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1035节

  当时自己还道这小妮子吃醋,擅自利用万年给她的职权干涉自己的夜生活,当即就把她扛到了屋里,狠狠的“惩罚”了一通。

  看来自己倒是

  不,这不重要。

  轻咳了两声,苏曜将注意力转回正题。

  显然,那个叫斯万的家伙在见到了阿丽莎姐弟三人,并且确认了他们的身份后,态度立刻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他就像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样,不仅如实的交代了自己的身份和任务,还主动供出了车师后国与乌孙、鲜卑勾结的详细计划。

  “原来如此。”苏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这个摩虎罗是铁了心要与我大汉为敌了。”

  贾诩眯起眼睛,建议道:“大将军,既然已经知道敌人的阴谋,不如先发制人。车师国距离金城不过千里之遥,以我军现在的骑兵力量,完全可以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苏曜沉思片刻,突然问道:“阿丽莎她们现在在哪里?”

  “回禀殿下,”红儿上前一步,“她们正在偏厅等候,说是有重要情报要亲自向您汇报。”

  “传她们进来。”

  很快,阿丽莎姐弟三人便来到厅中。令苏曜意外的是,阿罗佐这个平日里总是低着头显得有些懦弱怕生的小伙子,此刻却也是一脸凝重的望着自己。

  “主人,我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阿丽莎行了一礼,声音有些颤抖,“那个斯万.他认出了阿罗佐的身份。”

  “哦?”苏曜挑眉,“这有什么问题吗?”

  阿罗佐上前一步,单膝跪地:“主人,斯万说.说我的叔叔,也就是车师前国的老国王还活着!他被摩虎罗囚禁在浮图城的密牢中!”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惊雷,在厅中炸响。

  苏曜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战略价值——如果能够救出车师前国的老国王,不仅能够瓦解车师后国的统治合法性,更能为汉军在西域的行动拿下一个完美前线据点。

  “看来我们的西征计划要稍作调整了。”苏曜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传令下去,全军准备,三日后出发。我们的第一个目标——”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那个标着“浮图城”的小点上。

  “车师国!”

第961章 臣服或毁灭(合章)

  车师后国国都,浮图城。

  在一尊金色的佛像下面,后国左将军摩虎罗此刻的心情却略显浮躁。

  “还没有汉地消息吗?”

  “他们朝廷大军现在到了何处?”

  “咱们的计策有没有奏效?”

  面对他一连串的问题,在场诸人皆是无言以对。

  “左将军,汉地一点消息都没有,已经好几天了,玉门关那里连只鸟都飞不出来,咱们实在是探不到消息啊。”

  摩虎罗的眉头皱得更紧,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

  “废物!都是废物!连个消息都打探不到,我要你们何用?!”

  厅内众人噤若寒蝉,无人敢应声。

  摩虎罗来回踱步,心中烦躁不安。

  他深知汉军一旦西征,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车师国,若不能及时掌握汉军动向,后果不堪设想。

  而如今汉朝封锁了玉门关的消息,显然是有所图谋,这两眼一抹黑的现状让他脖颈后感到了丝丝凉意。

  “那咱们的援军怎么样了?”

  摩虎罗决定换个目标:

  “鲜卑和乌孙人他们什么时候能来?”

  这一下众人总算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为了应对咄咄逼人的大汉,乌孙国派出了足有万骑的援军,而鲜卑人的右部诸部更是派出了三万骑大军前来助战。

  这实在是让他们为惊喜。

  要知道,此时的鲜卑诸部还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右部诸部竟如此出力,车师国人自是不知,一切都是苏曜当年对鲜卑中部和左部的打击,使得右部的鲜卑人既趁势做大,又对苏曜的扩张警惕至极。

  他们都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如今能在他人的地盘上组起联军,趁势打击一下死敌,而且还正逢这秋高马壮的时节,简直是再好不过。

  若是此战能胜,狠狠打击汉国的气焰,那么显然他们鲜卑人的再次崛起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到时候,他们又可以快乐的南下牧马,抢钱抢粮抢女人了。

  不过嘛,古代打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但信息传递缓慢,没有常备军的现实从调兵动员到集结兵力都需要大量时间。

  游牧民族虽然调动比汉军要快一些,但是他们联盟的特性又拖延了效率,至今各部首领仍在汇合兵力,大约需要半个月才能赶到车师。

  而乌孙国虽然是西域历来的游牧强国,有骑军三万,但由于其在汉初的迁移和扩张时期占据了西域最水草丰美的伊犁河流域地区,富足的生活腐蚀了他们曾经尚武的雄心,如今的乌孙国虽然有着强大的国力,但对于南边那些小破城邦兴趣缺缺,一向不怎么干涉西域诸国事务。

  这一次他们拿出一万骑大军支援,还是摩虎罗的粟特使者们费尽唇舌的结果。

  “汉国的将军苏曜刚刚平定了他们国内的战乱,这人野心勃勃,妄图染指征服咱们这片十字之路口之地。”

  乌孙王城,赤谷城王宫,粟特使者摇唇鼓舌:

  “我听说贵国的诗歌中至今都在传唱,伟大的乌孙曾经在祁连山间的富饶地放牧,被可恨的匈奴人攻杀,一路历经千辛才来到了这片流着奶和蜜的土地。”

  “今日汉国也盯上了这里,他们的铁蹄已踏入河西,下一个便是车师与乌孙!”

  粟特使者猛然提高音量,震得王座下的青铜烛台嗡嗡作响:

  “贵国以为偏居伊犁便能高枕无忧?可那汉国的贪婪又怎会轻易被满足?当年大宛王仅仅是拒售汗血宝马,汉国皇帝便遣他大将李广利西征。如今这苏曜挟灭国之威而来,贵国难道要等汉军兵临赤谷城,才想起要联合抗敌不成?”

  “只怕到时我西域诸国皆已在汉国铁蹄下国破,再也无人能来援贵国了。”

  年轻的乌孙王被这一番话激得面色阴晴不定。

  他虽生长在大汉衰落的时代,见多了汉朝在西域的败退,却也听闻过汉朝昔日的强盛。

  若真如使者所言,那个自诩中央王国的邻国再次从泥潭中走出崛起,汉家铁骑西进,车师覆灭后,乌孙确实难以独善其身。

  到时候,最好的结果恐怕就是像自己昔日的祖辈一样,低头服软,求个汉家公主,然后听凭那遥远的异国皇室对自己指手画脚。

  这显然不是早已习惯了万人之上的乌孙王愿意见到的事情。

  于是乎,在一番思量后,他狮子大开口,要到不少好处之后终于决定派出一万精骑驰援,警告汉军不要恣意妄为,这西域早已非今非昔比,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染指的地方。

  就这样,乌孙国内也开始了紧张的动员,一帐帐的抽丁,组织游牧骑手,准备驰援车师。

  与此同时,在粟特商人的努力下,西域绿洲上的一些如疏勒、姑墨、焉耆等国也零零星星的派兵。

  他们少则八百一千,多则三千五千的,也组成了一支约两万余人的联军部队,缓缓向车师国开进。

  不过比起乌孙和鲜卑那样的大国,他们的出兵更多主打的是一个参与和表态,比起大动兵戈,他们更倾向于以武促和,在派出了大军的同时,各国使者已经先人一步,匆匆赶往玉门,求见那位远征大将军。

  而正巧,此时苏曜刚带着他整编完的的八千余骑先锋抵达关下,进行最后的补水工作。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的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也就随之设立。

  此关与南方百里之外同样位于今敦煌郡龙勒县境的阳关一同,成为大汉控扼西域的屯兵要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这两关。

  而玉门关设置在此处,倒并非此地有什么群山险要,而是他旁边那条独具特色,自东向西流淌的倒流河——疏勒河,以及其背后一片巨大的湖泽。

  玉门关之所以设置在这里,就是为了控制水源!

  水乃生命之源,一切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源,拥有水源者就拥有对当地周边的控制权,这一点对于黄沙戈壁的西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条大河名曰疏勒,但它却和西域的疏勒国没有一毛钱关系,河流也流不到那里。

  而这也正是这次西域诸国们抗衡大汉的底气所在。

  你道为何大汉过去为何从来都没有自本土调动过大军征讨西域?

  因为出了河西走廊,过玉门关后,当地的水源和耕地条件都急转直下,缺乏一条流通连接西域诸国的河流,使得大汉的对西域的控制成本直线上升。

  仅靠当地西域诸国那原始的生产条件和水土资源,根本不足以承载大军的长期推进和驻扎。

  所以不管是匈奴也好,大汉也罢,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的这些绿洲国家都只是采用遥控控制的方式,以施加影响力为主,从未践行过直接统治一事,就是因为治理成本太高了。

  而如今,西域诸国们也就是靠着自己这烂地的条件,硬是拿出了一副众志成城的架势来逼宫。

  他们先是展示了自己的抵抗意志,表示不得人心的征服者必将葬身于戈壁大漠。

  紧接着,他们又说对于大汉朝那当然又不一样了。

  西域诸国早就沐浴王化,愿意臣服,保证会定期纳贡,并且提供对过往商旅和使者的保护云云。

  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切如旧的要求,让朝廷许他们在当地自治,保证其特权,不要搞那些传说中很骇人的什么又是汉官监管,又是经营垄断云云。

  “哦?说是一切照旧?”

  玉门关塞,黄沙漫卷,秋风猎猎。

  苏曜高坐在都尉府的大堂上,俯视着下方那些西域使者们。

  他们身着各色锦袍,头戴金冠,在堂下排成一列,神情既恭敬又带着几分倨傲。

  “大将军明鉴。”为首的焉耆使者上前一步,用流利的汉话说道:“西域诸国愿永世臣服大汉,岁岁纳贡。只求大将军退兵,一切照旧。”

  “照旧?”苏曜冷笑一声,“那车师国勾结鲜卑、乌孙,意图阻我大军西进,又当如何解释?”

首节 上一节 1035/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