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主 第75节
接下来几天,林恩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铁匠工坊里,他向埃里克仔细讲解了板甲的制作要点。
只要手艺到位,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个思维方向上的转变。
狄厄瓦斯大陆没有铸铁工艺,所有铁锭都产自‘块炼铁’技术,一切铁器都需要手工锻打,因此大部分优秀铁匠的基本功都非常好。
埃里克更是其中佼佼者,坚硬的铁锭在他的锻锤下就像块任人拿捏的面团。
他能将铁锭锻打为均匀铁片,并将铁片多次折叠、反复锻打,最终制作出一柄带有花纹的精良长剑,也就是所谓的百炼成钢。
因此,只需林恩提供完整的制作流程,并且稍加点拨,埃里克就迅速开窍。
他甚至还能举一反三,提议改进铁砧与铁锤,打造适合板甲的专用工具。
在制作板甲的过程中,水力锻锤承担了大部分枯燥的锻打工作。
埃里克得以将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塑形、冷锻、淬火等关键工艺上。
在示范教学期间,林恩还从铁匠铺里挑选出五名强壮聪慧的学徒,让他们在旁观摩和打下手。
四天之后,林恩与埃里克都打造出了一件板甲上衣。
受制于工艺与工具的不成熟,这两件板甲上衣的外表比较粗糙,内部也不够平整,胸腔部位的弧度也非常小,远没有后世网络上的板甲那般精美耀眼。
但若是论防御力,这两件板甲绝对已经站在了大陆之巅。
这四天埃里克就没怎么睡觉,一门心思放在了板甲上,方才勉强追上‘老师’林恩的进度。
看着桌上成品,他甚至有些恍如隔世。
身为专业制作兵器的铁匠,他很清楚自己造出了一具怎样的‘骇人恶兽’。
大陆上的战争,或许将因为这具甲胄而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90章 秋收
为了领地发展,林恩那真是又当爹又当妈。
既要提供技术,又要手把手指导。
每天眼一睁,都是满满当当的日程安排。
在他的努力下,铁匠工坊与造纸工坊终于都走上正轨。
尤其是埃里克治下的铁匠工坊。
这位仁兄是个真正的工作狂。
过去的铁匠那都是干两到三天就得休一天,毕竟挥锤子太频繁手臂撑不住。
可如今水力锻锤替代了铁匠们大部分机械劳动,那在埃里克看来,这休息时间自然就可以免了。
铁匠工坊的锻炉与打铁声昼夜不息。
悟性较低的铁匠和学徒在齐赫带领下满足民生需求,以及制作长矛长戟等长柄武器。
少数悟性较高的则归埃里克指导,主攻板甲。
同时他还在忙活着扩建和改造铁匠工坊。
五柄水力锻锤也太少了,工坊的内部空间也完全不够。
好在林恩以前预留了大块空地,有足够的土地和建筑材料给埃里克折腾。
不过扩建工坊的事注定要推后到九月了。
因为白熊领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收获季。
三万六千亩条田渐次成熟,所有的农奴都必须放下一切杂活,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抢收大战之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恩从八月初就开始为收获季做准备。
白熊镇的石匠与木匠全都被他动员起来。
石匠们负责制造石磙。
他们用马车从北边石矿拉来硕大的青石,用凿子等工具将其制作成圆柱体形状,就像个缩小版的压路机。
同时林恩还命令各个村庄建造打谷场,石磙正好派上用场,将整理出来的平地压得结实而平坦。
石磙的脱粒效率要高于北境最常见的连枷。
用耕牛和挽马拉动,即可大规模地给黑麦脱粒。
相比之下,农奴们常用的连枷更适合当个兵器,而非打谷工具。
木匠则负责制作扇车,用于筛选谷粒与糠秕。
糠秕包括黑麦脱粒时褪下来的皮壳,以及部分不饱满的谷粒。
扇车结构简单,通过手摇产生风力,密度大的谷粒下沉,密度低的糠秕飘起。
如此便可自动将谷粒与糠秕区分开来。
糠秕并非废料,是优质的牲畜饲料以及堆肥原料,在封建庄园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收获季到来之前,领地上的三千多名农奴也都没闲着。
建造石屋的农奴们完成了最后的收尾工作,住进了结实保暖的石屋。
林恩还指挥几百名农奴优化了存放粮食的仓库。
城堡内部的谷仓换成了双层木板结构,底部以石块砌成基座,加盖木板与秸秆,还增设了多个通风口,防潮性能拉满,以减少粮食的存储损耗。
未来的白熊领将会涌入大量人口,每多二百公斤粮食,就能多养活一个劳动力,容不得半点疏忽。
在全领地的不断忙碌中,时间很快便来到了八月中旬。
收获季如约而至。
阳光倾洒在白熊领的广袤田野上,三万六千亩条田像是打翻了的金色颜料盘。
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泛起层层麦浪,每一株麦穗都饱满得快要撑破外皮。
扛着镰刀、推着独轮车的农奴们刚走到条田边,就都为这番场景而感到震撼,乃至呼吸都急促了几分。
常年在地里刨食的他们很清楚这一幕的含金量。
粮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亦是白熊领存在的基础。
对于大部分农奴而言,他们的人生不过就是几十次成熟的黑麦。
悄无声息,但却是整个王国最不可或缺的基石。
“老爷,我算过了,今年共播种黑麦三万亩,最肥沃的公田,一亩能有超过一百二十公斤的产出,最次等的农奴份地,也有七十公斤左右的产出,综合来算,平均每亩的产出至少有九十公斤。”
老艾伯特这些天视察了领地上绝大部分田地,得出了一个极为惊人的结论。
就在去年,白熊领黑麦的平均亩产还不到四十公斤。
今年直接来了个翻倍还不止。
减去每亩十五公斤的种子,每亩地的净产出高达七十五公斤。
这是什么概念?
以每人每年二百公斤粮食来计算,到明年秋收前,白熊领能养活一万人有余。
这还只是纸面计算,实际上只会养活更多的人口。
北边盐矿的三千多个荒民就消耗不了这么多粮食,他们依然保留着狩猎与采集的传统。
小艾伯特一个月就给他们分配了三十余吨粮食,平均下来每人每月还不到十公斤。
白熊领的农奴们也吃不了这么多,毕竟家家户户都养着羊种了蔬菜,有肉、蔬菜与奶制品作为补充。
而且白熊领今年不会出口一粒黑麦。
余下那六千亩地所种植的燕麦与大麦也不会出口。
以极限的每人每年一百五十公斤粮食来计算,白熊领可以养活一万四五千人。
老艾伯特心中默算着这些惊人数字,已经开始计划着再扩建几座庄园了。
林恩对于今年的粮食产出非常满意。
黑麦并非什么高产作物,在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玩意的亩产通常也就两百多公斤。
这还是化肥、育种、农业机械等各种科技综合加持下的结果。
白熊领最肥沃的公田达到了120公斤亩产,已经略微超出了他的预想。
到明年,领地的种植技术还有改进空间。
比如每亩的播种数量可以下调,十五公斤的种子也太暴殄天物了。
农奴们的耕地、选种、施肥技术也会随着时间愈发熟练。
要说最合适的高产粮食作物,水稻才是真神,只可惜林恩暂时搞不到种子。
当然,从头开始种植水稻太过麻烦,白熊领没这个条件,也没这个时间。
“艾伯特,你做得很不错,今年算是个丰收年,明年也不能松懈。”
对于工作用心的忠诚下属,林恩从不吝啬夸奖。
老艾伯特这几个月那真是一天都没停过,要指挥春耕播种,还肩负着各种工程,为了白熊领的发展可谓是鞠躬尽瘁。
上一篇:兄长不如弟?那就到人皇幡内一叙
下一篇:返回列表