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庆余年到大奉打更人 第417节
“我们想和他大军决战,他没有大胜的把握就坚决不战,甚至将幽州也丢下了。”
对于种神通的举动,李长安倒是不意外,泱泱大国的大将军,可不是酒囊饭袋。
“种神通知道,北莽大军才是北莽最不能舍弃的根本,一个被劫掠的差不多的幽州,可有可无。”
“种神通主动撤军,一定会被女帝降罪革职,这样不惜自身的胸怀格局,离阳朝的大将军顾剑棠是没有的。”
诸葛亮接着说道,“李将军和霍将军在堰甲湖打出了军威,让种神通准确估量出了我们的实力,所以他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
“只是……北莽有这样的良将在,相信以慕容女帝的决断,很快就会有下一次大军南下。”
“这一次的军力,恐怕不止三十万,而且北帝城也会拿出更多的底牌。”
李长安笑了笑道,“下次再战,将是我们和北莽的决战,北莽再不底牌尽出,就要被我们一点点把军队吃光了。”
“军师,女帝不会给我们太多的时间,都说北莽百万大军,战无不胜,咱们这次就彻底将他们打回原形!”
“传檄天下,北莽即将大举南下,中原兴亡在此一举,有志于抵抗北虏者,前来北牢关助本王决战北莽!”
半月之后,北莽南京城。
南苑大王府中,种神通、耶律东床等一众将领跪在阶下,原来董卓的位置上是脸色阴沉的慕容女帝。
另种神通震惊的是,殿中多出了很多熟面孔,一品大宗师就是十几位,慕容宝鼎、太平令、麒麟真人袁青山等等久不现世的高手都出现了。
朝中重臣拓跋菩萨、李密弼、耶律虹材、赫连武威等要员二三十位也都在此,慕容女帝这是将半个朝堂,都带到了南京城。
估计北帝城中只留下那位三十年的老太子耶律洪才监国,朝中要员都随女帝南下了。
“种神通,朕打算坐镇南京,等着你消灭李长安,然后大军南下彻底消灭离阳。你倒好,给了朕一个下马威啊。”
女帝明显压抑着愤怒,威严的声音震得大殿横梁都嗡嗡作响,种神通并不辩解,如实奏道,“陛下圣明!”
“微臣无能,无法打败李长安,不敢仓促决战损失北莽主力,故而擅自退兵,臣甘愿领死!”
三十万大军,损失了六七万,虽说没有打败仗,但是却打的非常窝囊。
女帝环顾殿内,“诸位,你们有何话说。”
这个时候,一向不管国事的北莽国师袁青山率先开口了,“陛下,种大将军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应当褒奖!”
这位袁青山,并非麒麟真人本人,而是他的三道化身之一。
北莽的道门圣人,自号四方道人,修成一气化三清神通。他料定北莽气数悠长,所以就以三道分身为北莽坐镇,真身游历天下。
“陛下,李长安气运之盛,连离阳皇帝都比之不及。自从离阳内乱,离阳的气运就在一直下跌,李长安和徐凤年的气运一直在上涨。”
“徐凤年现在的气运还比不上李长安,天底下能压制住李长安气运的,仅有陛下一人!”
“换言之,这次李长安抓住了大将军撤军转移的空档,正是气运释然,如果贸然决战,恐有全军覆灭之危!”
袁青山的话,北莽女帝不得不重视,因为这位国师很少发表意见。这样超凡入圣的人,几十年来第一次进言,就是十几天前建议女帝御驾亲征。
他还说北莽有上天眷顾,有女帝大军亲征李长安,必能得到天上神仙眷顾,打败了气运异数李长安,北莽才能千秋万代。
拓跋菩萨接着进言道,“陛下,国师之言差矣,大将军第一次堰甲湖大败,损失了董卓和春笋,陛下并未怪罪,还给他机会戴罪立功。”
“他第二次带兵南下,不但丢了徐凤年拱手送上的幽州,又折损了六万余兵马,如此损兵折将,大损国威,不得不咎!”
一时间,重臣们各抒己见,但是支持拓跋菩萨的还是多数,毕竟麒麟真人这种神人久不现世,有些神神叨叨的。
最后,种神通叩头道,“臣既然打了败仗,就愿意领罪,但是希望陛下给臣一个机会,罪臣愿意做一南下的马前卒,亲眼看到我大军踏破沙州的那一日!”
女帝不是昏君,也知道种神通不是贪生怕死的人,主动撤军是为了保存北莽的实力,至于袁青山的话,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种神通免去大将军之职,此次大军南下,你就做一路先锋吧。”
接着,她对殿中群臣说道,“诸位,离阳朝内乱已生,本朝苦苦等待的一统天下时机已到。”
“国师刚才所言,诸位都听到了,我们以为的小角色李长安,极有可能是我朝南下的最大敌人!”
“换言之,如果消灭了李长安,剩下的徐凤年、赵炳等人,都是臭鱼烂虾的废物!”
“朕决定御驾亲征,拓跋菩萨,你立刻集结大军六十万,和李长安决战!”
种神通带回了二十万兵马,拓跋菩萨带着十万人从北帝城南下,再集结三十万兵马,才能凑够六十万。
因为之前已经损失了将近三十万兵马,拓跋菩萨知道这一战动用六十万兵马可谓底牌尽出,全力以赴了。
“臣遵旨!”
听到女帝下了决心,承平数十年的北莽朝廷终于要打打仗了,殿中的文武大臣们,不禁想起了当年一举消灭大奉的辉煌时代。
当年灭亡大奉,但是却没有消灭春秋八国,现在消灭离阳,正是完成当年未竟之业!
女帝因为徐骁而不南下,这让北莽很多人都暗暗气闷。现在大战将起,文武大臣们,江湖宗师们,都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袁青山、慕容宝鼎,传檄天下大宗师,此战关乎国运,欲助朕南下平乱者,前来军中效力!”
因为得知了离阳大宗师协助李长安守关,女帝认为这些江湖力量也要调动起来,以大宗师对抗大宗师。
如果以军队对抗大宗师,动辄损伤成百上千,有些无法承受。
“老臣领旨!”
慕容女帝亲自坐镇南京城,大举集结兵马,整个北莽朝轰轰烈烈的运转起来了。
凉州城中,李长安的王座下方,也跪着不少人,这些人是第一批前来投奔的人。
这些人的身份,令李长安都有些意外,他本以为能召来一些大宗师就不错了,但是第一批到的人不光是江湖人物。
“南唐滑台守将胡恭烈,参见我王,参见顾大将军!”
一个脸上冒着坚硬白色胡茬,面容清瘦但是目光囧囧的白发戎装老者率先开口。
顾大祖愕然的看着老者,“胡恭烈,你竟然还活着?”
胡恭烈的声音铿锵有力,一点面子也不给洪家皇帝,“当年洪家皇帝未战先降,活的窝囊,死的憋屈!”
“大将军愤然离开南唐,末将也觉得无处可去,又不愿意投降离阳。索性带着数万老卒在唐楚边界落草,十年了现在只剩两万余人。”
“末将听闻唐王在西北崛起,大胜了北凉王徐骁,就从南唐转战西北,打了大半年,天可怜见,终于见到我王和大将军了!”
胡恭烈骂洪家皇帝,李长安根本觉得无所谓,姓洪的皇帝,跟我姓李的有什么关系。
他本就是轮回转世,如果感情好李长安不吝惜结个善缘,像洪家皇帝那样的废物蠢材,在李长安眼里不过一个投胎工具而已。
“胡将军转战万里,看来是信得过本王了?”
胡恭烈戎马一生,说话也没什么顾及,“殿下先战北凉,再战离阳,后来又连胜北莽,此番作为比先帝强出百倍千倍!”
“如今北莽大军压境,中原兴亡在此一战,末将愿意做我王麾下马前卒!”
李长安颔首道,“老将军免礼,得老将军相助,北莽必败。”
胡恭烈旁边,是两位中年将军,两人的神色极其复杂。既有忧虑,又有些不甘,但更多的是迟疑。
“罪将叶熙真。”
“罪将姚简。”
李长安不动声色,嘴角划过一丝玩味的神色,这两位是徐骁的义子,是陈芝豹的铁杆支持者。
原著中,徐骁为了自己死后徐凤年能坐稳王位,将这两位对自己赤胆忠心的义子毒杀了。
因为这两位曾经在徐凤年游历北莽江湖的时候,买凶刺杀过徐凤年。
不过现在没有了徐凤年游历北莽的事情,也就没了这两位买凶刺杀,陈芝豹也早早被李长安杀死,这两位和徐凤年也没什么大仇。
这个时候,坐在下首的诸葛亮忍不住怒斥道,“叶熙真、姚简!”
“你二人也算百战名将,当年春秋国战屡有建树,镇守北凉十几年来也未曾有过劣迹。”
“你等拼死拼活是为了什么,竟然将幽州子民亲自送到北莽铁蹄之下,如今幽州百姓死伤十余万,白骨累累,尸积如山!这笔血债,该不该找你们清算!”
“幽州子民将你等敬若神明,你们却如此丧心病狂,毫无道义,你们于心何忍,良心何安!”
“你们两个罔顾生民,厚颜无耻的混账,有何颜面立于人世间!再看看战死北牢关燕文鸾老将军,你们还有什么脸皮跪在这里!”
听着诸葛亮的话,叶熙真和姚简两人的脸色越来越难堪,激愤之情溢于言表,满腔愤恨再也无法压抑。
“唐王殿下,诸葛大人,放弃幽州非我等之愿,徐凤年为了结好北莽,让北莽先攻打唐王殿下,才将幽州献给北莽。”
“我等虽然不同意,但是反对最激烈的老臣,全部都被徐凤年背后的陆地神仙暗杀,我等都是敢怒不敢言。
我们和北莽对峙十余年,如何能甘心看着他们杀入幽州!”
“听闻殿下将和北莽决战,我等趁徐凤年远在蓟州,带领心腹北凉三万余人,星夜投奔唐王殿下。”
“我二人自知愧对幽州百姓,无颜恳求殿下收留,我们和麾下军士,愿意和北莽大军拼至最后一人,为燕文鸾老将军和十余万幽州父老报仇雪恨!”
李长安从这两人的情感值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徐凤年应该是真的仇恨,对于自己虽然谈不上忠诚,但也没有敌意,这就足够了,只要和北莽有仇这就足够了。
“有这样的想法,也不枉幽州百姓十数年供养,唐莽大战在即,本王就命你二人为先锋,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叶熙真和姚简旁边,是一位身着蟒袍的胖子,这位离阳王族的出现,连李长安都觉得好笑。
“离阳淮南王赵英,听说你将封地献给本王,自愿归降?”
那胖子纳头便拜,十分诚挚,“唐王殿下天命所归,奉天承运,如今离阳已乱,唯有殿下能戡乱治世,平定天下……”
诸葛亮直接打断他道,“和赵炳、徐凤年相比,我们是距离你封地最近的,所以你才来投奔的吧,说吧带来了多少人马?”
对于这位满嘴奉承的藩王,诸葛亮毫不犹豫的揭穿了他的谎言,他投靠李长安,仅仅是因为封地距离青州最近。
赵英跟赵炳关系一般,就算燕敕王赵炳得了天下,也没他赵英什么好处,估计藩王都做不成,搞不好还要被取了性命。
六大藩王之一淮南王赵英坐镇雄州,素来以循规蹈矩著称,事事不敢逾越宗室雷池半步,偶有子孙违规被罚,温文尔雅的他从不出声。
上一篇:斗罗:武魂九头相柳,吞天噬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