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妖 第171节
许小刚闻言,摇了摇头,低声说道:“娘,事情都闹成这样了,再请个鼓队过来,敲锣打鼓,是不是不太好……”
陶月兰白了许小刚一眼:“瞧你,好不容易安排你办点事,都办不好。”
“我回去让吴驰安排得了。”
看着陶月兰起身离开,许小刚还想再劝,扭头看向许素问:“姐,你也帮忙劝劝……”
许素问白了他一眼,说道:“所以你不讨娘欢喜,娘正在兴头上,你非得扫她兴。”
很快,论道大会便结束,可在场的众多道士,依旧没法回过神来。
三清的出现,对他们而言,是震碎三观,直击心灵的。
纵然是两位三品大天师,亦是如此,久久没法回过神来。
“灵谷道兄,若是这姜云,真开馆传道,咱们该如何处置?”清阳子低声询问。
灵谷子闭上双眼,缓缓说道:“不能让其传道。”
“道门独敬道尊,乃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传统。”
“若是在外面随意开个山间野观,也就罢了,在京城之中,岂能让他传道。”
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这话倒是不假。
和尚开设多少间佛寺,对于他们而言,都没有影响。
可他们却不允许其他人胡乱开设道观,传播大道。
清风观的门外,停着许多辆马车,冯玉领着姜云,坐上一架华丽马车上。
“去镇国公府。”
听到冯玉的吩咐,前面驾车的小太监,便恭敬点头,马车朝镇国公府而去。
马车内颇为奢侈,冯玉看着车窗外的景色,笑道:“我倒是没有想到,你这小子竟如此莽,若是再争论下去,恐怕他们要对你大打出手咯。”
姜云坐在车厢内,抱拳尴尬一笑。
随后,冯玉话锋一转,反而问道:“你可知道,为何陛下不喜欢道门吗?”
听到这,姜云眉毛微微皱起,恭敬问道:“在下不解,还请冯公公指点迷津。”
“这是道门四十年前的一场隐秘了,当初先帝还在,道门还算昌盛。”
“大周道门,竟听信北胡之人所言,待北胡打下天下,便供奉道门为国教。”
“独尊道门。”
“然后,这些道士便以先帝残暴,民不聊生,想要鼓动百姓造反。”
冯玉淡淡说道:“然后,先帝联合佛,儒两家,大肆捕杀道门之人。”
“这场事件后查清,唯有京中的白云观,清风观与天青观,并未参与此事。”
“所以他们三家道观,还能存活至今。”
听着冯玉的话,姜云眉毛微微皱起,这群道士疯了?
竟想着造反。
不过恐怕其中还有一些隐秘,否则天下道门,怎么可能因为北胡随便的一个承诺,就帮忙造反?
兴许还有什么事情,冯玉并未说出。
冯玉缓缓说道:“陛下不喜道门的原因便是,这些道士眼中只敬道尊,却无皇权王法。”
“你口中的三清道法,又是如何呢?”
听着冯玉的话,姜云赶忙恭敬说道:“公公,我们三清道法强调“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
“认为皇帝陛下是“天命”所归,是“道”在人间的代表。”
冯玉闻言,微微眯起双眼,反问道:“此话当真?”
“当然。”姜云点头起来,眼珠一转。
即便是前世,道教和皇权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不依附皇权的结果,就像白云观他们那样,无法大规模传道。
冯玉脸上带着淡淡笑容,并未再多说什么,而是提到:“锦衣卫的本分你得先做好,其他的事情,且等着吧。”
没过多久,马车便缓缓回到了镇国公府的门口。
送姜云到了以后,冯玉便第一时间,赶回皇宫,得第一时间向陛下汇报,今日所发生的奇闻趣事。
陛下不喜道门,今日道门被姜云这样一通狂喷,陛下听了,恐怕要龙颜大悦。
第158章 疫病
傍晚,皇宫御书房内,萧宇政依旧是辛勤的处理着政务。
萧宇政的勤政程度,即便在大周王朝的历史上,恐怕也能排进前三的程度。
身为大周王朝的掌舵者,他对于大周王朝如今的各种问题,比任何人都要了解。
当然,当务之急是要处理贪腐问题。
咚咚咚。
御书房外响起清脆的敲门声,随后,冯玉便推门走入其中,手里还端着从御膳房端来的滋养身体的参汤。
冯玉轻手轻脚的将参汤放到萧宇政的手边,脸上带着笑容说:“陛下,奴才刚去御膳房给您炖了参汤,您忙碌一天了,喝一些休息片刻吧。”
萧宇政伸展了一下略微发酸的手臂,缓缓叹息一声说道:“这年关刚过,可西蜀的旱灾,南湖洪灾,没有好转迹象,拨下去的赈灾粮,也不知道能有几成送到灾民手中。”
“西南方的十万大山,匪患也越发严重,北边胡人近年来,也不断派遣小股骑兵袭扰试探。”
“户部尚书,包括之前勾结红莲教的大部分官员,被革职查处后,新的人选,也还未彻底想好安排。”
“还有贪腐问题,需要彻查。”
听着萧宇政的感慨,冯玉低着头,低声说道:“陛下,近日道门的论道大会,倒是有些有趣的事迹……”
“说来朕听听。”萧宇政端起参汤,喝了一口。
冯玉笑容满面,将近日论道大会所发生的种种细节,都说出。
果然,听到道门之人,被姜云站在台上一顿狂喷,萧宇政脸上也不禁流露出笑容。
他笑着说道:“这姜云倒是胆大,下面坐着两位三品天师,他还敢这样辱骂道门,真不怕两位天师恼羞成怒,宰了他?”
冯玉恭恭敬敬,拍着马屁说:“姜云是陛下的锦衣卫,即便是两位天师又能如何,还敢杀陛下的锦衣卫不成?”
“后面奴才还和姜云闲聊了一番,听他的意思,他口中的三清道法,和道门的教义并不相同,而是尊崇皇权,教义中,更是将陛下视为道的化身呢。”
冯玉是以闲聊的方式,将这句话随意说出,萧宇政听完,果然双眼带着几分异样。
萧宇政笑呵呵的指着冯玉:“你这狗奴才,收了姜云多少好处,能来帮他说话。”
冯玉当然知道萧宇政并未生气,但还是急忙跪在地上,惶恐说道:“陛下冤枉奴才了,奴才可是一分都没收。”
“只是认为,既然陛下不喜欢道门,不妨让姜云开设一间道观看看,说不定……”
听着冯玉的话,萧宇政微微闭上双眼,缓缓说道:“等回头找个时机,朕亲自见见姜云,和这小子聊聊。”
“是。”冯玉闻言,心知此事已成,姜云那臭小子回头可得好好感谢一下自己才是。
随后,萧宇政又拿起一张奏折,丢到冯玉面前:“你看看这。”
冯玉赶忙双手接过奏折,低头一看,顿时微微皱眉起来。
奏折是刘不复御史递来的,上面陈诉,近些日子,外城许多百姓突然病重,各大药铺的药材,都消耗一空。
希望陛下派御医署的官员前往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陛下,这年关的时段,许多百姓伤寒感冒,应该不足为奇。”冯玉心中虽有猜测,但不敢直言,说得倒是委婉。
萧宇政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希望如此,你去安排一下,让黄御医和陈御医二人,前往外城给百姓们看看病。”
“是。”
“另外通知景齐,他休息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彻查贪官污吏之事。”
“这贪腐之风,得杀一杀了。”
……
一晃便是三天过去。
这几日,京城内的百姓皆不敢随意外出了。
一股莫名的瘟疫,开始在整个京城内蔓延出现,各大药材铺中,人满为患。
各个郎中,疲于奔命的奔波于各个权贵府邸之中。
镇国公府内,听从姜云的建议,陶月兰也给下人们叮嘱吩咐:“让府内下人尽量不要外出,即便外出,也要蒙上布巾。”
“即便是出门,回来后便第一时间去姜姑娘的住处,抱一抱她的宠物小黑。”
陶月兰眉毛紧锁,倒是没有想到京城内,竟然会无故发生疫病。
不过奇怪的是,据说这疫病传染性极强,许多府邸内都有人染病。
可镇国公府这段时间内,却是安然无恙,即便有些下人需要出门采购物资,也是安然无恙。
上一篇:边关签到十年,女帝跪求别造反
下一篇:我有一座天庭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