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魔法> 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看见血条的我,选择打爆世界 第92节

总的来说就是安抚楚国这块硬骨头,拉拢据守天险的墙头草南梁,主攻武力衰弱、尽显老态的虞国。

如此朝臣们也不用争论了,后续就看主管外交的九卿大鸿胪,是否能促成国策了。

“陛下之意臣已尽明,宴后必督促鸿胪寺官吏尽快出使梁楚二国。”

九卿大鸿胪是一位清瘦老者,虽服用灵药、但只纳气养身并不习练武艺,是一位真正的文官。

却没想到,在尚武的大魏执行国策时,还需这些文士先行梳理外交。

等大鸿胪表态后,新元国宴便进入了较为轻松的环节,不再说什么国朝军事了,而是改说各州风情。

这场国宴让周元见识到了大魏这辆战车如何行驶,周边邻国的基本状态。

不过这些话也不能全信,大魏将士对本国有天然滤镜,自然看周边邻国皆是问题。

或许战事一开,虞国没有想象中的衰弱,梁楚二国也不会按照大魏的期望做出回应。

好在这些军国大事,距离大魏百姓很远,等大魏要抽调百姓参战时,多半也就无力再战了。

随着国宴氛围的转变,各州都督主动讲起了一些本州趣事,愉悦皇帝、活跃气氛。

其中周元被再次提起,而且成为了怀州都督口中的运盛之人。

“不想你这少年郎入营三月,便连续遭遇阴鬼秘境、水匪秘境,端是气运深厚。

太祝何在,快来测测周元之命,若真是个命格贵重之辈,孤便调他入校事府,于他通行国土之权、专职探寻秘境。”

大魏皇帝的话引发一众朝臣欢笑,好好的新元榜魁若真变成探秘校事,那可就太有趣了。

不过有趣归有趣,周元的出身具有统战价值,自然不会真的入校事府这种密探衙门。

“陛下稍等,容臣一测。”

大魏朝廷有专门搞命格推算的方士,而且地位还不低,正经的九卿太常属官。

“周都尉,请将你的生辰八字写于此处,再让我称称骨相。”

在一众朝臣的注视下,周元只得配合测算。

他也想看看大魏传统的命理方士,能测出些什么。

令周元没想到的是,主管祭祀测算的太祝,还真以命格星盘测出了点东西。

“三方四正、命宫在未,迁天同、巨门;官禄在亥、太阴坐守;财宫在卯,太阳、天梁共会命宫。

此乃明珠出海格,有此命格者财官双美、声名远播。”

“太阴居亥宫明盛、太阳位卯宫东升,此格易少年成名。

然明珠出海格位虽高,却不喜空劫、忌煞破星,否则命主之贵大降。”

一众朝臣静言安坐,太祝拿着命格星盘,以果老星宗、七政四余之术认真讲解。

“哦,竟还真是贵重命格,此后要小心了,有智妖魔最喜你这等命格贵重之人。

不过太祝所言虽然有理,可周元为何在乡间名声不显,宛若常人。”

“回陛下,明珠出海格,重在明珠、而非沉海。

若明珠不跃海而出,自然水沉无光、泯然众人;唯明珠出海之时,方能光照沧海、显露福贵。”

“倒也有趣,不知太祝可能测算还未出海之明珠,如此也能助其早日显贵。”

“此法不成,明珠出海非需外力垂钓,而需内力勃发。

如周都尉决定入营行武,浪荡子遇事醒悟,唯心之所向,方能明珠出海。”

太祝的玄学谶言看似没有依据,却非常符合周元的情况。

只不过他的内力有些太足了,并非明珠出海那么自然,更像是火箭推进的载人航天。

得知周元真有贵重命格后,大魏皇帝命太祝给了周元一册‘妖魔易命录’,让他今后警惕惑心之魔。

“明珠出海,如大日东升西落,幼时曙光暗淡、少时绽放光彩、壮时光辉夺目、衰时昏黄暗淡、老时沉海无光。

陛下可趁明珠升跃期间,利用周都尉财官双美之气运,探寻几处秘境。

否则等明珠抵顶、有落海之势时,虽依旧光辉亮洁,却再无后力昭彰财官了。”

第114章 得闻国史

大魏官方认证的命理学说‘果老星宗’中记载,日格有六。

分大日横空、日月同宫、日月并明、明珠出海、日月照壁、巨日同宫。

其中明珠出海属升日命格的第四等,无前三等之恒久,又有独特的迅升爆发期。

太祝认为周元命格贵重,尚处于升跃阶段、气运极盛,就算放到乡镇几年,也能误打误撞的发现隐藏秘境。

他能入月宫、接触阴鬼秘境、发掘水匪秘境,也并非偶然,而是明珠升腾照破阴霾的反馈。

所以应该尽快对其授艺,并调往地方,趁其气运兴盛,发掘出一两个隐藏秘境。

否则等周元功高爵重时,也就成了壮年坠势,再难与天地灵机呼应了。

太祝作为九卿之首太常的直属六令丞之一,所说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他一番命理解释后,一众朝臣仔细一想,确实有些道理。

就凭周元入营三月进月宫、窥阴鬼、得水匪的经历,若不调入京城参试,恐怕还能发掘出新的秘境。

因此,这种有寻宝能力的特殊人才,绝对不能埋没。

其实面对命理谶言,朝臣们不至于全信、也不至于一点也不信,只是认为该放出去试试。

若有所获,便能增幅国力;若无所获,过两年再把他调回禁军任职即可。

他们此次之所以认同太祝之言,也不是真的唯命格论。

而是因为太祝指明,周元的明珠出海格有保质期。

谁也不知道他这颗明珠能升跃到何时,若是行动慢了,明珠不升反有颓势,那可就太亏了。

“太祝所言有理,周元你可愿趁气运兴盛,为我大魏探测几处秘境。”

“禀陛下,为盛国朝、臣愿领命。”

按照大魏惯例,灵试榜魁会先留京授业,后下放州郡做参军,等政令纯熟后,再升任州郡镇守校尉。

这可比那些镇守一县、出任边镇的普通入选者好多了。

但周元既然气运兴盛,就有了新的说法,直接越过了循规蹈矩的升职流程,获得了特事特办的待遇。

“好,待孤回宫再许你一职,仍保留羽林郎身,加赐通行京畿之权。”

大魏皇帝并没有将周元派往地方视察的意思,而是准备让他先探查京师地貌。

对此,各州都督没什么意见,反倒对太祝的命理学说起了一些兴趣。

皆言,太祝若有闲暇,定要去他们府上坐坐,看看他们的子嗣。

这就有点把太祝放到火上烤了,都说好,显得虚伪;说某个不好,又有损人之嫌。

也就大魏皇帝拉了他一把、派遣了新的公务,不然真要去客串几日算命先生了。

“来诸君盛饮,望我国朝恒盛。”

大魏皇帝获得一位福将,心情大好,周元也获得了更好的自由度,算是双赢了。

随后的宴会就较为平淡了,话题又落回各州风貌与追忆往昔。

最终还是前朝大康背下了所有,成为了一面映照今朝的铜镜。

“大康因私失国,灵物永在几家几姓流转,自绝天下英才。

乃至位贵者得灵怯战、善战者永无灵食,貌壮而虚、一戳即破。”

“诸君当谨记大康之失,存我大魏无血战、无灵食之风骨。”

“我等领命,勇铸军魂、血冠武威。”

大魏的风骨不在于大魏皇帝的命令,而在于各州都督的行为。

可以说,灵试的本质就是从整个魏土,筛选出真正的善战英才。

若有一日,各州入试者皆是镇守都督的亲朋故旧,大魏的立国之本也就完了。

因此,国宴最后,大魏皇帝还是拿出前朝大康鞭挞一番。

使众位朝臣铭记,武威的本质非身躯容纳多少灵气,而是敢不敢战、敢不敢流血死战。

这种国策明显违反了享乐思维,不可能永久保持下去。

但至少在能保持的阶段,会大大提高大魏武者的质量与悍勇程度。

周元从这种国策中,看到了大魏真正的凝聚核心。

有这条血战晋升的通道在,大魏的武者与普通百姓才能保持联系。

否则,经年累月下来,武者很可能在心理上认为普通百姓不是人,至少与他们不是一个种族。

那时驱赶一些低等种族投喂妖魔,并与妖魔组成圈养之国,也就顺理成章了。

上元国宴会结束后,周元与怀州都督同行,期间怀州都督突然发问。

“周元,大康掌握着绝对武力,却还是失了国。

首节 上一节 92/4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登录了僵尸先生

下一篇:西游:让你守门,你堵六圣鸿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