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狂书生 第176节
衙役连忙在一旁带路。
很快,李元就来到大门口,见到陆正站在外面。
“哎呀呀,贤侄回来了!昨个儿还听人说你在附近的村子露过面,就知道这几天你会回来!”
李元上前拉着陆正,就往衙门里面带,一脸欣喜关切,“哎,瞧瞧,这一段时间不见,贤侄都瘦了,外面的日子不好过吧!”
陆正心想他明明比之前还健壮了些,都长高了点,怎么会瘦了。
李元笑眯眯道:“走走走,进屋坐,看你这样子,刚回来吧?”
“确实是刚到,还没回家看看,也不知道家里积了多少灰尘。”陆正微笑道。
李元不禁道:“那我派人去给你好好打理一番,那个院子太小了,最近城里空了些好院子,要不贤侄换个地方?顺便挑,不要钱,都是抄家空出来的……贤侄的事迹,城里都传开了,真是辛苦你做了这么多事情,还听说你去长川县的文会,把那些吴人比得体无完肤。”
李元拉着陆正进屋坐下,亲自倒了茶水,坐在陆正身边絮絮叨叨,兴奋说着不少事情,连刚才处理公文的疲惫都一扫而空。
“听萧院长说,他们去诛杀蛟龙,贤侄还帮了不少忙?”李元心中好奇道。
李元只知晓是有恶蛟为了化龙做了不少孽,但斩杀蛟龙一事,他还不知晓其中细节,萧山并未跟他详说。
陆正微笑道:“只是帮了一点小忙而已,我可没有那个实力和蛟龙交锋。”
“那也很了不起了。”李元不禁道。
陆正看李元的模样,似乎还并不知晓他成了天地举人。
他想了想,低声道:“我成天地举人了。”
“什么?”李元猛然瞪眼,以为自己听错了。
陆正平淡道:“在帮忙诛杀蛟龙之前,我就入举人境了,萧院长他们是知晓的。”
“嘶……”
李元倒吸一口凉气,不可置信,“这,这才多久,贤侄这是……哎呦,我说萧院长提起你来,连称呼和语气都变了。”
陆正微笑道:“还请李叔为我保密,我暂时还不想登记造册。”
“可当不得长辈的称呼,陆小友还是别这么称呼我,承受不起!”李元连忙改口道。
陆正不到一个月就成为天地举人,再过些日子,岂不是比他李元还要厉害,哪里还敢把陆正当晚辈对待。
“长者为尊。”陆正道。
李元摆手道:“我们又无血缘关系,不讲究世俗的伦理辈分,各论各的好了。”
“哎,想不到啊,你还真是有出息……你不想登记造册也好,此事我不会告知他人的。”
很多隐世文人都不会去登记造册,也没有什么影响。
李元觉得陆正现在不去登记,也是在保护自己,毕竟这般年纪,一个月从天地秀才变成天地举人,过于惊世骇俗,难免引来麻烦。
陆正道:“萧院长和青玄道长,可还在县城?”
李元道:“那位道长走了,萧院长还在书院,听说他最近要收些弟子,不止一个,是不论数目,但需要经过考核……我让昭儿在家学习,若是能拜萧院长为师,那也能我放些心了。”
“说起来,昭儿跟了你几天,整个人都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听说还跟着你破了大案。”
陆正微笑道:“大家都是出了力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李元诚恳道:“我这孩儿不成器,陆小友和他年纪相当,以后多帮我教导一二。”
“若得空的话,会与李昭多走动的。”陆正说道。
“好好好,有你,我很安心!”李元哈哈一笑。
陆正转而道:“此番过来,是有重要的事请教李叔和萧院长,不知道李叔现在是否空闲?”
李元闻言正色道:“什么事,只管说!”
“先去找萧院长吧!”陆正开口道。
“好,走走走!”李元比陆正都还要着急,命人去备马车。
他清楚陆正的性格,如果不是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陆正不会同时找他和萧山两人。
李元带陆正同乘一辆马车,直接去往北山书院。
当萧山得知陆正两人前来,命人开正大门接待,洒水焚香,自己亲自相迎。
下人们还从未见过萧山如此接见谁,而且来者还是曾经的熟人,以前可不见萧山如此热情客气。
连李元见这架势都有些懵,有点受宠若惊,知晓自己是沾了陆正的脸面。
毕竟他这一身官服,在萧山眼里算不得什么。
不论其它,单论官场,李元都得叫萧山一声前辈呢。
再者儒道境界,萧山都比李元高了一整个境界,这辈子估计都追不上。
“贵客登门,有失远迎!”萧山满脸笑意,忍不住多看了陆正几眼,邀请道,“两位里面请。”
陆正和李元回礼,跟着萧山来到一处客厅,已经有下人备好灵茶。
萧山看着陆正,微笑道:“陆小友回来了啊,一段时间不见,小友这气质越是不凡了。”
之前他就觉得自己看不透陆正,现在更是看不透了。
想着陆正曾得圣人意志指点,又岂是他能看出来的?
“院长过奖。”陆正道。
李元端着灵茶喝了一口,以往常来拜访萧院长,都没喝过这样的好茶呢,真是差距啊。
陆正直入主题,拿出两叠厚厚的、简单装订的册子。
“陆某游历开阳县,走遍各乡里,此为我收集整理的见闻和乡里情况。”
陆正指了指最厚的册子,又将另一本册子展开,“陆某欲为百姓寻得安生立命之法,不才写了一些粗浅的建设规划,还请两位前辈过目,可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
萧山和李元闻言一惊,皆是站起来,凑近查看册子上的内容。
陆正书写的不是什么治世策论,而是根据前世的见识,结合开阳县的实际情况,写出来的一系列规划。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水利、修路、治妖、医疗……文字内容浅显易懂,规划科学。
萧山两人作为儒道文人,考过科举,自然是看过不少治世策论。
看到陆正这般详细的规划,一时惊为天人,其中不少治世之道,是他们没有想过和见过的方案,却又十分可行。
第180章 天赐文气
萧山看着陆正所写的内容,一时神色激动,连呼吸都变得沉重。
犹记得陆正第一次来书院拜访他,曾言志要为民立命。
先前李昭他们回来,跟他讲过陆正的游学经历,那时他便觉得陆正所为真的是为了给百姓立命,并非空话。
而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陆正便上交了一份答卷,为开阳县做出规划,为一方百姓安生立命。
萧山和李元慢慢翻看册子,仔细浏览其中内容。
直到大半个时辰之后,两人才看完规划,心情难以平静。
萧山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自己曾经写过的那些策论,自以为的得意文章,似乎除了言语用词华美了些,远不及陆正所写的内容实用,不禁让他自愧不如。
李元喉咙干涩,只觉得自己为官多年,还没有一个年轻人会治理百姓。
要是可以的话,他都想把开阳县县令的位置让给陆正来坐了。
李元端着茶水一饮而尽,依旧口干舌燥,神色复杂地看着陆正。
“陆正啊,你……”
李元想要说些什么,但却一时不知用何言语来形容陆正给他震撼。
陆正面色平静,开口道:“陆某未曾为官治民,只能亲自调查各处,又结合前人经验,写出来这点建议,不知这其中可有什么不妥、行不通之处,还请两位指出改正。”
萧山和李元两人面面相视,他们看了之后,都还没有消化完其中内容,又如何能指正什么?
萧山又翻看了陆正的见闻笔记,不由觉得陆正的游学,才是真正的游学。
不去实际调查,不去了解各地民情,又如何能写出利国利民的良策?
若是游学去与其他文人们谈学论道,真能谈出了个什么来么?恐怕只是空谈罢了。
萧山忍不住道:“陆小友所写,其中有治国之良策啊!”
陆正闻言淡淡一笑,“治国?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无不有变法革新之辈,那些前辈们,都很难把自己的良策推至一国,长治久安,只因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往往变法半途而废。”
萧山心神一震,陆正所言,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当年他受人排挤、辞官回家,正是因为某些人放不下自己的利益,不愿意作出改革,让他不屑与之同流合污。
没想到陆正一个年轻人,未曾入官场,便也看得这么透彻。
陆正轻声道:“治一国是奢望,我所写的这些,是结合开阳县的情况,能治一县,还需得有人尽心尽力……”
陆正转而看向李元,躬身一拜,诚恳道:“李大人为一县之长,当爱民如子,陆某所写之策,只要施行其中一二,便也能让百姓们好过一些。”
李元连忙伸手扶住陆正,惭愧道:“我何德何能,能受你一拜?当是我该拜谢陆正你啊,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你说的这些规划,我都给你办了!一定办得好好的!”
李元神色激动,他能看出来陆正的那些规划很好。
他也不是不求上进的官,要是有机会做出一些政绩,自然也是愿意去做。
上一篇:高武:我继承了游戏里的邪恶组织
下一篇:都市:开局获得抱丹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