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最强皇子我有最强开挂系统 第521节

他那看似平静无波的面庞之上,嘴角却不易察觉地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若隐若现的笑容。

紧接着,他双手抱拳,朝着龙椅之上的百里中君躬身施礼,朗声道:

“陛下,外臣斗胆,有一番肺腑之言想要呈报于您,不知是否得当?”

闻听此言,百里中君心头不禁猛地一跳,一种本能的抗拒油然而生。

他实在不愿意听到王玄策开口讲话,毕竟此人来自强大的大雍!

想当初,百里中君不过是出于客套与礼貌,随口对王玄策言道,可以时常参与朝堂议事,以便相互切磋交流,汲取两国之间的政策精华,取长补短。

这本该只是一句再寻常不过的应酬话语罢了。

岂料,王玄策竟毫不推辞,毫不犹豫地当场应允下来。

既然已经答应了,众人原以为这位大雍使臣至多逗留些许时日便会打道回府。

未曾料到,自那日起,王玄策全然未将自己视作外人一般,每日皆跟随满朝文武按时入朝议政。

如今的大雍国势强盛、如日中天,面对如此局面,百里中君即便心中略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任由王玄策这般行事。

就在此刻,王玄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仿佛心中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然而,站在一旁的百里中君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深知这家伙绝对没怀揣着什么好心思。

可即便如此,身为一国之君的百里中君,碍于情面和两国之间的关系,实在无法直接了当、毫不留情地拒绝王玄策。

于是乎,尽管内心早已被熊熊怒火所填满,但百里中君还是竭尽全力地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勉勉强强从脸上硬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然后缓缓张开嘴巴说道:

“王爱卿啊,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不妨直言相告吧。咱们羌国和你们大雍一直以来都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所以王爱卿完全无需有任何的顾忌!”

这句话刚刚说出口,百里中君立马就懊悔得恨不得给自己来上两巴掌。

他心中懊悔:哎呀呀,他怎么能这么蠢呢?这不就是明摆着把话语权拱手让给了王玄策那个家伙吗?真是肠子都快悔青了!

而当听到百里中君这番话语之后,王玄策的嘴角微微上扬,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

紧接着,只见他恭恭敬敬地向百里中君行了一个大礼,并满怀感激之情地说道:

“多谢陛下!”

随后,王玄策稍微停顿了一下,稍稍清了清嗓子,接着继续说道:

“实际上关于这南离之地发生的事情呢,陛下您大可不必为此事感到烦恼忧愁。”

“因为并非毫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只是……关键在于陛下您是否愿意采取这些措施罢了!”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的众多大臣们纷纷将疑惑不解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射到了王玄策身上,就连百里中君本人也不禁对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似乎已经猜到王玄策接下来想要讲些什么话了,然而就在刚才,明明是自己叫王玄策有话直说的,现在总不可能去阻止对方不让他把话说完吧!

此时此刻的百里中君,感觉就像一只被人用绳子牵着鼻子走的牛一样,尽管他身为尊贵无比的帝王,可归根结底也还只是个未满二十岁的年轻小伙子罢了。

论起内心深处的城府和深沉程度,自然远远比不上像王玄策这般狡猾如狐的老家伙。

百里中君满心好奇地问道:

“不知道王爱卿你口中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好办法呢?”

话音刚落,众人便看到王玄策朝着大雍所在的方向恭恭敬敬地拱了拱手,紧接着毫不犹豫地张嘴说道:

“依微臣之见,不如就让微臣给我们大雍的陛下修书一封,恳请我家陛下派遣一名能力出众、德高望重的重臣,专程赶赴这南离之地,替陛下您好好地澄清一下事实真相。”

说到这里,王玄策稍稍停顿了片刻,然后接着又补充道:

“其实说到底啊,这件事情完全就是那可恶至极的王衫父子一手挑起的事端,而咱们仁慈善良的陛下您对此可是毫不知情啊!”

“那些普通老百姓们之所以会把这件事的责任全都推到陛下您的身上来,无非也是因为一时之间被怒火冲昏了头脑而已。”

“但只要我家陛下出面为陛下您正名,让那些百姓知道您是被冤枉的,自然就没有怨气了!”

“一旦没有怨气了,他们还是愿意相信陛下的!”

这话一出,百里中君当即怔住了,他还以为王玄策会直接提出将那些城池重新划分给大雍。

结果竟是提出由大雍出面,替他解决。

这让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了!

.........

第566章 西羌太后

就在那短暂的一刹那间,百里中君心中竟不由自主地产生出一种错觉——王玄策所说的话似乎毫无破绽可言!

然而,当他回过神来,再次认真思索时,却又隐隐约约察觉到其中存在着某些不对劲之处。

尽管绞尽脑汁,他依然无法确切指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异样感受,却无比清晰且强烈,仿佛在不断提醒着他:这件事情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他苦思冥想,始终难以琢磨透大雍帮助自己究竟所为何事?

要说仅仅因为他是李九天的小舅子,哼,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如此错综复杂、利益交织的局势之下,即便是亲生父亲,恐怕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向他人伸出援手啊!

更何况,此前当李九天准备对宁国发动军事行动之时,他和李九天之间还曾发生过一些微不足道的摩擦呢。

要知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谓的矛盾根本不存在大小之分,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这些矛盾是否值得深入探究和追究罢了。

而那一次的小冲突过后,李九天竟然亲自派遣王玄策前来斡旋协调,这一举动显然表明,至少在当前阶段,李九天并不希望与百里中君彻底闹僵,将关系弄得不可收拾。

只不过,回想起来,上次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百里中君自己的野心过于膨胀所致。

当时恰逢李九天筹划攻打宁国,为了稳定住后方的局势,避免百里中君从中作梗或者趁机捣乱,李九天才不得不派出王玄策前来安抚示好。

尽管百里中君心里认为李九天之所以派遣使臣前来,不过是因为不想与自己彻底撕破脸皮罢了。

然而,他又怎么可能知晓,李九天心中真正图谋的,竟是要将整个西羌纳入囊中!

就这样沉思了好一阵子之后,百里中君一时间竟也难以做出决断。

过了片刻,只见他缓缓张开嘴唇说道:

“王爱卿刚才所说的话,朕自当会认真思考一番。今日就暂且到此为止,诸位爱卿都先行退下吧!”

听到这话,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纷纷如释重负一般,赶忙齐齐拱手行礼,并齐声高呼道:

“臣等恭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音刚落,百里中君压根儿就没有去理睬这些臣子们,而是径直起身离开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迈着大步朝着后宫走去。

不一会儿工夫,他便来到了一座名为康泰宫的宫殿前。

这里居住着当今圣上,百里中君的母亲——太后娘娘。

遥想当初,在百里中君尚未登上皇位之时,朝政大权实际上一直掌握在他的姐姐、如今的大雍皇后百里懿均手中。

而在这百里懿均的背后,那位看似毫无存在感的太后,实则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否则的话,即便百里懿均能力超群、智谋过人,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女子而已,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支持与协助,想要完全掌控整个西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对于这其中的种种情况和利害关系,百里中君心里其实跟明镜儿似的一清二楚。

正因如此,此次他亲自前来拜见太后,目的便是希望能够从太后这里获取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指点。

当他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守候在此处的宫女正准备按照宫廷礼仪向其行礼问安。

百里中君见状赶忙伸手示意阻止,并压低声音轻声问道:

“今日母后的心情如何啊?可还安好?”

听闻此言,那宫女先是微微躬身施礼,然后用同样轻柔的声音回答说:

“启禀陛下,太后娘娘今日一切如往常一样,并无异样。”

得到这样的答复之后,百里中君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稍稍放松了下来。

紧接着,他轻轻摆了摆手说道:

“好,朕进去瞧瞧太后,你们就守在这里吧,切勿打扰到我们母子二人。”

“遵命,陛下!”宫女恭恭敬敬地应声道,随即便像一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继续站岗值守。

就这样,百里中君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朝着康泰宫内走去。

他之所以会如此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儿,那就是因为——百里懿均。

太后当初确实有意立他为帝,然而却从未考虑过将百里懿均远嫁到遥远的大雍。

毕竟,在她所生育的一子一女之中,真正拥有非凡才能和过人智慧的,当属她的爱女。

然而,当太后惊闻自己的宝贝女儿即将远嫁大雍之时,已然太迟。

她与天下众人竟然是在同一天获知了这一惊人消息。

此事影响之大,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局面已定,木已成舟。

即便太后心中千万般不情愿,此刻亦是回天乏术。

更令太后痛心疾首的是,事后她竟发现这桩婚事竟是由她的亲生儿子百里中君暗中施压所致。

自那时起,太后对待百里中君便再无半分好颜色。

虽然后来太后也渐渐想开了,深知若不让百里懿均远嫁,或许连性命都难以保全。

首节 上一节 521/62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过草地后,老李跟着我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