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370节

  而且,也只有在这种地方,他的武力才有价值。

  “苏君侯果真是国之栋梁,心系天下,卢某佩服。”

  卢植点了点头,又道:

  “既然君侯有此心,那某便直言不讳了。”

  “陛下有意让君侯留任幽州,协助刘使君处理战后问题,最好是能擒杀张举,克竟全功。”

  苏曜一听便明白了。

  这皇帝陛下还是颇有些好大喜功的意思。

  这次北伐声势浩大,虽然攻克卢奴,也收复了幽州郡县,但最关键的贼首张举却抛妻弃子的一溜烟跑了。

  这无疑是给心里留了个大疙瘩,别说皇帝了,苏曜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然,他也不会让甄家想办法把细作潜伏过去。

  这件事可以说是两人共同遗憾。

  要知道,这幽州之地,地处边陲,民风剽悍,且叛乱势力尚未完全肃清,残余势力依旧活跃。

  苏曜只要打开地图扫上一眼便能立刻发现,幽州内外敌对势力的红色分布格外扎眼。

  不但乌桓人,鲜卑和高句丽人等也在这次张纯张举席卷幽冀的叛乱中扮演着在边郡趁火打劫的角色。

  同时,张举作为叛乱的首领,虽然逃亡塞外,但一朝为帝的他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野心。

  若有机会,他未必不会再纠集残部,甚至勾结境外势力,卷土重来报复。

  唯有将这张举擒杀,才能算是给这次事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显然,皇帝不可能亲自带兵去塞外的。

  而苏曜,作为此次北伐中最为耀眼的人物,自然成为了皇帝心中最合适的人选。

  不但是因为他勇猛善战、忠诚可靠,更因为他每每的以少胜多和神乎其技的速攻制胜。

  于是,在决定将苏曜外放历练时,刘宏几乎第一时间的便想到了如此安排。

  择一幽州边郡,让其继续追捕张举。

  一旦拿到了张举头颅,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再调回来。

  皇帝的想法很好,苏曜也很乐意借此机会,好好扫荡解决一下幽州周边的问题。

  但,苏曜却知道事情怕没那么简单。

  最关键的问题是:

  “刘幽州卢将军可知此人乃是个标准的和平主义者?”

  “和平主义者?”

  苏曜的话把卢植问愣了。

  这是个什么名词。

  但卢植顿了下后还是明白了苏曜的意思。

  这倒是不假。

  刘虞对于治理这些边疆的异族和叛乱的百姓都是主张怀柔和强调教化为主,这是朝堂人尽皆知的事情。

  昔日请刘虞来任幽州牧,也是考虑到之前的剿匪战略失败,幽冀叛乱愈演愈烈的问题。

  要知道,打仗是要啥烧钱的,而朝廷真没钱了。

  刘虞的主张可谓正对朝廷胃口,若能不动不到兵便平定叛乱,那自然是极好的。

  不过可惜,他刚上任还未来得及施展政策,张纯张举的叛军便掀起了新一轮的叛乱高潮。

  如今,贼众主力覆灭,刘虞也终于等到了发挥的机会。

  故而,朝廷也没追究他治理不力的罪责,还是让他继续担任幽州牧。

  “苏君侯是担心和刘幽州的政策产生冲突?”

  苏曜点了点头。

  这不是显然而易见的事情嘛。

  虽然是封疆大吏,但偏偏是幽州,头上还顶了个主官。

  在历史上,主和的刘虞就和主战的公孙瓒产生了激烈冲突。

  如今苏曜虽然不能说取代了公孙瓒的生态位,但他要是不想躺平,出战的权利还是必须要有的。

  不然战机稍纵即逝,那刘虞在后方掣肘他,他这出镇地方的大员岂不是还不如在中央混了?

  对于苏曜的问题,卢植也陷入了一阵沉默。

  “那苏君侯的意思是?”卢植问。

  “且容我与众人商量一下。”

  对于苏曜的要求,卢植点头认可,他没有任何不满。

  倒不如说,正因为兹事体大,所以皇帝和大将军才共同找他来做这位中间人,与苏曜私下沟通封赏之事。

  “各位怎么看这个问题?”苏曜问众人。

  偏房之内,卫明,王凌,刘备,成廉四人讨论一圈,也是不得其解。

  毕竟,州牧这种官,虽然也是两千石,但是权责极重,为一州之长官,地方太守想要不受其制约,首先就与制度产生了冲突。

  说到底州牧也是后汉今年迫于形势才开始派封的,他们对这个官长的了解太少了。

  成廉就是一个武夫,根本不通朝政。

  刘备和王凌也是初出茅庐,对政治了解不深。

  那卫明虽然懂得多些,但在他看来,这事情并不重要。

  倒不如说苏曜能长时间远离中枢更合他的心意。

  若是快速剿灭了张举,又被拉回朝堂,那不最后还是要给那个昏君当枪吗?

  这简直是浪费了苏君侯的才能。

  故而,最后一圈讨论下来,结果就是要么回来注意多加与刘虞沟通,向他展示诚意和能力,获取这位上官的理解和支持。

  要么,就干脆换封一个地方。

  “在下看青州就不赖嘛”

  卫明摸着胡子道:

  “青州黄巾复起,当地刺史难制,君侯有能力何不要个北海太守,一样可以施展抱负。”

  说的是不错,但是总归这是逃避问题。

  苏曜还是希望能够有始有终。

  既然人都摸到幽州的边了,把这个问题放任出去不符合他的性格。

  更别提,在幽州当官,搞不好还有机会教育教育棒子和他那个乱认的野爹。

  了不起,那就先刷刘虞好感呗。

  于是乎,就在沉默了一阵,苏曜终于准备回去咬牙接受这个挑战时,他一开门就撞到了一个意外的老朋友。

  “苏君侯,失礼了。”

  黄门侍郎钟繇拱手行礼:

  “在下见君侯久久不回,想来还是烦心日后的与刘幽州的权责问题。”

  “对此,在下有一言,不知君侯可否愿听?”

  黄门侍郎钟繇。

  这个昔日和小黄门蹇硕共同给他宣旨,并且还协助他解决京中住宿问题的老朋友此时突然过来,着实让苏曜意外。

  他差点还以为这家伙今次不过是个背景板而已。

  但见此人愿意说话,苏曜自无拒绝的道理。

  毕竟,此人可是实打实的大才。

  且不说未来其被曹操比喻为萧何的功绩和位列三公的成就,光是其出道便有92的基础政治属性就是与司马懿和鲁肃同级的顶尖角色。

  而且,到底两人也是有过一路返京共事的交情,钟繇算是他在朝中难得的对他无甚恶意的绿色好感角色。

  于是,苏曜也拱手回礼,以示重视。

  然而这一下让钟繇大感意外。

  毕竟这位苏君侯平素里几乎对谁那都是一副爱鸟不鸟的做派,他这番过来也是做好了热脸贴个冷屁股的准备的。

  如此情景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分,于是钟繇赶忙再次还礼,讲道:

  “恕在下直言。”

  “苏君侯立下大功,却由中央外放地方,还是幽州偏僻小郡,虽说是升级,但朝廷终究有些理亏。”

  “君侯既担心州牧掣肘,何不借此要个事权,以此跳过刘幽州的管辖呢?”

首节 上一节 370/1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一分钟一两银,全球推土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