老四的一生,都在努力的证明一件事。
那就是他这个皇位,不是通过造反得来的。
而是名正言顺,继承来的。
为了证明这个,他甚至于把朱允炆在位的建文四年,都给直接取消。
加到了自己这里。
把自己的洪武三十一年,变成了洪武三十五年。
等于说是手动,给自己这个当爹的延了四年的寿。
不得不说,还真它娘的孝顺。
结果到了嘉靖这里,直接把他的太宗文皇帝,给整成了成祖。
这不是明晃晃的说,他的皇位不是继承来的,而是打下来,是造反得来的?
就老四的脾气,还有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要是不跳着叫骂娘,才是怪事儿。
老四能弄个文皇帝的称号,占了永乐大典的大便宜。
永乐大典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包罗万象。
老四修永乐大典的主意,也是真不错,不过,现在成自己的了!
自己这个当爹的,从他那里拿些东西,一点也不过分。
毕竟这家伙后面造反,自己如今也不过抽了他一顿而已。
别的啥都没干。
不仅如此,如今还在提前为老四铺路。
并且已经着手,开始将一部分权力给了老四。
对老四多加锻炼,好让他在今后能走得更远。
最好能在海外,开创出一个新大明,好好的来开枝散叶,弘扬和传播华夏。
自己都这样做了,那自己把乐大典改成洪武大典,也没什么不好的。
再说,按照自己这辈子的设想,老四后面,也没有机会修永乐大典了。
还是让自己这个当爹的,勉为其难的代劳吧。
朱元璋如此想着,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这个主意很赞。
同时也决定,等到老四把那边的事情给忙好回来后,自己一定要好好的问一问他,自己修洪武大典的这个主意好不好。
老四赞成不赞成。
话说,修洪武大典这个想法,朱元璋已经在心里面,盘算好一阵儿了。
在现代时,看到了老四修永乐大典的记载,他就是眼前一亮,觉得老四的这个想法特别的好。
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咋就没想起来?
而今重新来过,那自然不能把洪武大典给错过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看到了后面鞑子修四库全书时,给气的了。
那些人,文字狱搞的真它娘的厉害。
修自己大明的历史,修了它娘的一百多年就不说了。
按照老四的创意修四库全书,更是气人。
那是在修书吗?
那就是在借助着修四库全书的名义,好好的整理一番典籍,然后大肆焚烧书籍文稿等诸多的东西。
凡是对他们有所不利,都被他们捕风捉影的付之一炬。
修四库全书说是文化盛事,反倒不如说是文化史上的又一场大浩劫。
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被焚毁。
一个弄不好,就少了很多的自古以来,糟蹋了许多的好东西。
朱元璋那叫一个生气。
那么到了他这个时候,自然而然是要好好的休整一番,提前把洪武大典给整出来。
一定要整的比老四的永乐大典还要好。
不仅如此,在洪武大典弄出来后。
自己这边,还要让人对其进行雕版印刷。
然后制作出来千八百套的。
在各个地方进行典藏。
最好是在各个地方的省会城市,都修大型图书馆。
还有一些重要的学校,也都修建图书馆。
每个图书馆,都给整上一套洪武大典,当做镇馆之宝。
同时皇宫等地方,也要多弄几套珍藏。
防止如同老四修的永乐大典那般,因为太少,以至于因为种种原因,而遗失的特别多。
上一篇:大明词条:朕乃崇祯,千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